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大樓的噩夢?美智庫:解放軍殲-35A實力遠超想象,足以壓制F-35

近日,美國智庫《國家利益》網站發表文章,直言中國最新的隱身戰機-35A是美軍空中優勢的“重大威脅”,甚至稱其可能成為“美國空軍的噩夢”。
文章認為,殲-35A的隱身能力、先進的戰術系統以及中國強大的軍工生產能力,正在顛覆印太地區的空中力量格局。
解放軍殲-35A戰機重磅亮相
在美智庫眼中,殲-35A不僅僅是一款新式戰機,更是一種足以改變空戰規則的戰略性武器。它的快速發展不僅讓五角大樓感到焦慮,更使美軍在印太地區的空中優勢變得岌岌可危。
那麼,殲-35A到底憑什麼讓美國如此忌憚?答案很簡單,J-35A有三大核心優勢:
第一,-35A隱身能力卓越殲-35A是一款第五代隱身艦載戰鬥機,採用雙發動力設計,具備較高的機動性和隱身能力。從外形來看,它採用了大量隱身塗層和先進的氣動佈局,在雷達反射截面積(RCS)方面表現優異。
美媒分析認為,殲-35A在某些方面甚至優於F-35。儘管美國F-35A/B/C系列長期佔據隱身戰機市場,但其技術架構較早,而殲-35A作為後發戰機,可能在材料工藝和隱身設計上有所突破,使其在未來空戰中具備更強的生存能力。
此外,殲-35A具備較大的作戰半徑,這意味著它不僅能執行航母艦載任務,還能在遠端作戰中發揮重要作用。這一特點將使其成為中國海軍擴充套件海空控制力的關鍵。
第二,殲-35A擁有“殺傷雲鏈”系統可以徹底改變空戰模式。
美軍對殲-35A的擔憂還在於其作戰模式的革新——“殺傷雲鏈”系統。這是一種高度智慧化的作戰體系,強調戰機與無人機、預警機、指揮系統的協同作戰。
美軍F-35隱身戰機
相比之下,美軍F-35雖然具備較強的資料鏈功能,但仍主要依賴有人機作戰。而殲-35A的“雲鏈”作戰概念使其能夠攜帶和指揮無人機執行遠端偵察、電子戰甚至直接攻擊任務,大幅提升戰場資訊優勢和戰術靈活性。
這意味著,未來的空戰可能不再是傳統的“戰鬥機對戰鬥機”,而是“戰鬥群對戰鬥群”,誰掌握了智慧化協同作戰,誰就能贏得制空權。
美媒擔憂,如果殲-35A與殲-20協同作戰,再加上先進無人機系統,美軍在印太地區的空中防禦體系將面臨極大挑戰。
第三,量產速度領先,顛覆美軍戰機優勢。
除了技術層面的優勢,中國強大的軍工生產能力也是美軍最為焦慮的地方。長期以來,美國在戰機生產上面臨高成本、低產能的問題,F-22戰機因造價昂貴而停產,F-35的交付速度也遠遠落後於預期。
相比之下,中國在軍工製造上的高效生產模式使得殲-35A具備極強的數量優勢。
美媒分析稱,中國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實現殲-35A的規模化部署,迅速填補解放軍海空力量的需求。而一旦殲-35A進入大規模量產,其對美軍的威脅將遠超F-35的可控範圍。
中國智慧化戰爭佈局在不斷加快
特別是在未來5到10年內,解放軍可能在西太平洋地區部署大量殲-35A戰機,加上已經服役的殲-20,美軍在該地區的空中優勢將不復存在。
美軍曾長期依靠F-22和F-35的技術優勢,在全球範圍內維持空中霸權。然而,隨著殲-35A的快速發展,美軍在印太地區的空中優勢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
一方面,美國戰機採購體系複雜,F-35的採購成本高昂,生產速度緩慢,使得美軍在數量上難以與中國競爭。另一方面,中國的空軍現代化程序正在加速推進,殲-35A、殲-20等先進機型的崛起,使得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的空戰優勢逐漸喪失。
更重要的是,中國不斷加強“智慧化戰爭”佈局,以無人機、人工智慧和大資料技術輔助空戰決策,而美軍在這一領域的發展仍相對滯後。
可以預見,殲-35A的量產和部署將進一步增強中國在西太平洋的制空能力,並對美軍形成長期戰略壓力。
總而言之,殲-35A的崛起意味著中國空軍正逐步邁向世界一流,成為影響全球空戰格局的關鍵變數,而五角大樓的焦慮,恐怕才剛剛開始。而美國要想免除焦慮,其實很簡單,就是放下你輸我贏的零和思維,別總以為自己的世界霸權必須持久下去。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