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
上方藍字
關注我們
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擴大消費市場,這是國家當下的重要政策取向,也是緊迫事項。
在經濟發展的初期,多用公共投資拉動經濟是面對實際的舉措,總體效果也很成功,奠定了中國基礎設施建設今天的強大格局。但接下來,百姓消費應當成為拉動經濟的主力引擎。

▲(圖片來源:財新)
投資拉動在傳統基建大體飽和後,市場風險會增大。老胡這幾年在全國各地,不止一次跑過車輛極其稀少的高速公路,有時一兩分鐘裡見不到一輛車,個別高速公路上的休息區因為車太少,是關閉的,只有廁所開著,一個服務人員也看不到。這種情況雖然是個別的,但它顯示瞭如果消費對基建規劃的影響不夠強,公共投資就可能出現偏差。類似基建的錢如果先用來提升百姓的收入和消費,會促進經濟整體上的更好協調。
很多城市建起了新區,大城市的新區往往都很成功,有文物價值的老城區得到更好保護。但有些中小城市的新城區挺冷清的,老城區也衰落了,新老城區爭搶城市的有限資源,效果並不好。

努力增加老百姓收入,讓老百姓的消費在引導公共投資方面發揮更大作用,我覺得應當成為今後的平衡槓桿。比如,老百姓的車子越來越多,週末去郊區遊玩的人就會更多,自然會催生郊區的相關基礎設施建設,農家樂就會升級,旅遊景點的修繕就有了動力。用老百姓花錢自然帶動各種建設專案,每個專案都會人氣足,煙火氣旺,那種人為建個景點或步行街卻鮮有遊人的情況就不會出現。
在早期,發展的資源太少了,政府主導帶動招商引資,籌建骨幹基礎設施專案,實現了高速發展。但是如今市場經濟已經非常發達,積累了雄厚資源,接著建什麼,說實話各地基層政府很難準確判斷,再高明的專家組也容易看飛。所以應該讓老百姓的消費自然趟出各地的進一步建設方向,讓市場自己去摸索。

老胡要舉個例子,就是北京延慶區的永寧古鎮。我年輕時在那裡當過兵,後來有了車,週末喜歡去那裡休閒,懷舊。永寧鎮的主街做了仿古簡單修繕,然後基本放任自流,但這些年去永寧鎮的遊客越來越多,各種小店逐漸開始了升級,有了高檔民宿,還出了摩托咖啡館,鎮上人們的住房也在升級,越改越漂亮。雖然永寧鎮與南方的名鎮沒法比,但我覺得它作為政府不怎麼投資業務收費專案的“半旅遊景點”,當地民眾生活與遊客休閒水乳交融,當地人從旅遊中獲利,真挺好的,它在跟著時代一步一步往前走。
多讓老百姓掙錢,提高國民收入佔整個GDP的比例,會帶動市場可持續的繁榮,增加投資與消費的進一步協調,經濟整體上更加融洽。中國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基礎設施建設的整體框架立了起來,成績斐然。要把進一步的“修修補補”多交給市場力量,多讓老百姓的錢包去自然驅動。消費直接關乎人們的幸福感,千方百計擴大這一塊的比例,讓老百姓有更多錢參與提升消費動力,其意義是綜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