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創未來”教育科技薈暨SRCC國際中學VEX邀請賽在上海惠靈頓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成功舉辦。本次邀請賽吸引了10所SRCC國際中學及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參與,共26支VEX校隊加入了這場競技盛宴。
“創未來”活動由火星蜂巢實驗室從零到一精心策劃並組織。邀請賽以“一賽一會”的創新模式,打造了一個既包含國際性比賽,又融入交流平臺元素的綜合活動。本次大會匯聚全球科技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和行業領袖,共同探討科技與教育的深度融合。
精彩的講座、圓桌討論和激烈的機器人競賽
,不僅展示了科技在教育中的應用,也為參與者提供了一個交流思想、激發創新的平臺。


比賽現場



參賽學生正在測試裝置

眾擎機器人與STEMHUB達成戰略合作
活動當天,眾擎機器人與STEMHUB舉行了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未來,雙方將共同為學生創造科學、開放、前沿的探索環境和學習條件。本次活動還重磅釋出了STEMHUB On Campus校園版,這不僅是STEMHUB全球版圖的先行者,更是STEMHUB在前沿科創教育研究與實踐領域邁出的重要一步。
作為一家以科技賦能社會的企業,眾擎秉持“優質的產品只是基礎,肩負起社會責任才是企業發展的長遠之道”的發展原則,積極響應政策號召,將尖端科技融入教育,透過與STEMHUB的合作,眾擎SA01人形機器人將作為全球首家機器人主機廠進入K12教育體系,與STEMHUB攜手開發一系列STEM教育課程,幫助學生在未來科技浪潮中搶佔先機,為學校科創教育注入新活力。

眾擎機器人
《留學》雜誌受邀參加本次大會,與思鋪學院、火星蜂巢實驗室負責人在現場進行了深入交流,透過二位的描述,我們更透徹地理解了青少年科創教育的實踐模式,也對AI技術的未來發展有了初步預判。
01

思鋪學院主要為青少年
提供哪些服務?



思鋪學院創始人 楊巍:
思鋪學院成立於2016年,是一家專注於培養青少年創新素質的教育機構。思鋪學院基於實驗室開展人工智慧、生命科學、量子力學等前沿學科及交叉學科課程與PBL專案。2019年,思鋪學院開始自主研發和製造AI機器、實驗裝備。同時,思鋪學院還與國內外頂尖高校、科研機構緊密合作,在課程教學、專案資助上深度協作,構建起國際教育資源網路,為青少年科創教育築牢根基。
2024年,思鋪學院在杭州和上海建立了配備有頂尖裝置的科創教育中心STEMHUB,為青少年提供豐富的科創教育指導,為他們開啟一扇通往科技前沿的大門。
02

思鋪學院為本次“創未來”活動
提供了哪些支援?



思鋪學院創始人 楊巍:
本次創未來活動引入了VEX這樣的世界級機器人比賽,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我們不僅為本次邀請賽提供了資源上的搭建,包括來自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嘉賓,還為活動提供了教育裝備和技術,如水下機器人、輪式機器人套件及塑膠散裝顯微鏡等。
03

VEX機器人競賽
是一個怎樣的比賽?



思鋪學院創始人 楊巍:
VEX是使用全英文交流的,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機器人競賽,被譽為“機器人奧運會”,每年都會吸引數百萬青少年參加。參賽者將與來自不同學校或俱樂部的學生組成隊伍,借用一位參賽者家長的話來說,比賽期間孩子們熱火朝天交流的氛圍特別像迷你世錦賽。
VEX機器人比賽既要求參賽者具有理工科縝密的設計,也需要賽車手般靈敏的操作,還需要團隊之間高效的溝通。學生們將被隨機分配組隊,他們需要共同協作、討論,除此之外,機器人比賽的對抗過程也是魅力所在,你會看到比賽期間機器人在不斷進攻、防守,經常會有滿電的機器人在比賽間隙需要製冷劑降溫,那樣的場景特別像在服務區快速維修F1賽車的感覺,整個氛圍非常緊張刺激。
04

能否解釋下
STEMHUB的具體功能?



