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可樂媽
來源 | 男孩派原創

媽媽的情緒狀態,決定了孩子世界的色彩。
高維度的媽媽,懂得愛孩子的智慧,用獨特的魅力陪伴孩子走過人生的每一個階段。
有一回,我去閨蜜所在的城市辦事,正好在她家留宿了一晚。
第二天一早,我到廚房準備簡單做一頓早飯,卻被從臥室出來上廁所閨蜜攔住了,她告訴我:“不用,你就等著吃吧。”
話音剛落,她七歲的兒子迪迪就來到了廚房,熟練地給自己倒了杯牛奶,還衝我揮揮手:“阿姨,我媽的煎蛋要單面流心,您吃雙面的行嗎?”
隨後,迪迪熟練地煎了雞蛋、熱了吐司,還給我單獨製作了一杯紅茶拿鐵。
這一套行雲流水的操作,看得我目瞪口呆。
要知道我家那個小祖宗,別說是做飯了,連吃飯都得我和他爸哄著求著。
下午,我陪閨蜜去補習班接孩子,只見迪迪蹦蹦跳跳地出來,遞給閨蜜一份香噴噴的烤冷麵,邀功道:“不要香菜,另加一份辣條,沒記錯吧。”
再反觀我家那位,有一回書包帶子斷了,自己不知道想辦法,只會抱著我哭:“媽媽這可怎麼辦呀!”
快走回小區了,我終於忍不住了,拽著剛吃完烤冷麵正在補口紅的閨蜜質問她:“你到底給孩子灌了什麼迷魂湯?”
她則對著鏡子抿了抿嘴唇:“母子能量守恆定律啊親。”
見我一臉懵,閨蜜繼續解釋道:
“媽媽越全能,兒子越容易變成媽寶男,相反啊,媽媽越廢物,兒子越像田螺小子。”
回到家裡,我想起閨蜜的話,故意把數學題算錯:“哎呀,媽媽好笨啊,這都做不出來。”
兒子一聽,果然兩眼發亮:“我來教你。”
雖然最後他算出了八分之一個老師帶著247個學生春遊吧,但這份積極性依舊讓老母親老淚縱橫。
更絕的是前兩天我裝病臥床,兒子居然主動煮了泡麵。
哪怕他把醬油當醋放,把糖當鹽撒,那碗“黑魔法料理”我還是含淚乾完,並誇他“米其林看了都說好”。
想到這些,我立刻對閨蜜心服口服了起來。
原來,只要掌握了“母子定律”,做個“美懶慘”的媽媽,再熊的孩子也能成為小暖男。

某天接兒子放學時,我心血來潮塗了斬男色口紅,換了條新裙子。
“哇!這是誰的姐姐呀?”有小朋友問。
我兒子立刻挺直腰板,得意地大聲地說:“這是我媽媽!”
後來每天早上,兒子都會監督我化妝:“媽媽你用這個顏色的口紅好看。”甚至給出穿搭建議:“今天這條裙子配銀色的項鍊更好看。”
上週開家長會,我也是精心打扮了一番。
回家後兒子神秘兮兮地告訴我:“媽媽你知道嗎?今天我們班同學都說你像迪士尼在逃公主哦!”
我故作驚訝道:“難道我隱藏多年的身份還是被看穿了嗎?”
說罷,我倆笑作一團。
解讀:
兒童行為學家蘭海在《家庭美學課》中提到:
母親對形象的打理,本質上是在教孩子如何體面地站在世介面前。
媽媽每天精心搭配服裝,孩子習得了生活的儀式感;
媽媽妝容得體出席家長會,孩子明白了什麼是對重要場合的尊重;
媽媽堅持運動、護膚,孩子理解了自我管理的持續性。
媽媽的那顆愛美之心,能讓兒子學會在平凡中發現美好,在瑣碎裡堅守對美的追求,從而擁有一份刻在生命裡的自信和從容。

以前的我,活脫脫一個24小時待命的超人。
每天早上六點準時啟動“人形鬧鐘”模式,一邊煎蛋一邊抽查兒子古詩詞,順便還要幫他收拾書包、打包午飯。
閨蜜常說我頭頂飄著的不是頭髮,而是《感動中國十大母親》的提名。
直到那天,我左手拎著兒子忘帶的科學小報,右手舉著他掉進馬桶的語文書,在教室門口摔了個標準的“五體投地”。
老師扶我時幽幽說了句:“可樂媽媽,其實咱們不用這麼全面的。”
聽了老師的話,我決定更換戰術。
第二天一早,我裹著被子直哼哼:“兒啊,媽可能發燒了……”小祖宗聽完,伸出手想摸我額頭,我立刻戲精附體:“哎喲,頭好暈,怕是做不了早飯了。”
兒子愣了一下,說:“沒事,冰箱裡有姥姥送來的包子,我用微波爐熱幾個。”
嚐到甜頭後,我一下子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哎呀,媽媽腰好疼,我配擁有半小時的按摩時間嗎?”“可憐的我要加班,好兒子你可以自己解決晚餐嗎?”……
現在的我,每天回到家只用敷著面膜追追劇,兒子兒子卻自覺做家務、洗水果,甚至主動給我安排放鬆spa。
解讀:
當媽媽不必十項全能,偶爾裝傻充愣,兒子才會被迫點亮“生存技能”。
就像詩人於戈說的:“你什麼都可以給孩子,唯獨對生活的經歷,喜怒哀樂、成功挫折,你無法給孩子。”
想讓我們的男孩真正走向獨立,就要讓他學會用自己的力量去面對和解決生活中的難題。
而父母要做的,就是在他進步時,給予他認可和誇獎,賦予他價值感。

