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令特朗普“頭痛”的恐怕已經不是中國了?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百日慶典”才結束,就遇上了更多的煩心事。雖然說與中國的關稅戰最為重要,可現在更令他頭痛的恐怕還不是即將開始的“中美會談”,而是歐盟開始關稅反制、印巴交火和“中俄聯合宣告”。
目前,中美貿易談判代表團都已經到了瑞士,9-12日的貿易談判即將開啟。這本是令世界最為關注的大事,也是美國總統特朗普最關心的頭等大事。
可談判還沒有開始,卻在24小時內發生了令他非常頭痛的三件大事。一是印巴57日凌晨突發嚴重的交火事件。二是58日歐盟對美國的關稅反制措施出臺。三是58日中俄在俄發表聯合宣告。
印巴之間的此次交火事件,表面看與美國並無直接關聯,然而其產生的影響,卻讓世界為之震驚,更讓美國陷入了一種難以言說的困境。原因在於,主動對巴基斯坦發起有計劃攻擊的印軍,在這場衝突中遭遇了出人意料的重創,吃了大虧。
此前就有訊息傳出,因印軍戰機被巴軍戰機鎖定而敗退,印度空軍司令慘遭解職。這一事件至少從側面表明,在空戰領域,巴基斯坦空軍已然佔據了上風。儘管印巴衝突未必是美國在背後暗中策劃,但不可忽視的是,印度在向巴基斯坦發起攻擊之前,曾向美國通報了軍情。
而美國在此之前,卻先行對巴基斯坦下了“禁飛令”,禁止巴方使用從美國購買的F – 16戰機。這一舉措,無疑是在變相地鼓勵印軍動手。
美國這一看似精明的算計,卻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結果。由於F – 16戰機被禁飛,巴基斯坦軍隊只能啟用中國製造的軍機投入戰鬥。
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中國製造的軍機在這場衝突中大放異彩,以卓越的效能完爆了印軍自詡為先進的戰機。
這一下可就真的不得了了。都說中國武器裝備沒有經過實戰的檢驗應當是“浪得虛名”,可這一次衝突中,卻打成了許多的“第一次”。
中國戰機和導彈第一次實戰,世界軍事史上第一次遠端導彈擊落對手戰機,世界史上第一次在對手境內擊落敵機。最關鍵的是,中國的作戰體系第一次在戰鬥中發威,一下就讓世界見證了中國的軍事打擊能力有多強大。
儘管印度軍隊並未裝備美製戰機,但在這場體系對抗中,中國所展現出的作戰能力,讓美軍都深感震撼。用一位美軍方人員的話說,即便是美軍最先進的F-22戰機,在這樣的作戰體系面前,恐怕也是有去無回。
-10戰機雖效能優良,但在中國軍隊的戰機序列中,尚不能算是最頂尖的存在。然而,它卻能在實戰中完爆法國的陣風、幻影戰機以及俄製的蘇-30戰機,由此不難想象,中國更為先進的戰機將擁有何等恐怖的威力。
還有一個關鍵因素不容忽視。印軍戰機在數百里之外剛剛起飛,就已被中國製造的預警系統精準發現並鎖定蹤跡。這一強大的預警能力,為巴軍制定作戰策略、出奇制勝提供了重要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在印度發起攻擊之前,並未向中方通報相關情況。但中方卻提前向巴方提供了準確的情報資訊和先進的裝備支援,不僅幫助巴方構築了堅固的防線,還賦予了其強大的攻擊能力。
有意思的是,在印度交火之前,特朗普才下令暫停對葉門胡塞武裝的攻擊。並與胡塞武裝方面簽署了協議。
此前,美國兩個航母打擊群輪番上陣,對葉門進行了長達50天的嚴厲轟炸,然而最終卻不得不狼狽撤退、停火,還損失了先進戰機和大量的無人機。
這一事件從側面反映出諸多問題。其一,美軍的武器裝備已逐漸老化,效能大不如前;其二,美軍士兵的素質出現了嚴重下滑;其三,美軍似乎已經完全失去了戰鬥意志,不敢再像以往那樣勇往直前。
此次印巴交火,無疑是中國軍事裝備和綜合資訊指揮系統能力的一次有力展示。可以想象,如果是中國軍隊親自上戰場,那場面將會何等震撼。這場衝突給全世界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讓各國重新審視中國的軍事實力。