思鋪學院創始人 楊巍:
STEMHUB中HUB這個詞有多種含義,包括樞紐、港口、路由器等,核心是“接駁、交換”。STEMHUB融合教育創新中心是開展前沿科創教育研究與實踐的新型教育綜合體,聚焦科學技術和數學領域,也涉及文商類、社科類和藝術類活動,目前,STEMHUB除了在上海與杭州有兩個主要空間,也考慮在深圳大灣區投資新的設施。
STEMHUB透過與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將最前沿的技術引入青少年教育,為他們提供科研課程設計、學生科創活動評價等。“STEMHUB on campus”即校園內的STEMHUB,它克服了地理空間限制,在學校內建立合作空間,以推動科創教育的發展。
05

透過線下活動,思鋪學院
想向家長和孩子傳達哪些資訊?
其重要性體現在哪裡?



思鋪學院創始人 楊巍:
線下融合教育空間能突破傳統教育空間概念,激發學生想象力。通常在學校或家裡,孩子們始終處於一個單邊接收的傳統學習空間。要想真正地啟發孩子創造和創新的熱情,我們需要既保留教育組織者和協調者的身份,又不能過分彰顯教育的權威性。
線下融合教育空間給了孩子們開放的舞臺,是一個放鬆但不輕鬆,強交流重實踐的探索空間,讓孩子跳出條條框框,積極地互相交流,在碰撞中去思考,去突破,去創新。你會發現很多孩子的想法非常好,他會有一些很成熟很前沿的想法,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做正確引導,給他們提供合適的空間和資源,它一定會實現從量變到質量的過程。
06

當下AI技術發展迅猛,
您認為應當如何培養青少年的
AI意識和能力?



思鋪學院創始人 楊巍:
事實上目前仍有些學生分不清什麼叫智慧,什麼叫自動化。我們經常講不同領域的AI的底層邏輯是有所不同的,我們希望學生能先理解AI的本質。可以先從接觸小專案開始,瞭解了AI相關的軟體之後再來嘗試在場景上的應用。透過從小到大,從簡單到複雜的AI研究和實踐專案,親身體會從演算法到算力的應用過程,理解用AI解決身邊實際問題的過程。
目前AI的感受力和推理能力還不足以替代人類。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習階段來設定、調整自己的人生目標,自驅力、情感能力和團隊的合作能力,這些是AI無法替代的。希望學生們能多接觸藝術、人文、哲學、歷史等多元化的知識。培養自身的感悟力,感悟力越強解決問題的能力便會越強,能夠更有創造性地去解決問題。
07

思鋪學院未來從
哪幾個方面支援國際教育?



思鋪學院創始人 楊巍:
思鋪學院會繼續提供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方向的學習內容。與此同時我們想做新的教育模式的嘗試,比如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科教育全部由一對一的機器人模型來完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用更高的效率提高學生對常規知識的理解。
未來三年,我們希望大部分的學科課程提供每天每個學生兩個小時學習,剩下的時間用來做專案實踐,嘗試著解決複雜問題,這樣的學習方式可能是AI時代下非常有意義的一種體驗。
08

請您介紹一下火星蜂巢實驗室



火星蜂巢實驗室聯合創始人
胡曉贇:
火星蜂巢實驗室的概念起源於2018年底,當時我們的聯合創始人周樨瀛女士和楊巍先生前往美國參加國際火星學會舉辦的年度大會,面對太空探索、移民火星的浪潮,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暢想——將火星探索的課題下沉到中學甚至小學階段。並於2019年開始與美國火星學會合作,以思鋪學院為平臺,孵化青少年太空探索專案——火星學者計劃。2022年,該計劃升級為火星蜂巢實驗室,從營地活動逐步拓展到教育硬體的研發、學校配套課程以及科創空間整體交付。
最新發布的STEMHUB校園版是火星蜂巢實驗室的一個新里程碑,我們為學校提供整體的STEM解決方案,我們會邀請校長和學校的科學負責人來STEMHUB參觀交流,一起探討課程的研發和環境的佈置,我們透過“實驗室共建+課程整合+師資共建”三位一體的支援,幫助學校解決STEM教育的痛點。包括課程、競賽、專案化學習、教師培養等,同時也幫助學校挑選優秀學生和進行特色學校的頂層設計及空間打造。
09

本次活動的最大亮點體現在哪裡?
哪些參賽團隊的作品令您印象深刻?



