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你應該已經開始惆悵了“假期怎麼這麼快就要結束了啊”!
就在大家還在回味春節點點滴滴的時候,國內有座城市的“春節”才剛剛開始。
它就是位於福建的莆田。

莆田,素有 “中國鞋都” 的美譽,早已為大眾所熟知。
然而,當你深入探尋,就會發現它遠不止於此,宛如一座蘊藏無盡珍寶的神秘寶庫。
這裡是 “媽祖故里,靈秀莆田”,是 “海濱鄒魯,文獻名邦”,在八閩大地散發著耀眼光芒。

自唐代起的 1200 多年間,人才輩出,林默、林兆恩、蔡襄、鄭樵、劉克莊等眾多歷史文化名人皆誕生於此,他們在不同時期引領潮流,為後世樹立了光輝典範。
此外,保持唐章宋韻的莆仙方言,以及被譽為 “南戲活化石” 的莆仙戲,都彰顯著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
但最令人矚目的,當屬莆田獨一無二的 “兩個春節”。

01
“中國唯一過兩個春節的地方”
莆田,堪稱全國唯一 “過兩次春節” 的城市 ,其過年時長更是全國之最。
從臘月十六的 “尾牙”,一直延續到二月初二的 “頭牙”,整整46天。

這裡的 “牙” 指的是 “牙祭”,在農曆每月初二、十六,閩臺地區都有 “做牙” 的習俗,商戶和百姓會在門口擺放貢品,祭祀土地公、地基主,其中又以 “頭牙” 和 “尾牙” 最為隆重。
農曆臘月廿六,對於眾多吃貨而言,是個充滿幸福的日子,莆田家家戶戶都會製作紅團。
這種色澤鮮豔的美食,以糯米、綠豆等為餡料,用加了食紅著色的麵粉做皮,經過精心蒸制而成。
紅團不僅是莆田人過年時必不可少的食物,更寓意著日子紅紅火火、闔家團圓。

除夕夜
在莆田被稱為 “三十暝 (夜)”,這一晚,“圍爐” 是重中之重。
年夜飯的菜餚既豐盛又講究吉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共享天倫之樂,溫馨而美好。

正月初一
莆田人的一天從一碗線面開始,這碗 “開正添歲面”,承載著莆田人的年歲與對新年的美好期許。
正月初二
莆田人有不串門拜年或走親訪友的習俗,這源於一段慘痛的歷史。
當年倭寇棄城而去後,莆田人在這一天前往親朋好友家探視傷亡情況,故而這一天被稱為 “探亡日” 。

正月初四
(仙遊及部分山區是正月初五)
是莆田人的重要日子,家家戶戶會按照年三十的儀式,再次團圓圍爐 “做大歲”(過大年)。
這一天的熱鬧程度絲毫不亞於除夕夜,在一些地區,甚至比除夕夜更為隆重。

02
“背後的故事”
莆田之所以有 “兩個春節”,背後隱藏著一段心酸的歷史。
據歷史記載,曾經倭寇侵犯福建,佔領寧德橫嶼、福清牛田和莆田林墩等地,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當時城內守軍兵力薄弱,難以抵擋倭寇的數萬之眾,城破後,倭寇大肆殺戮,百姓慘遭劫難。
倭寇佔領府城後,繼續向周邊地區擴張,木蘭谿沿線的村鎮被洗劫一空。

後來,抗倭英雄戚繼光率軍大敗倭寇,興化城才得以光復。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 年)正月二十九,倭寇棄城暫退沿海。
據《興化府志》記載,當時莆田全境八百餘個村落,被倭寇燒燬的多達七百餘個,死者數以萬計,整個莆田幾乎淪為一片廢墟和血海。

在這期間,嘉靖四十一年除夕和四十二年正月,百姓紛紛逃難,無法正常 “做歲”。
直到二月,人們才陸續返回家園,收拾破碎的生活。
由於年節已過,他們便在二月初二互相探望後,於二月初四重新做歲,初五補過 “初一早”,以此紀念那段沉重的歷史。
正因這段歷史意義非凡,所以莆田人每次過年都格外用心,無比重視。

倘若你覺得自己家鄉的年味兒愈發淡薄,那麼不妨選擇下一次來莆田,過一個熱鬧非凡的春節。
這裡豐富多樣的美食、精彩絕倫的表演,還有各種傳統節目,定會讓你留下難以磨滅的深刻記憶。

除了獨特的春節習俗,莆田的自然風光同樣令人陶醉。

03
“山水相依”
湄洲島,或許許多人對這個名字並不熟悉,然而它卻是一處絕佳的旅遊度假勝地。
這裡有藍天、碧海、燦爛陽光,13處總長20公里的金色沙灘,以及連綿5公里的海蝕巖,構成了一幅如詩如畫的美景。

