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回,美國總統選老的還是選“瘋”的?

 防走失,電梯直達安全島報人劉亞東A 


來源:冰川思享號
作者:連清川
特朗普有可能贏嗎?如果他贏了,就是美國的一場憲法危機。
托馬斯·弗裡德曼哭了。
6月27日美國早產的總統大選辯論發生時,他在西班牙里斯本出差,在酒店裡看直播,給看哭了。
托馬斯·弗裡德曼是《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美國最著名的自由派知識分子之一。在過去的幾十年時間裡,他是整個西方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專欄作家,沒有之一。他也是美國民主黨的鐵桿粉絲。
按照我的看法,弗裡德曼是中國的老朋友。他曾經許多次訪問中國,在他最知名的著作《世界是平的》中,給予了中國極高的評價,可以認為是全球化中的優等生。幾年前,我有幸採訪過他,他依然對於中國懷有巨大的善意。為什麼要說他和中國的關係?後面會有答案。
說回美國的總統大選,第二天,弗裡德曼的專欄標題是:“拜登是一個好人,也是一個好總統,但是他必須退出競選”。同時刊登的還有《紐約時報》的社論:“如欲服務國家,拜登總統應退出競選”。
弗裡德曼的專欄文章加上社論,在美國的左派媒體圈子裡掀起了一股風暴,迄今仍未平息:把拜登驅逐出競選行列,變成了左派媒體圈幾乎共同的呼聲。
弗裡德曼的專欄出奇地短,就說了兩點:拜登的家人應該勸說他退選。如果共和黨的領袖們“還有一盎司的尊嚴,他們也應該這麼要求(讓特朗普退出競選)”。
那弗裡德曼到底在哭什麼?
01
因為拜登太老了,而且是直接“老”在辯論臺上:目光呆滯,反應遲鈍,動作蹣跚,腦子短路,最後讓夫人扶著退場。
畢竟他已經年近82歲。在辯論中,拜登辯白說,特朗普只比他小3歲。但是現場的觀感是:特朗普攻擊力爆棚,表情包滿格,腦子清楚語言犀利,下場時一陣小跑。
這種情形不是隻有弗裡德曼看在眼裡,第二天的民調資料非常清晰:認為特朗普贏了的人佔67%,而拜登只有33%。
所以,看直播的弗裡德曼破防了。他為民主黨,但同時也為美國的國家前途感到擔憂。弗裡德曼害怕老邁昏聵的拜登會輸給特朗普,而對手就是一個“瘋子:在整個辯論中,統計資料顯示他每1分20秒就會撒一個謊。
作為公共知識分子的弗裡德曼入戲太深。
但入戲太深的,顯然並不止他一個。整個美國的自由派媒體都入戲了。
《時代》週刊的封面是拜登正在走出畫框,標題只有一個單詞:恐慌。
▲《時代》週刊封面(圖/網路)
CNN知名評論員斯科特·詹寧斯說:我不擔心明年1月的拜登,我擔心的是現在。
美國新聞網站“真清晰政治”(RealClear Politics,又譯“政治實勢網站”)的評論員斯蒂芬·楊說:拜登總統應該辭職,或者被彈劾。
前福克斯主持人比爾·奧萊利直接說:拜登已經決定退出競選了。
《華爾街日報》的民調說:80%的選民認為拜登太老了,不適宜競選連任。
所以,拜登真的已經完蛋了嗎?
02
美國民調的結果,卻和憂心忡忡的美國左派媒體分析大相徑庭。
辯論後CNN的民調顯示:在辯論之後81%的選民不考慮改變投票決定,只有5%確定改變。
也就是說,辯論的輸贏對投票決定幾乎沒有意義。
獨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直接調查的是公眾對於年齡的態度。在不分黨派的被調研群體中,認為拜登的年齡被過度關注的達到32%,還有38%認為這樣就差不多了。
而在民主黨或傾向民主黨的選民中,48%的人認為拜登的年齡被過度關注了,而只有12%的人認為關注不足。
也就是說,其實美國選民並沒有那麼在乎。
2024特朗普和拜登首場電視辯論(圖/影片截圖)
而且,就算拜登同意退選,美國民主黨內有人可以替代嗎?
