
瓊瑤奶奶是1938年生人,1949年到臺灣,主要成長時期都在蔣氏軍政府嚴格的“戒嚴”之下,同時臺灣沒有經歷深刻而廣泛的革命,保留了大量封建餘毒,我們要考察作者作品的意義,不能不考慮到時代背景。
雖然瓊瑤奶奶的很多價值觀在現在不被接受,比如主角的愛情至上觀,為了情感衝動啥都不要了——經典臺詞“你只是失去了一條腿,但她失去的寶貴的愛情啊!”但是在她年輕的那個年代,可是妥妥的反封建自由鬥士,封建老殭屍的眼中釘肉中刺。
瓊瑤奶奶作品中關於“小三”的問題在當今社會確實值得說道說道,但是要考慮到她那個年代,她能看到的上一輩人哪個不是包辦婚姻、哪個不是妻妾滿堂、哪個不是封建禮教、哪個不是三從四德……
在她成長的那個年代,臺灣幾包香菸就能換窮人家的大姑娘,考慮到這種大前提追求愛情似乎跟“小三”是有某種契合的,畢竟那個時候婚姻中沒有愛情。

所以說我們考慮作者的思想與價值觀,必須要考慮到時代背景,任何人任何事物都無法脫離自己的時代。在一個年代中先進的價值觀,也都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過時,就像每一個風華正茂的青年都會變成垂垂老朽一樣,這是時間老人的辯證法。
然而毛主席說得好:形勢比人強。現在文藝界思想大滑坡,各種惡臭價值觀沉渣泛起,相比較來看,瓊瑤奶奶這種上個世紀的愛情文學,都有很多比現在先進的地方。
比如《還珠格格》裡,小燕子、紫薇真心把太監、丫鬟們當朋友,進宮榮華富貴之後也不忘大雜院裡的柳青柳紅,跟他們平等相交,一起吃飯、一起闖禍、一起被罰……就這個理念比現在90%的古裝劇宮廷劇都先進了:瓊瑤奶奶這格格和下人做朋友;現在古裝劇搞什麼嫡庶之分,嫡出比庶出更有道德、更有才華、長得更帥——這是價值觀的開倒車。
以現那在宮廷古裝劇的尿性,小燕子這窮苦出身,絕對被設計成一個心狠手辣的奮鬥逼、心機怪、害人精:對紫薇恩將仇報,盜用紫薇身份,迫害紫薇甚至還想殺人滅口,慢慢黑化成反派大boss,最後被正義的、身份高貴的、血統純正的、顏值超高的主角團所團滅。

近年來湧現了很多所謂“反瓊瑤”的作品,結果一個比一個不堪入目,一個比一個開歷史倒車。
我以為的“反瓊瑤”作品:用全人類解放的“大愛”,去替代男女之情的“小愛”。用共產主義理想,去替代小資產階級愛情至上的價值觀。
實際的“反瓊瑤”作品:尊卑有序、嫡庶有異、男女有別。用封建主義保守價值觀,去反對沖破身份、衝破家庭的自由戀愛。
求求你們搞點資本主義吧,這樣封建真是太low了。

想起毛尖老師也吐槽過:“影視劇就是全中國最封建的地方。按地位,財產分配顏值,按顏值分配道德和未來。上個世紀,左翼電影千辛萬苦把清白的良心還給了底層,一百年不到,我們的影視劇又把心機和窮人,天真和富人進行了連結。”
“窮人更容易敗壞嗎?也許,但一定是富人先墮落的。但我們的國產劇只講半截故事,而且,最講出身論。大錢勝小錢,有錢勝沒錢,正出壓庶出,正室壓側室,好不容易有個庶女當主人公,但此劇又名《庶女攻略》,意思更保守,講的是庶女翻身成正妻的故事。”
“傷痕文學時代的邏輯貫徹至今。什麼意思呢,如果富人中有一個壞人,肯定不是最富的那個。官人中有壞的,也肯定不是最大的那個。而紈絝子弟,只要足夠尊貴,都能改浪歸正。真不知道這是網路時代的勢利,裝備越精良活得越久,版本越高越有活路,還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文藝已經想象力殆盡。”