火星蜂巢實驗室聯合創始人
胡曉贇:
最大亮點在於其國際性和多元文化、多元思想的交流與融合。比賽中,我們看到了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團隊,他們在參與VEX挑戰賽中展現了良好的競爭和交流。這種多元文化的碰撞非常有意思,學生們不僅在比賽中展示了自己的技術,提升了綜合能力,還體驗了不同文化的融合。我們非常欣喜地看到,工程領域不再只是男生的天下,越來越多的女生參與到比賽中,甚至擔任隊長角色。同學們在享受比賽的同時找到了自己喜歡的點,無論是程式設計、結構設計還是組織比賽。這樣的文化碰撞讓每個人受益匪淺,一些創意也體現在了他們的機器裝置上或比賽技巧上。
同時,我們在邀請賽中加入了答辯訓練和評審環節。我們發現很多學生雖然動手能力強,但在展示自己的作品時往往不能很好地表達。因此,我們與專業的辯論公司合作,加入了答辯訓練和評審環節,培養學生在做好專案的同時更好地表達和展示自己的工作,這對於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
除此之外,我們還設計了一些非比賽類的挑戰活動,讓學生有機會挑戰和參與創新性的STEM專案,如火星車的搭建、Matrix機器人的精準控制、HCI人機互動,以及麥克納姆輪與阿克曼挑戰賽。這些活動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看到了以前沒有接觸過的專案,激發了他們未來在這些領域嘗試和探索的願望。
10

您覺得線下實踐活動的
優勢體現在哪裡?



火星蜂巢實驗室聯合創始人
胡曉贇:
你會發現火星蜂巢實驗室是一個非常有“畫面感”的地方,我們每年會舉辦七八十場線下科學教育活動,我們的展示性、畫面感和體驗感只有在現場才能真正感受得到。我們一直堅信,舉辦線下科技教育活動是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的。我們堅持“Hands-on”(動手實踐)的理念,因為這是科技教育的核心。雖然線上科研和與海外專家的交流有其價值,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讓學生真正深入一個專案,從零到一地體驗創造過程,必須親手實踐。我們會邀請學生、家長和校方來參觀我們的STEMHUB融合教育創新中心,透過親眼所見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這種直觀的體驗和現場的“哇塞”時刻是線上教育難以提供的。
11

如何運用AI技術為青少年賦能?
如何正確地引導青少年使用AI?



火星蜂巢實驗室聯合創始人
胡曉贇:
我自己對AI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非常關注,現在逐漸成為AI的重度使用者。我的家庭和公司目前都在運用AI技術。以我個人來說,我的孩子在民辦學校上五年級,我發現有很多問題我已經解答不了了,我希望他能首先求助類似ChatGPT的工具來找尋解題的思路,而不是直接找答案,這樣AI就能成為他的小助手。對於一些比較標準化的,比如英語單詞記憶,AI能夠提供日常訓練和對話練習,這樣陪伴式的事情對於雙職工家庭來說,其實是能夠節省一些時間的。
對於學生的引導,我認為首先要適度干預,避免他們無限制地將AI當作遊戲或無目的的工具使用。在學術領域,家長的角色尤為重要,需要指導孩子如何正確使用AI。同時,我認為在未來幾年,學校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將會迅速改革,AI將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公司方面,我們利用AI提高了課程產品和課題研發的效率。我們訓練了一些專家級的ChatGPT,他們非常理解我們的課程邏輯以及設計標準,能夠快速形成新課程的初步構想。這大幅縮短了研發時間,實現了工作效率的增長。其次,AI還能幫助我們快速形成針對學校的解決方案,甚至在短時間內製作出創意影片。
12

我們如何培養青少年成為掌握技術的人,
而不是被技術淘汰的人?



