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加達,最悲慘的唐人街

印尼,是很多國人「恐懼」的地方,許多讀者在後臺問我,印尼治安好不好?會不會被「噶腰子」?

印尼不僅形象差,距離中國也很遠,在所有東盟國家裡,印尼是唯一的南半球成員。從廣州直飛,要5個小時。從上海直飛,需要6.5小時。另外,讓我意外的是,北京和雅加達,兩個人口超2千萬的首都之間,居然沒有直飛航班,由此可見,去雅加達的中國人,真的不多。
不過雅加達也有好處,暑假的時候,其他東南亞國家正處在雨季,天天下雨,而印尼剛好是旱季,方便出行。另外,印尼的氣溫也比較友好,七八月間,其他東南亞國家的最高溫通常是35度,印尼的最高溫卻只有約30度。
但就算氣候宜人,也很少有人願意飛五六個小時,去印尼玩。就算去,大部分人也只去巴厘島,很少人去首都。雅加達不是一個旅遊城市,貧民窟遍地,基礎設施惡劣。就算去雅加達,也很少去唐人街,但我就喜歡這種遊客少的地方。
雅加達唐人街與其他國家的唐人街有2個區別。
首先,歷史。
雅加達唐人街Glodok(草埔)有400多年曆史,是雅加達最古老的地區之一,也可能是最古老的唐人街,甚至可以說,先有唐人街,後有雅加達。
其次,文字。
海外的唐人街,通常有一個顯眼的牌坊,上面寫著,中華街、中華門,或者「天下為公」之類的漢字。雅加達唐人街的牌坊,始建於1938年,日據時期被拆除。2022630日重建落成。
嶄新的牌坊上,有印尼文,也有英文China Town,卻沒有漢字。真是讓人看了哭笑不得,沒有漢字的唐人街,還能叫唐人街嗎?
從這些細節裡,不僅可以看出雅加達華人曲折多難的歷史,也可以瞭解當地華人的中文水平。
Glodok一條街道的兩側,我看到很多宣傳畫,裡面的漢字,令人唏噓,筆畫、筆順,完全錯誤,比如,中藥鋪的「藥」字,中間少了一點。超市的「超」字,「口」居然被寫成「井」,看起來就像是一個老外寫的,完全是照貓畫虎。
路上人來人往,根本沒人停下來多看幾眼,完全沒有人注意到這刺眼的錯誤。後來,我和很多本地華人聊天后才發現,會中文的人極少,對他們來說,漢字完全是一種外語。
不過,如今的唐人街,漢字招牌也逐漸多了起來,但老闆通常是,最近來自中國大陸的「新移民」。整個雅加達,中餐廳的數量和質量,都明顯超過印尼其他城市。但凡你想得到的中國餐廳,雅加達都有,比如鼎泰豐、小肥羊、海底撈等,甚至連蜜雪冰城到了印尼,都變得高檔了。
雅加達的中餐價格甚至比國內都貴,比如說,在唐人街一個裝修很普通的小餐廳,一份莆田興化炒米粉,要6萬印尼盧比,摺合人民幣28塊。
老闆告訴我,她來自福建,這裡的客人幾乎都是華人,本地人一來吃不起,二來,這裡有豬肉,本地人也不吃。
這幾十年,中國快速發展,而雅加達的唐人街,曾經是東南亞最繁華的地方,如今卻日漸衰落。行走在逼仄陰暗的巷弄,邊槽內汙水橫流,迎面撲來刺鼻的腐臭味,讓我感覺,彷彿時光倒流,回到了三十年前的溫州老城區。
金德院
雅加達唐人街,最重要的一座寺廟是金德院,它是典型的閩南式寺廟,也是當地現存最早的華人寺廟。
17世紀建立之初,它被稱作“觀音亭”。
1740年,觀音亭在「紅溪慘案」中遭焚燬。
事後,荷蘭殖民者為了安撫華人,設立了半自治組織Kong Koan,負責處理華人事務。1755年,著手重建“觀音亭”,完工後,被重新命名為“金德院”。
1965年,印尼采取嚴厲的排華政策,當局要求中國寺廟改名,並用一個莫名其妙的印尼語Vihara Dharma Bhakti,取代金德院,作為正式名稱。
