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心中的“米粉頂流”,為何是它?

『興化米粉輕便易儲存又煮制相對方便,離家時打包幾袋帶走,既是送朋友的特色伴手禮,又是慰藉鄉愁的秘密武器。畢竟,所謂思鄉多半是胃在鬧情緒。』
作者|牡蠣
米粉,早在秦朝就出現在民眾日常飲食中的主食,在中國擁有深厚的歷史積澱。根據各地飲食口味與風俗習慣的不同,又形成眾多流派。中國有無數種米粉,桂林米粉,常德米粉,綿陽米粉,南昌拌粉,新疆炒米粉,廣東河粉,皆聲名在外,但塑造我對米粉最初認知的,卻是名不見經傳的興化米粉。
在走出家鄉之前,興化米粉一直是我心中米粉的代名詞。這種很多人大概都沒聽說過的小眾米粉,是家鄉福建莆田(古稱興化府)的特色米粉。莆田本地有方言謎語童謠“四角四角方,稻草捆腰間”,形容的正是興化米粉生時的形態——呈泡麵一樣的四方形,用稻草在腰間捆綁。生米粉一般為自然晾曬乾制,細如髮絲,乾脆易斷。
電視節目《閩味一百》
在廣東生活3年有餘,我常吃的一種細米粉與興化米粉十分相像。又有傳說北宋沼平年間,祖籍廣東的興化軍主簿黎畛,日夜奔忙協助錢四娘修築木蘭陂,因其母親患病,思念家鄉的米粉,於是請來師傅加工米粉,在興化,即今天的福建莆田一帶世代相傳。可見興化米粉或源自廣東細米粉。
另有一種說法,說的是黎畛為了解決大批民工煮飯時間的問題,反覆琢磨研究,把大米加工製成一種方便易熟的米粉,很快解決了民工的“吃飯難”。黎畛製造興化米粉的確切動機已不可考,但後者卻也點出了興化米粉的一大特點——速食。
電視節目《三餐四季》
興化米粉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快餐之一,和泡麵一樣便捷,只要在熱湯中燙熟便可以食用。它擁有和福建小孩的噩夢——線面不相上下的吸湯能力,約A5紙大、半指寬厚度的一捆米粉,吸飽湯汁能煮出一盆。正常食量的成年人每次半捆米粉已經足夠,初食者往往容易下手太重導致湯頭幹竭。
莆田背山面海,盡得山海之利,當地人結合本地物產及當地飲食習慣,發展出興化米粉多種多樣的吃法。
一碗豆漿米粉開啟莆田人的一天。豆漿米粉有湯粉和炒粉,家庭版往往吃的是湯粉,煮滾的熱豆漿加米粉燙熟,吸飽豆漿汁的米粉混著豆香與米香,滴少許靈魂醬油,清淡又有滋味,老少皆宜。早餐店則多豆漿炒米粉,簡稱豆漿炒,加入蔥段、豆芽、花生等多種配料炒制而成,更幹香有味。蓋上靈魂榨菜煎蛋,搭配油條、煎包,便是豐盛一餐。
一份扁食湯米粉之於莆田人,正如竹升雲吞麵之於廣東人。不同於餛燉的餡料是刀剁出來的,保留肉餡顆粒,扁食的餡料是豬後腿肉絞碎後,再經過敲打到黏糊的肉醬狀。高湯煮出的扁食,燙上米粉,再加一勺靈魂蒜頭酥,扁食口感脆嫩有嚼勁,米粉爽滑,湯清味美,清爽好食。
閩南有小吃麵線糊聲名在外,以海鮮為底料,包括魚蝦、海蠣等,加入細如髮絲的面線進行熬煮,地瓜粉定型勾芡,搭配青菜、胡蘿蔔等蔬菜,口感爽滑,滋味鮮甜。莆田版“面線糊”又叫“熗粉”,在面線的基礎上增加了更細嫩的興化米粉,一半米粉,一半面線,粗細於一碗,入口順滑,落胃熨貼,是冬日讓人感到溫暖的一道小吃。