水中有山,山外有海,山海相連,海天一色,宛如人間仙境。

來到湄洲島,媽祖廟是必去之處。
作為世界上第一座媽祖廟,每年媽祖祭典之時,全世界的信徒都會不遠萬里前來拜謁。

湄洲祖廟雕樑畫棟,金碧輝煌,站在廟後的岩石上,眺望茫茫大海,白鷗掠過波光粼粼的海面,舟楫在海面上穿梭往來,山海相連,海天相接,如此美景,令人陶醉其中,如痴如醉。

南日島,作為福建的第三大島、莆田的第一大島,同樣魅力非凡。

它古名南匿山,因山隱匿於大海之中而得名。

除主島外,小日、螯山、東西羅盤等南日群島以及無數無名無人的島嶼環繞四周,彷彿一串黛色的珍珠,鑲嵌在碧藍無垠的大海上,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九鯉湖
,湖水清澈,碧波盪漾,是一處天然的秀麗湖泊。
湖的四周,林木鬱鬱蔥蔥,千巖競秀,怪石嶙峋,瀑布飛瀉,將林、瀑、水、石的美景完美融合在一起。
尤其是這裡的飛瀑,氣勢磅礴,素有 “鯉湖飛瀑天下奇” 的美譽,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更是將它與武夷山、玉華洞並稱為福建 “三絕”。

木蘭陂,作為一座古代大型水利工程,被譽為福建的 “都江堰”。
它建成後,木蘭谿水透過南北渠,灌溉了南北洋平原16萬畝良田,蓄水達 3100萬立方米。

糧食的連年豐收,為莆田 “海濱鄒魯、文獻名邦” 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曾經 “只長蒲草,不長禾苗” 的 “蒲田”,也因此逐漸發展成為如今繁榮的莆田。

04
“虔誠的信仰”
在莆田,寺廟和寺院是一定要去的。
普陀庵位於湄洲灣,一直以來都是高僧修行的理想之地。
這裡依山傍海,綠樹成蔭,庵前一棵歷經百餘年風雨的老槐樹,更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庵後有一塊觀海石,站在石上眺望海天,讓人不禁心胸開闊,思緒萬千,彷彿與千古歲月相連。

廣化寺,是莆田歷史上最早的佛寺。整座寺院依地勢層層向上而建,佈局錯落有致。
踏入寺院,彷彿步入了 “響雜梵經” 的 “三千佛界”。院內,巨大的釋迦文佛塔巍峨聳立,日夜守護著這座千年古寺。

漫步於寺廟之中,深沉悠遠的鐘聲在耳邊迴盪,若恰逢山間薄霧瀰漫,更讓人彷彿置身雲端,如同遨遊仙境一般。

南少林寺,作為中國佛教禪宗文化遺產和少林南拳的發源地,前身為 “林泉院”。
其周圍環繞著九座山峰,恰似九瓣蓮花,南少林寺恰好位於花心位置,故而得名九蓮山少林寺,世稱南少林。

不要小瞧這座寺廟,當年這裡武風盛行,南少林拳由此誕生,與北少林的腿功並稱為 “北腿南拳”,聲名遠揚。

梅峰寺,因宋時山上遍植梅樹,徽宗賜額 “梅林佛國”,故而得名。
寺的前身本是一座觀音亭,如今山巔新建的觀音閣,高達數十米,成為市區內的最高建築。

登上觀音閣俯瞰,市區內的遠近景物盡收眼底。而山上依舊遍植各種梅花,每至花期,香國雪海,美不勝收。

莆田這座城市,充滿了獨特的魅力。
它既熱鬧非凡,又安逸閒適;
既保留著深厚的復古韻味,又緊跟時代潮流,充滿新潮氣息。
詢問一位經常往返莆田的朋友,他會告訴你,很多人最初因生意往來於此,然而次數多了,便會不由自主地被它吸引,不僅僅是為了生意,更是因為內心對這座城市的嚮往。

在這裡,人們可以在街頭悠然漫步,或是前往島上小住幾日,品嚐鮮美的海鮮和各種特色美食。
再浮躁的心,到了這裡也會漸漸平靜下來。在這裡,無需每天為擠公交、擠地鐵而煩惱,卻也不會與城市的發展脫節。
走在老街上,看著周圍紅磚灰瓦的老民宅,品嚐著路邊琳琅滿目的小吃,如豆漿炒、魚丸、鍋邊、煎包等,彷彿穿越時空,回到了過去。
莆田,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和煙火氣息。如果有機會,一定要來這座城市走一走,親身感受它獨特的魅力。
-End-
「如果覺得好看,歡迎點一個‘在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