火星蜂巢實驗室聯合創始人
胡曉贇:
這個話題其實我們內部在一直交流,包括我自己也在思考。事實上,我認為AI目前還只是一個工具,並沒有很多應用在各個行業的場景,還談不上完全替代。對於如何培養青少年成為掌握AI技術的人,我認為在一定年齡段讓他們瞭解AI工具的使用和邏輯是有必要的。這並不難,就像我們小時候學習使用Excel和Word一樣。重要的是,我們要教會學生如何利用AI幫助他們在大學學習和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建立優勢。AI不是一切,但我們需要思考自己的工作是否會被AI替代。
至於如何成為不被AI替代的人才,我認為首先要具備從零到一的思維邏輯,未來學生包括我們成人要培養的能力,就是我一直強調的解決問題的能力。AI沒出現的時候其實也有很多工具,但大家做一件事情,有的人需要一個小時,有的人則需要一整天。所以無論技術如何迭代,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維邏輯是不會變的。我們強調要做“Hands-on”的事情,有些事情是AI無法替代的,比如真人老師完成的實驗或搭建任務。有些工作可能很快被AI替代,比如英語教學。
因此,我們需要培養學生成為能夠掌控AI的使用者,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無論技術如何迭代都是不會變的。
13

您認為2025年AI會有顛覆性的釋出嗎?



火星蜂巢實驗室聯合創始人
胡曉贇:
我的預判是,2025年不只是教育行業,AI將會在各個行業中爆發式增長,帶來顛覆性的變化。不僅是技術層面的問題,接下來整個行業可能都需要重新思考和重塑。所以無論我們在哪個行業裡,都需要提早做好準備,這就如同當年網際網路的出現一樣。我們可以看到前面幾年在AI技術正在慢慢積累,這意味著他一定會從量變產生質變,大機率這個質變在2025年是可以看得到的。就像新能源汽車一樣,國家可能希望透過AI技術給行業帶來重新洗牌的機會。因此,我們認為,對於AI的意識和接觸狀態是非常重要的,這將決定我們是否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
14

創未來活動介紹

01
SRCC比賽
SRCC(Super Robotic Club Challenge 超級機器人俱樂部挑戰活動)是由亞洲機器人聯盟於2022年發起的國際學校機器人俱樂部年度挑戰活動。它旨在推動國際中學機器人教育,透過發起組織各項挑戰任務,培養青少年對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AM)的興趣,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強化學生的現實問題解決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迄今,SRCC已經進入30餘家國際學校進行教育機器人推廣活動。
02
VEX比賽
VEX機器人世界錦標賽(VEX Robotics Competition)由全球最大的機器人賽事平臺REC(美國機器人教育與競賽基金會)於2003年創辦,由教育基金會主辦,是面向全球小學生到大學生的大型國際賽事。
作為全球三大機器人賽事之一,VEX競賽獲得谷歌、戴爾、英特爾、特斯拉等企業以及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和EMC等機構的贊助和支援。其獲獎成績被國際認可,美國近300所大學為獲獎選手提供獎學金,包括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在內的頂尖學府給予特別加分。VEX競賽因此被稱為“機器人奧運會”,每年吸引全球40多個國家的數百萬青少年參與。
03
賽事以及獎項設定
此次VEX機器人邀請賽由亞機聯和ACAMIS聯盟首次合作舉辦,邀請SRCC國際中學機器人社團和外籍子女人員學校的VEX校隊參與,優勝隊伍將晉級國際簽名賽。現場還為各學校代表團設定了科創挑戰區,包括VEX V5趣味戰、Matrix機器人、HCI人機互動、麥克納姆輪與阿克曼轉向系統機器人等多項機器人挑戰任務,鼓勵學生體驗STEM教育的樂趣與實踐,鍛鍊他們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創造力。
本次SRCC國際中學VEX邀請賽設立了多個獎項以表彰參賽隊伍的卓越表現。獎項包括全能獎、聯隊冠軍、聯隊亞軍,以及10個單項獎(最佳設計獎、最佳評審獎、最佳創新獎、最佳巧思獎、最佳驚奇獎、最佳建造獎、最佳創意獎、最佳活力獎、最佳激勵獎以及最佳講演獎)。每個獎項均由不同的頒獎嘉賓頒發,包括學校代表、教育專家和行業領袖。
在26支參賽隊伍中,獎項按照3:3:4的比例分配為一、二、三等獎。獲得一等獎的賽隊有8支,二等獎的賽隊有8支,三等獎的賽隊有10支。這些獎項旨在鼓勵學生在STEM領域的探索和實踐,同時為他們的未來學術和職業發展提供認可和激勵。

入駐光明網、網易、騰訊、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各大平臺
聯絡我們
後臺私信聯絡留學君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絡電話:010-67071542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