最近,我解鎖了一項新技能——裝可憐。
結果我那個沒心沒肺的傻兒子秒變二十四孝小暖男。
事情的起因是有一天我不小心把腰閃了,正扶著沙發哎喲哎喲地叫喚,正看奧特曼的兒子聽到後,趕忙衝了過來,著急地問東問西。
最後,還拍拍胸脯保證:“媽媽你以後別搬重物了,這種體力活都交給我。”
既然兒子都發話了,我自然樂於當個“病號”:
想吃蘋果了,喊兒子;夠不到平板了,喊兒子;不想拖地了,喊兒子……
被使喚的次數多了,兒子有些不耐煩了,我立馬捂臉假哭:“嗚嗚嗚兒子嫌我煩了,不願意照顧我了……”
兒子一聽,瞬間敗下陣來。
昨晚,他邊給我泡腳邊吐槽:“媽,您這演技,橫店群演看了都直呼內行。”
我立刻“嚶嚶怪”附體:“終究是錯付了……”
兒子翻了個白眼,頭也不抬地往洗腳水裡扔艾草包:“行行行,誰讓拼多多都說你是最幸運的人呢!公主殿下,請享受。”
解讀:
其實,每個男孩心裡都有一個“英雄夢”。
在養育男孩的過程中,我們大可以向他們撒撒嬌、裝裝可憐,讓他們感覺自己被需要。
當你假裝自己是易碎品時,兒子自然會把自己修煉成防撞海綿,為你保駕護航。

自從我開始“戰略性擺爛”後,兒子好像被髮了“獨立體驗卡”。
美術作業要求做“改造舊物”,兒子習慣性喊我幫忙,我則掏出了一早準備好的礦泉水瓶和膠帶,直接宣佈:“這是你的戰場,媽媽在精神上永遠支援你。”
兒子抗議:“可別人的媽媽都幫忙做火箭模型。”
我指了指自己貼滿面膜的臉,一攤手:“你老媽天生手殘就不參與內捲了。”
沒想到,他最後真用瓶蓋和吸管拼出了一個飛行器,我也毫不吝嗇地送上誇獎:“很有後現代主義風格啊。”
請記住,老母親擺爛守則第一條:
行動上,我們要當“植物人”,能光合作用絕不動彈;但情緒價值上,我們絕不能吝嗇。
踐行了一段時間後,我驚喜地發現,兒子遇到問題再也不會動不動就喊“媽”了。
現在的他不僅能夠獨立完成作業,還能給一家人規劃週末安排、旅遊計劃。
解讀:
童年時,父母是教練;少年時,父母是陪練;長大後,父母當個啦啦隊就好了。
真正有智慧的媽媽,都懂得適度“擺爛”,給予男孩獨立成長的空間。
該鍛鍊他的時候,千萬別插手;該讓他吃苦的時候,也千萬別心軟。

以前的我,每天忙著工作、忙著育兒,總是一臉的苦大仇深。
兒子也一副小心翼翼的模樣,很少開玩笑。
但最近,掌握了“兒子使用說明書”的我,一下子輕鬆了不少。
家庭會議上我表示:“本週末我要請假去喝奶茶、做美甲,和小姐妹們吐槽老公,讓你爸負責陪你。”
兒子一臉驚恐:“我爸那廚藝,好壞全靠運氣,鹹淡全靠手氣,讓他親自下毒,你放心嗎?”
我拍了拍他的肩:“人固有一餓,或死於親爹的黑暗料理,或死於外賣超時。”
晚上回家後,我發現父子倆正蹲在茶几前吸溜泡麵。
兒子看見我,咧嘴一笑:
“媽,高階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簡單的烹飪方式,我和田師傅(老公)忙碌了兩個小時決定還是吃康師傅。”
我和老公笑到打鳴,兒子繼續補刀:“你倆再笑大聲點,樓下鄰居該以為咱家養鵝了。”
閨蜜甚至表示,現在我和兒子連吵架都像是脫口秀表演。
解讀:
腦科學家洪蘭教授在演講中強調道:
從人類演化的角度來看,女性的情緒能量遠遠超過男性,母親是一個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全家快樂,母親不快樂全家都不快樂。
媽媽的情緒狀態,決定了孩子世界的色彩。
負能量滿滿的媽媽,不僅會讓自己深陷泥沼,還會讓孩子被焦慮、自卑裹挾。
很多時候,我們的任務不僅僅是哺育孩子的身體,更是引領孩子的精神,讓他以一種放鬆、舒展的姿態去探索、成長。
這樣,即使遇到風雨,孩子也能從中看到希望。

如今,我終於理解了閨蜜。
“美懶慘”不是不負責任,相反,它是一種當媽的大智慧。
“美”是無論什麼時候都不放棄自我形象管理,“懶”是留出空間讓兒子參與,“慘”則是恰到好處的示弱和撒嬌。
當媽就像放風箏,你攥得越緊,他越撲騰著墜地;如果你假裝手滑鬆開線,他反而能迎著風給你翻個720度迴旋鏢。
現在,誰再問我育兒秘訣,我都會晃著奶茶杯邪魅一笑:
“與其當個累死的奧特曼,不如做個快樂的大反派。畢竟——”
我瞥了一眼正給盆栽理髮的兒子:“你家小怪獸,可比你想象中能耐多了。”
本文系男孩派原創,我家有男孩,成長交流平臺,400萬精英家長都已經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