相信從此以後,美軍再想前來自由航行的時候就更得小心翼翼了。而那些總想借“自由航行”向中國秀肌肉的國家恐怕就失去了勇氣。那麼區域內的反華國家此時心裡就更不是滋味了。
更為重要的是,區域內國家在與中國的合作問題上,將會少了一份擔憂。以往,它們總是擔心美國會動不動就前來威脅。而如今,中國憑藉強大的軍事實力,為地區穩定撐起了一片天,真正做到了“天塌不下來,幸好有中國頂著”。
軍事威懾、訛詐才是美國最重要的也是終極的手段。失去了這一重要的手段,美國的霸權也就嚴重縮水了,美國的霸權戰略也就出現了一個大漏洞。
第二件大事,就是歐盟終於出臺了對美國的關稅反制措施。這一措施的出臺時機是相當敏感,也就是在中美重啟貿易談判的前夜。
歐盟委員會當日在一份公告中稱,如果正在進行的歐美貿易談判無果而終,美國加徵的關稅未能撤銷,歐盟將對總值950億歐元的美國輸歐產品加徵報復性關稅。
這顯然是在增加與美國談判的籌碼,也是在逼特朗普關稅戰撤退,這肯定與我方近來強頂硬剛有直接的關係,也是與中歐近來的一系列互動有直接的關係。
在中美重啟談判之前公開反制措施,似乎還有力挺中國之意。而前一日中方同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互致賀電,熱烈慶祝中國和歐盟建交50週年。
歐洲領導人強調:歐盟和中國建立起廣泛聯絡,成為彼此最重要的貿易伙伴,歐盟願同中國一道,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維護多邊主義和穩定的國際秩序。
很顯然,歐盟在猶豫再三之後,還是選擇了與中國合作共同應對特朗普發起的關稅戰。而此前美方還要求歐盟站隊美國對中國“徵收二次關稅”。
中國與歐盟是美國之外的兩個最大的經濟體,如果此時與美國進行關稅報復,相信美國會更加承受不起。
在這種情況之下,中美貿易牽頭人的談判中,美方可就要不知所措了。
有意思的是,不管是我駐美大使館還是商務部就中美此輪談判表態都一致的強調,(美方)拿出談的誠意,要在糾正錯誤做法、取消單邊加徵關稅等問題,這是前提。(如果)說一套、做一套,甚至企圖以談為幌子,繼續搞脅迫訛詐,中方絕不會答應,更不會犧牲原則立場,犧牲國際公平正義去尋求達成任何協議。
其實,這其中“(更不會)犧牲國際公平正義去尋求達成任何協議”這句話最具重大意義。
這一次中國是在替全世界說話,意在表現一個負責任世界大國的擔當,也是在給相關國家吃一顆定心丸。中國警告他國不得以犧牲中國利益向美國納“投名狀”,同時自己也不會犧牲他國利益與美國做交換,這事對特朗普來說可就難辦了。
這意味著非但中國這塊大魚大肉,美國吃不著,就是其它國家的小蝦小魚也甭想吃,除非有國家願意主動獻身,那中國管不著。
歐盟這一不妥協的原則立場,也會對相關國家產生重要的啟示作用。也或許,歐盟正是看到了日前東盟與中日韓發表的聯合宣告才痛下決心。總之,這又增加了特朗普關稅戰的難度,甚至是獲勝無望了。
第三件大事就是中俄友好會晤和發表的共同宣告。從宣告來看,核心的主旨,一是合作,二是反霸,三是維護世界秩序穩定和公平正義。在涉及亞太地區局勢的時候,公開點名美國“作妖”。一句話,就是針對美國霸權。
在建立多極世界格局和美國單極霸權的鬥爭中,中俄親密合作,這會極大增加美國的難度。
重要的是,特朗普欲透過推動烏克蘭停戰達到“某種目的”,恐怕將徹底落空。而如果推動烏克蘭停戰失敗,美國在國際上霸權威信將嚴重的受損,這就意味著拜登拱火的這場戰爭的嚴重失敗。
正因為這三件大事的發生,也證明了美國已經確實失去了控制世界的能力。強推“美國第一”或“優先戰略”無望不說,還進一步嚴重撕裂西方聯盟的關係。而美國內部的撕裂也在加劇。
因此,目前的特朗普可以說真的是騎虎難下,處境非常尷尬。他目前恐怕已經完全不知道應當如何是好了。這一次談判最終的結果恐怕就是雙方承諾保持克制不使關稅戰升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