還是資料說話。
路透社7月1日的民調顯示,拜登和特朗普的支援率是40%∶40%。目前呼聲最高的副總統賀錦麗是42%∶43%;民主黨的其他候選人都落後特朗普3—5個百分點。只有民主黨前總統奧巴馬的夫人,米歇爾·奧巴馬可以以50%∶39%擊敗特朗普。但是米歇爾出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也就是說,如果拜登退選,民主黨必敗無疑。
03
所以我說:民主黨知識精英都入戲太深了。
這背後其實對於民主黨來說,是一個更加嚴重的問題:他們太脫離公眾了,不僅僅脫離了共和黨的基本盤“紅脖子”,也脫離了民主黨的基本盤——城市中產階級。
在拜登擔任總統的這4年裡,民主黨以為已經擊敗了特朗普,萬事大吉了,他們根本沒有想到特朗普會捲土重來。他們更加沒有看到,特朗普的基本盤在過去的4年裡也根本就沒有改變。
美國民主黨的政治精英和知識精英在過去4年裡就沒什麼長進。
他們依舊一如往常地忽略“紅脖子”日益嚴重的困境,沒有解決美國正在日益增長的貧富分化,人工智慧的突飛猛進使他們更加專注於將新生的技術運用於系統改造,而根本罔顧這些新技術恰恰會進一步把產業工人推向貧困乃至破產的邊緣。
美國東西兩岸日益發達,而中西部和五大湖工業區日益蕭條。商業精英忙於供應鏈重塑,把原本的供應鏈分配到墨西哥、東南亞和拉美。這只是全球化的另外一種變體,產業工人依舊處在被擠壓和邊緣化之中。
▲紐約曼哈頓時代廣場(圖/圖蟲創意)
但拜登的這些政策卻讓民主黨的基本盤城市精英階層持續得益,全球化依舊在美國、歐洲、東南亞、日韓乃至拉美全面開花。白左意識形態不僅僅在美國高歌猛進,而且已經蔓延到整個歐洲和東南亞。
在美國左派選民看來,拜登是對的、合適的,和年齡根本沒有關係。
因此,美國社會的分裂正在不斷加劇,直至瀕臨撕裂的邊緣。美國左派精英根本沒有意識到,從特朗普當年的勝選開始,民意基礎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間地帶減少了,兩端鐵桿增加了。
04
特朗普已經在準備發動“革命了。
美國《外交事務》雜誌6月10日刊發了一篇名為《他自己的深層政府》的研究文章,加州大學的一位教授披露了特朗普正在計劃當選之後大規模改變美國現存的政治體制,將大批次解僱傳統的官僚系統公務員,而代之以特朗普的支持者。
美國的公務員系統基本上是沒有黨派分別的。不管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總統上臺,都會留任中下層級的公務員,以保證公務工作的延續性。這些公務員也基本上不參與政治鬥爭,而只是法律與秩序的維持者。
可以說,這就是美國過去200多年的執行模式:官僚與黨派分離。
美國保守主義智庫傳統基金會聯合了80個右翼團體,招募候選人,為特朗普的第二次當選準備官僚系統幹部。
特朗普一直在攻擊以往的美國政府系統(包括民主黨和共和黨),說他們是深層政府。所謂的深層政府,就是政府利用了執政地位,將勢力滲透到包括司法、社會和軍隊系統,為他們所用,從而侵蝕了公民的利益。
▲特朗普參加總統大選宣傳片(圖/影片截圖)
直到拜登為止,包括特朗普的第一個任期,美國從來不存在深層政府。上層與官僚系統分離,保證了黨派不能侵襲政府官僚系統與社會。
但特朗普的攻擊是十分有力的。因為“紅脖子”看不到損害他們利益的是政治、跨國企業和知識精英集團,是全球化所帶來的產業轉移。他們認為,就是政府官商勾結,形成了深層政府,剝奪了他們的利益和生存空間。
實際上的深層政府存不存在無關緊要,選民認為有,那就是有。
《外交事務》雜誌說,特朗普準備將政府系統武器化,改造成為共和黨、為特朗普所用的深層政府,從而徹底攫取行政、司法乃至社會控制權力。
所以,特朗普發動“紅脖子”、保守主義勢力,就是要全面改變美國社會。
05
這才是美國當下的真正危機:一場足以改變美國現狀,從制度到法律的憲法危機。
在美國200多年的歷史中,真正意義上的憲法危機只有一次:南北戰爭。
是什麼改變了美國?