這裡我給大家拓展一下,毛尖老師提到的“傷痕文學”是什麼套路:就是一群城市中的、條件好的、所謂的“知識青年”,去了發展不如城市的廣大農村,希望能支援鄉村建設先進地區帶動落後地區。然後當地的老鄉讓他們住最好的房子,給他們殺了家裡下蛋的老母雞吃,唯一一個要求就是要他們跟農民一起勞動。
然後呢,有一小部分知識青年們:住了老鄉最好的房子還嫌破,吐槽這裡是給牲口住的地方,是“牛棚”;吃了老鄉下蛋的老母雞還不夠,還要把村裡打鳴的公雞偷來改善伙食;把老鄉的閨女肚子搞大,扭頭就不認……最後終於回到城裡了,馬上寫文章哭訴一下——這是人生最黑暗的時光,他竟然讓我們跟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真是“浩劫”啊!
近幾年“嫡庶神教”妖風四起,我看過一部爛片《上陽賦》。本來我是衝著“章子怡演電視劇”這種噱頭去看的,結果裡面各種封建出身論,這是這部劇官方的介紹:“上陽郡主王儇出身望族,擁有令人豔羨的容貌與才情……”
這個郡主哪哪都完美,才貌絕代無雙,人品白璧無瑕,唯獨就是“總有賤人想害我”,而想害她的人全是平民背景、底層身份,不擇手段往上爬的,就是一個個低智商版的祁同偉。祁同偉好歹還有邏輯有所求,這部劇裡的反派似乎就是見不得上陽郡主這麼完美就要報復她,沒有緣由地壞。看不到大結局我就棄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宮鬥劇、大家族劇裡,正妻可能是好的或是壞的,但是跟女主作對最多、最惡毒的那個人一定是小妾,而且一定是家族出身不好、奮進心機一定要往上爬、使出各種心機勾引我們單純善良耳根軟的男主、瘋狂嫉妒與不擇手段坑害我們高貴聖潔出身好女主的那個小妾。跟它們一比,瓊瑤的“小三戀愛觀”都顯得那麼面目清秀了呢。
《泰坦尼克號》這部作品為什麼經典,我們來看看它的價值觀:女主被包辦婚姻嫁給了上流社會舊貴族,能夠滿足她無敵豪華的物質生活——比如那顆“海洋之心”項鍊,現在都是價值連城的珠寶。但是女主不幸福,她要跟窮小子一起“私奔”。
這就是《泰安尼克號》隱含的價值觀:真正的愛情是無法用物質衡量的,窮小子也能收穫真愛,被傳統父權定義的“淑女”也能勇敢追求愛情。
注意看男主和女主的衣服,女主就是貴婦人的豪華服裝,男主就是20世紀初標準的無產階級工人服。

所以女主算不算出軌?男主算不算第三者插足?畢竟女主已經是有婚約的人,她媽媽還接受了價值不菲的“彩禮”。
你說算,也可以算,但為什麼《泰坦尼克號》的觀眾們對於蘿絲傑克的評價不會糾結於“出軌”的問題上,因為大家都知道,她是包辦婚姻,她不是真正的愛情,她拋棄虛偽的榮華富貴去追求真愛的行為值得肯定。
《泰坦尼克號》中還有很多類似價值觀的情節,比如頭等艙的晚宴中,充斥著虛偽、試探、利益衡量、爾虞我詐;而三等艙勞動人民的生活,則是熱情、朝氣蓬勃、生機盎然的景象。這一段三等艙的舞蹈堪稱影史中的經典段落——

《泰坦尼克號》是一部二十五年前的作品,瓊瑤更是五六十年前了,其所展現的價值觀,比我們現在很多人、很多作品都先進,咋就越活越“出溜”了呢?
雖然自由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指導思想,但是自由主義精神的本質卻往往是反資本的——因為壟斷資本從根本屬性上就是“反自由”的存在。於是為了指導思想匹配社會制度,自由主義在不斷“修正”,產生了新自由主義、新保守自由主義等一系列時代思想。
當前最為流行的新保守主義思想,是自由主義與社會達爾文主義交媾的孽種,其核心思想用通俗的語言描述一下大概是這樣的:你窮你活該;你窮你有罪,不要質問為什麼富人那麼有錢,反思一下你為什麼不努力;如果你996錢還不夠花,那你為什麼不能夠007呢;你過勞死不能怪資本家太壓榨,只能怪你自己身體太弱,為什麼別人一樣007卻沒有過勞死呢?

所以瓊瑤奶奶那一輩純純自由主義愛情觀,在現在竟然也顯得“格格不入”:因為現在不講自由戀愛了,現在講“門當戶對”,現在講家族背景對齊,現在講收入職位匹配,有編制的不能跟沒編制的談戀愛,體制外的不能跟體制內的通婚……
簡而言之: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出現了那麼多“嫡庶神教”的文學影視作品,是因為社會存在發生了變化。也正是社會存在的變化,瓊瑤作品的價值觀才在“毀三觀”“好先進”中左右橫跳。
所以羅斯福說得好啊:你太高看他們了,他們哪裡懂什麼市場規律、充分競爭、自由精神?自由主義當年是要人性解放、人人平等的,修正資本主義敢解放誰、平等誰啊?所以說修正主義是最壞的資本主義,他們頂多把封建老殭屍和法西斯請回來,再搞“你窮你活該”那一套PUA,一起來壓迫追求自由的人民。
羅斯福大概似乎是說過這些話,不過我記不太確切了,大體意思絕對是沒錯的。
其實對於我們個人來說,經過不斷迭代的審美,確實已經看不太下去瓊瑤小說了,但是我對於作家去世的感慨,更是在於我們當今的作品竟然還不如上個時代的價值觀先進。別說踩在前人的肩膀上更進一步了,連不滑坡都沒有做到,真是有愧於那些探索者。

千言萬語說不盡,最後,祝福大家健康快樂,活得瀟瀟灑灑!
◆ ◆ ◆ ◆ ◆
上一期內容的影片更新了,歡迎多多點贊:


第二本新書正式連載完畢:《資本囚籠》全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