金德院是一個各教混雜的寺廟,裡面供奉的神仙,來自五湖四海,不僅有佛教,還有道教和民間信仰諸神,包括:釋迦牟尼、觀音、達摩、彌勒佛、十八羅漢、關公、玄天上帝、城隍爺、媽祖、財神爺、花婆、花公 ……
這些都不奇怪,當我看到「齊天大聖」的時候,徹底無語了,既然大師兄都來了,那麼,二師兄、三師弟,在哪裡呢?找了半天,沒找到。
後來我查了一下,中國民間信仰中,齊天大聖」居然是重要的神祇之一,且信眾遍及福建、臺灣、東南亞
總而言之,像這樣諸神共襄盛舉的寺廟,在國內我從未見過,的確讓我大開眼界。
雅加達唐人街給我最大的感受是,當地不缺少中國文化的影響力,但和其他國家的唐人街不同,這裡的中國文化缺乏延續性,有明顯的文化斷層,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就像一個禿頂的男人,重新移植了新頭髮。
這種斷層的背後,其實是印尼華人心酸的歷史,他們經歷了三次浩劫。按照時間,由近及遠,依次為:
1998年的「黑色五月」。我已經寫好了一篇文章,正在潤色修改,儘快發表。
1965年的「九·三〇事件」。這段歷史被奧本海默拍成電影The Act of Killing《殺戮演繹》。我也寫了一個關於「九·三〇」的故事,是我在雅加達的親身經歷,部分內容比較敏感,正在考慮,要不要發表,怎麼發表。
1740年的「紅溪慘案」,距今快三百年,史料確鑿,也沒有敏感議題,但知道的人不多,這裡簡要敘述一下。
紅溪慘案(荷蘭語:Chinezenmoord,直譯屠殺中國人),是指174010月,荷屬東印度當局大規模屠殺華人的事件。
1619年,荷蘭殖民者佔領雅加達,當時人口稀少,缺乏糧食,又面臨當地穆斯林王國的威脅。為了增加勞動力,發展經濟,鞏固據點,在荷蘭本國人不願意移民,當地土著又很少的情況下,荷蘭殖民當局開始從南洋各地誘遷華人來雅加達定居。
1682年,雅加達的華人已達三千人。16901730年間是雅加達最繁榮的時期,荷蘭人把甘蔗種植引進爪哇,甘蔗種植業的迅猛發展導致了更多中國人的湧入。
隨著華人的大量湧入,逐漸建立了社團,有凌駕在荷蘭人之上的趨勢,殖民當局認為,華人社團威脅到了其殖民統治。逐漸引起荷蘭人的猜忌和防範。
1740年,隨著製糖業的衰退,失業華人增多,犯罪率上升。荷蘭人利用此事,開始大規模追捕無辜的華人,沒多久,華社人人自危。
一部分華人不願坐以待斃,逃至城外,公推黃班為首領,準備自衛。期間,一名叫林楚的華僑向殖民當局告密,使得荷蘭人有所準備。109日,殖民當局以華人準備攻城為藉口,命令城內華人交出一切利器,同時挨戶搜捕華僑,不論男女老幼,捉到便殺,對城內華人進行血腥洗劫。從9日至12日,城內華人被殺近萬,即使關在監獄和臥病在醫院的也不能倖免,僥倖逃出者僅150人。
而城外華人不知訊息已洩露,依舊按原計劃攻城。從9日至11日激戰三天,傷亡千餘人,終因孤軍奮戰,攻城失敗,被迫轉戰中爪哇。
紅溪慘案發生後,荷蘭擔心清朝會採取報復行動,影響對華通商,使經濟利益受到損失。1741年殖民當局派專使攜帶「說帖」前往中國。
後來經過反覆商議,清朝政府決定將此事定性為:被殺華僑是「自棄王化系彼地土生,實與番民無異、是彼地之漢種,自外聖化,因此華人遭屠殺,「事屬可傷,實則孽由自作聖朝無須加以責備」。
今天就聊到這裡,各位晚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