米粉吃法豐儉由人。中學時2塊5一碗的食堂宵夜——荷包蛋酸菜米粉,簡單卻美味,是每一個晚自習下課充飢的不二之選。節慶宴席,一盤包含山海味道的海鮮炒米粉,則是和莆田滷麵同等地位的壓陣主食。
五花肉用花生油煸至金黃,放入姜蔥炒香,加入泡發的本地香菇或紅菇、乾貝、蟶乾、蝦米、海蠣幹、花菜、包菜等十多種配料炒香調味,放少量水或高湯煮開後浸入米粉燜煮。不像一般的炒米粉要爆火炒,炒興化米粉主要靠燜烘,讓上湯的味道完全滲透到米粉,粉身保留著乾爽柔軟。
等聞到有焦香味和輕微米粉鍋巴時,便可以出鍋裝盤。在家幫廚時,母親曾告訴我,水量一定要恰恰好,炒米粉才能蓬鬆鮮香,熟而不爛。
正如肉夾饃與丸子湯,熱乾麵與甜蛋酒,海蠣熗肉湯是炒米粉的最佳伴侶。“熗”指的是一種烹飪手法,即食材裹一圈地瓜粉之後下鍋煮熟,保持食材鮮美的同時讓口感更加滑嫩。在莆田,萬物皆可“熗”,海蠣熗肉湯即是海蠣與瘦肉片用地瓜粉抓勻後下鍋煮熟製成。幹炒米粉吃到微微噎口時,喝一口鮮美的海蠣湯順一順,有幹有溼,相互平衡,恰到好處。
在莆田,八月十五中秋夜可以不吃月餅,但家宴一定要有炒米粉,據說有吃了米粉人就能活到鬍子、頭髮跟米粉一樣白的高壽寓意。莆田民間還有“送秋”習俗,出嫁的女兒置辦“一擔盤”回孃家孝敬送禮時,總少不了興化米粉。這些習俗可見興化米粉在本地文化中佔據重要地位。
圖 / 視覺中國
北方人講究“上車餃子下車面”,在我家,上車米粉,下車還是米粉。從中學寄宿每週、每月回家一次,到如今異地工作每年回一次,老媽牌湯米粉永不缺席。這裡倒無關習俗講究,主要是出於一位母親“家裡煮更有營養”的執念。老媽牌湯米粉偏好以鴨湯、排骨湯或魚湯打底,提前幾個小時燉好,保證我無論幾點到家或者離家,都能快速燙半塊米粉,吃上營養熱乎的一餐。
桂林籍的白先勇先生有一句名言:“吃桂林米粉是一份填不飽的鄉愁。”大概因為異地的桂林米粉店雖遍地開花,卻缺少靈魂滷水的滋養,無法一解鄉愁,只能回桂林狠吃。興化米粉倒是輕便易儲存又煮制相對方便,離家時打包幾袋帶走,既是送朋友的特色伴手禮,又是慰藉鄉愁的秘密武器。畢竟,所謂思鄉多半是胃在鬧情緒。
END
本文作:牡蠣

   微信排版:布雷克

微信稽核:同同
本文為讀者投稿。
你的家鄉有什麼美食呢?
如果你也想分享自己舌尖上的最愛,歡迎隨時給《三聯美食》微信投稿!
原創投稿發至:[email protected]此郵箱長期開放。
投稿需保證原創,且從未在任何公開平臺發表過。請作者保證投稿作品為自己的原創作品,未在任何公眾平臺(包括個人公眾號)釋出過。作品(包括圖片)不含任何偽造、抄襲、洗稿及其他侵犯他人財產權、肖像權、智慧財產權問題,不涉及國家機密及他人商業秘密。若作品發生侵權或洩密問題,一切責任由作者自負。如因作者侵權等事項給本刊造成直接間接經濟損失,本刊保留向作者依法追償的權利。
一經投稿,即預設由《三聯美食》編輯修改及傳送。20日之內未收到回覆者,可另投他處。
來稿請寫明聯絡方式,標題註明“稿型別+章標題”。
稿件字數2000-3000字為佳。
一經採用,我們將提供有競爭力的稿酬,真的特別有競爭力!
期待你的文字。
歡迎來到「三聯美食」
長按二維碼關注
天南海北 一起吃喝
投稿郵箱
點選閱讀原文,檢視更多美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