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按即可免費加入哦👆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作者:府庫
來源:雪球
“美股在2000年到現在經歷了四次大熊市,每次的背景和影響都不同。
2000-2002年是網際網路泡沫破裂,科技股暴跌,美聯儲加息加劇了市場下行。
2007-2009年是金融危機,次貸危機爆發,股市跌超50%。
2020年的新冠疫情導致市場恐慌,短短一個多月暴跌34%,但救市措施讓市場迅速反彈。
2022年美聯儲急速加息,市場承壓,標普500跌25%。
熊市雖痛苦,但美股長期趨勢仍向上,資產配置需均衡,避免全押美股。”
週一的時候看到說是很多人在曬美股的虧損,確實美股短期有不小的跌幅。
上週連續兩篇文章,《等待機會,限購狀態下QDII基金加倉方式探索》,《投資準備,場內標普500、納斯達克100溢價大幅降低》,咱們一起去整理了當前場內、場外渠道買入美股的方式,也透過文章《美股如果出現下跌是否會影響到A股、港股?》回顧了美股與A股、港股之間的關聯性。
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結論美股、A股、港股的相關性影響比較複雜,正常情況下會遵循自身經濟發展現狀,但在一些極端風險發生時,大家的風險偏好會有明顯降低,股市表現會有趨同的特徵。
今天就來回顧美股2000年至今的大級別熊市的特徵。
01
2000年-2009年

從2000年-2009年這十年間,從圖上標註為紅色的,有兩個階段的大熊市,分別是2000年-2002年、2007年-2009年。這個過程的相關資料如下:
2000–2002年(網際網路泡沫破裂):這一熊市源於上世紀90年代末網際網路泡沫的破裂。當時科技股估值達到歷史高點,投資者信心崩塌導致股市大跌。標普500指數在1年半內下跌了約36%-49%,期間美國經歷了2001年的短暫經濟衰退。美聯儲在1999-2000年為抑制過熱經濟連續加息(聯邦基金利率從1999年初的4.75%升至2000年中6.5%)也給股市帶來壓力。此外,2001年9月11日恐怖襲擊加劇了市場恐慌,不過隨後美聯儲大幅降息穩定了市場。
2007–2009年(金融危機):此輪熊市與次貸危機和全球金融危機同步,是二戰後最嚴重的熊市之一。美國住房泡沫破滅引發次級抵押貸款危機,大批借款人違約,金融體系壓力劇增。危機在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閉後全面爆發,全球多家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瀕臨倒閉。股市隨之暴跌,標普500累計下跌超過56%,創下1930年代以來最大跌幅之一。這段時期美國經濟陷入“大衰退”(2007年12月–2009年6月的經濟衰退)。各國央行被迫採取前所未有的寬鬆措施(降息和量化寬鬆等)向市場注入流動性,才避免了金融體系徹底崩潰。
這十年間美股並不平靜,標普500從圖上的區間中,甚至都沒有獲得正收益。兩次大級別熊市之間,還有一段標註為藍色的,比較明顯的市場調整。
02
2008年-至今

從2008年至今,刨去已經在上面記錄過的金融危機階段,後續還有兩個次大熊市,分別是2020年與2022年,但其中超過10%的調整期也有7段。兩段大熊市的相關資料如下:
2020年(新冠疫情衝擊):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引發了一次極為迅猛的熊市。隨著疫情在3月蔓延並導致各國實施旅行和商業限制,企業停工停產,失業急劇攀升,美國經濟陷入短暫但劇烈的衰退。投資者恐慌情緒蔓延,標普500指數在短短33天內暴跌約34%。此次暴跌被視作由全球公共衛生危機引發的恐慌性拋售。所幸各國政府和美聯儲迅速推出數萬億美元財政刺激和貨幣寬鬆,使市場迅速觸底反彈,熊市僅持續了一個多月。
2022年(高通脹與緊縮政策):2022年的熊市發生在疫情後復甦階段,主要導火索是通脹飆升和美聯儲急劇收緊貨幣政策。2021年底開始,美國通脹率創數十年新高,美聯儲被迫加速加息以抑制物價。在2022年,美聯儲多次大幅加息,令利率從接近零提升至數年來高位。這令股市估值和情緒承壓,投資者預期經濟將放緩甚至衰退。同時,地緣政治衝突(如俄烏戰爭爆發導致能源和糧食價格上漲)也推高通脹並打擊信心。受上述因素影響,標普500在2022年初見頂後持續下跌,到10月累計下挫25%,正式步入熊市。雖然美國未在2022年正式進入衰退,但市場對衰退的恐懼情緒明顯升溫。
這兩次熊市與前兩次熊市相比,幅度要小,同時持續時間要短了很多。

上面是對美股21世紀的四次熊市的彙總統計,在世紀初的兩次熊市中,標普500的最大下跌幅度都在50%左右,並且持續時間比較長,一次持續兩年半,一次持續一年半,後面兩次的持續時間相對較短,一次一個月,一次九個月。
如果真的遇到美股熊市時,賬面上短期也會有比較大的虧損,並且這種浮虧持續的時間也不一定短,爬坡爬出來也是需要時間的。
還有另外一組統計資料,也不容小覷。

除了上面這些大級別熊市外,10%的下跌也是比較多的,並且這樣級別的下跌也會持續2個月-3個月的時間,過程也不會太舒服。對於咱們來說需要做好投資時的心理準備。
不可否認的是,即使美股遭遇了大級別的熊市與過程中的市場調整,但後續的復甦也是非常強進的,仍然保持著長期上漲的趨勢。
回到之前的問題,全部資產都配置在美股,並不是一個特別好的方式,尤其是對於咱們大部分消費都產生在國內的投資者。整體來看均衡配置咱們的資產,這幾年跑下來發現是作為投資基石的最好的方式了。
14章核心課程,聚焦大類資產投資方法論,重點介紹A股/港股/美股/債券/商品等資產的特性;精講優秀標的案例;入群即可獲得1本配套教學書籍……快來加入!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課程為雪球基金髮起,僅作為投教科普,不構成投資建議。
雪球基金是獲證監會核准的持牌基金銷售機構,提供安全高效的基金投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