其實從來沒有改變。從美國立國之初開始,一直就有一個路線鬥爭:孤立主義,還是世界主義。
早在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時期,傑佛遜和麥迪遜就發生了巨大的衝突,傑弗遜想要派兵支援法國大革命,而麥迪遜堅持美國需要自我發展。
兩條路線鬥爭一直持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參戰之後,世界主義佔據了上風,一直到現在。世界主義的美國三位一體:經濟上的美元霸權,政治上的美歐聯盟,軍事上的世界警察。
▲紐約(圖/圖蟲創意)
改變了美國的是全球化。
簡單地說:對於美國公眾來說,美國三位一體的世界主義,成本是美國人來負擔,建設了全球市場,保護了歐洲盟友,維持了世界秩序,但是美國的回報太少,貧富分化,公眾貧困,只肥了精英。
所以美國要回到孤立主義的路線上去。
而只有特朗普這樣的“瘋子”,才能改變近百年來的結構。擋在他前面的,偏偏是一個“昏聵老邁的拜登。
無論共和黨還是民主黨,為什麼都選不出一個年輕人來?年輕人不太明白這其中的關竅,他們無法直抵本質,選擇路線。
特朗普有可能贏嗎?如果他贏了,就是美國的一場憲法危機。
06
所以,美國總統大選到底是選老的,還是選“瘋的,這是非常真實的一場美國內戰。
持續推動世界主義,還是顛覆政權回到孤立主義,這是全球化帶給美國的格局性改變。
推動世界主義意味著更加緊密的結盟,加強美元霸權,維持世界警察責任,主動參與俄烏衝突和以哈衝突;重返孤立主義意味著樹立關稅牆,建設移民牆,企業退回牆內。
路線是既定的,無非是措施上有所不同,政策上略有差異,但在結果上毫無變化。
與中國“脫鉤的勢能早就已經形成。幾年前,弗裡德曼在接受我的訪談的時候,就已經點明瞭這一點。作為一個老朋友,他無能為力,而作為入戲很深的知識精英,他支援美國的選擇。
圖/圖蟲創意
當然,中國並非沒有選擇的權利。因為世界已經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世界,也已經不是柏林牆倒塌之後的世界。
美國有話語權,但是世界有著充分的利益分化。只有更加充分的開放,更加市場化的改革,更加制度化的經濟體系,更加尊重民企的自由市場,才能讓全世界,包括美國企業“重返中國,才會形成對美國真正的競爭壓力。
孤立主義在美國是無法長久的,無論特朗普是否勝選。它必然要重返世界。但是,未來的美國到底是在一場憲法危機之後的廢墟,還是世界主義的延續,前景目前依舊是不明朗的。
然而,很傷感地說一句,如果美國真的發生一場足以撼動制度的憲法危機,對於全世界都是悲劇,它會終結持續近百年的長和平,而使世界重新墜入衝突與混亂的局面。
作為一個無能為力的旁觀者,這確實是一種糟糕的體驗。世界坍塌在你面前,你看見它天崩地裂,卻只能袖手旁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