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美國各大高校陸續官宣申請人數創下新高,與之對應的則是持續走低的錄取率,名校越來越苛刻的錄取標準,讓申請者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也讓不少人動起“作弊走捷徑上名校”的歪腦筋,前有“A-Level考前真題888元隨便買”,後有“繳納百萬費用保你錄取Top30”,到底海外名校門檻有多高?衝擊名校,一定要花錢麼?本篇透過一位DIY申請上名校的真實故事,來給海外名校祛祛魅。
From 留學全知道
微訊號:EduKnow
最近看到不少留學申請造假的故事。
看看,為了讓孩子上名校,父母們不惜下血本,卻未必能如願以償。
到底海外名校門檻有多高?衝擊名校,一定要花錢麼?本篇透過一位DIY申請上名校的真實故事,來給海外名校祛祛魅。

Kelly今年十九歲,從高中開始在加拿大留學,去年已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就讀傳媒專業。Kelly從擇校,到準備檔案、規劃學習、提交申請,整個過程都是自己DIY完成。
在她看來,只要拿出真實成績就能進名校,有經歷去造假,真不如踏踏實實學習來得更有效。

至於是否要請中介,Kelly則有自己的想法:“大部分同學到申請季幾乎人手一個留學顧問,希望對方能給自己兜底。但如果留學顧問僅是單純協助辦理申請手續,準備材料,這些事自己就能完成。”
更何況,這層「兜底」也並不靠譜。就以保錄取為例,Kelly有一位在波士頓大學的學姐就曾遭遇失敗。
“我的保錄取簡直是太失敗了,花了三十萬,也沒有拿到藤校傳媒的錄取通知書。最後只拿到了華人扎堆的波士頓大學offer,這結果跟自己DIY有什麼區別呢?”
學姐和Kelly在加拿大同一所高中就讀,從九年級開始就打算進行美加雙申。
學姐成績優異 ,GPA在4.0,經常擔任中英文雙語的主持人,還在美國當地雜誌上發表過文章,是學傳媒的好料子。學姐父母還是有些擔憂,為安心,還是給她簽了一家保錄取的機構。
合同上白字黑字寫著:沒有被藤校錄取就100%退費。
剛開始合作得還挺愉快,但在申請過程中,對方一直勸說學姐不要只申請傳媒專業,也要申請其他文科專業,例如社會學、哲學和文學。
學姐依舊堅持追逐傳媒夢,這也給機構推辭退費留下話柄。
“這家機構到最後都在說,是因為我堅持己見,才沒有拿到藤校offer,所以不予退費。但實際上,他們也並沒起到關鍵作用,夏校和比賽還是高中老師幫我聯絡的。你說這三十萬花得冤不冤枉!”


不同於美國,申請加拿大留學從流程和手續上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更何況Kelly是在多倫多讀的高中,無論國際生還是本地生,只需要在同一個通道申請就行,這裡面幾乎覆蓋了Kelly想去的所有加拿大大學。
從填寫標題、寫幾百字的自我介紹,Kelly僅花了一天就順利完成。
她說:“我也想把十幾年獲得的獎狀都貼在個人簡介裡,很可惜我申請的大學根本不需要這些。”

總結整個申請大學的全過程,Kelly認為申請加拿大大學,就是分數至上。
在出國讀高中前,總聽人說海外大學不看重成績,是快樂教育。老師不會因為成績差對學生態度不好,但現實是,老師也喜歡成績好的學生,到了大學也一樣。
無論美國還是加拿大,分數絕對是通往名校的第一要素。卷分數,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海外都是一樣的。
申請季之前,Kelly曾在留學圈裡做過一次調查,主題是《你是怎樣申請到的大學?》。
參與調查的留學生有40人,在“為什麼大學會給你發錄取通知?”這一項,所有人都選擇了“分數原因”。
這一結果令Kelly很意外。
一位去年被麻省理工錄取的學長告訴Kelly,分數是進入名校的門檻。入學後,他才發現,原來大家成績幾乎都是學神級別。
這位學長高中時在加拿大一所有AP課程的私立高中學習,長期位居年級第一,吊打該校本地學生。而且只要是考試,他幾乎都達到滿分。
總結被麻省理工錄取的原因,這位學長自己也認為,幾乎都與分數相關。他參加的比賽集中在學科型別,體育和藝術方面,他竟然一個獎項都沒有。
儘管在申請文書中,興趣愛好是必須要提一提的,但也主要為了不讓學校覺得他是書呆子,需要立體的人物形象。
Kelly自己也發現,分數還決定了被錄取的速度。“我申請之後不到一個月,就拿到了多倫多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而跟我一起申請,分數比我低的幾個同學卻沒有。”


整個申請季,Kelly也發現,美加雙申是很多在加拿大高中學生的首選,除了能夠讓自己多一條路,其主要原因是美國教育體系對加拿大高中的認可。
Kelly所在加高的校長曾熱烈推薦他們去申請美國大學。因為,來自中國,卻在加拿大拿到高中文憑的學生,跟加拿大本國學生申請美國大學時,並沒有什麼區別對待。比如,加高的中國娃不需要額外提供託福成績。
Kelly的同學小熙去年成功進入紐約大學藝術專業。與Kelly一樣,小熙也是自己DIY申請。
小學五年級時,小熙因為父母工作原因來到多倫多讀書,她從小的目標就是去紐約這樣的大都市生活。當她勵志要去美國後,學校老師們都非常支援。
有一位從紐約大學碩士畢業的老師告訴她,如果需要推薦信可以找他,如果需要幫看文書,老師也願意提供建議。
此外,小熙的音樂課、數學課教師,以及學校校長都有美國留學經歷,他們完全有能力給學生提供申請幫助。

而小熙對比來自國內的同學,感受卻大不相同。除了卷各種文書撰寫、SAT、託福等指標之外,還要和中介一起研究招生官喜好,對中國留學生的招生政策變化等。
對比來看,小熙感覺自己的文書簡直太樸實無華了。
加拿大學生進入美國的數量龐大,也說明了美國大學對於加拿大學生的“友好”。2022年至2024年期間,加拿大到美國留學的學生平均每年達到了8萬人,這個人數幾乎佔到了加拿大高中畢業生數量的10%。
小熙說:“如果非要說讀加拿大高中申請美國大學是一條捷徑的話,我認為確實是。”

在加拿大讀高中,自己DIY申請大學,對於Kelly來說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除了擇校挺糾結外,所有流程都非常順利。
“美國知名的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說過:環境不會決定我們的命運,但會影響我們的選擇。我覺得拿這句話來形容我DIY申請大學的狀態太準了,如果我人在北京,想申請留學,可能也會陷入焦慮和資訊差的困境之中。但,看到加拿大本地同學幾乎都是自己申請學校,這直接影響了我的選擇。”
從來加拿大留學的第一天,Kelly就知道大部分本地生都是靠自己辦理大學申請。
Kelly在學校的課搭子也建議她應該自己申請大學,根本不需要找什麼中介。有找中介的閒工夫,還不如找老師幫忙。
申請大學靠中介這件事在加拿大是一件極為小眾的事,除非是頂級富豪,大家都會選擇自己動手。

Kelly說:“當身邊人都在自己申請時, 我就不會那麼慌了。申請流程不懂時,我就問我的課搭子,他們會去幫我問他們認識的親戚和前輩。在選專業時,我曾選了渥太華大學的 Communication,我以為這個專業就是傳媒學。一位課搭子幫忙趕緊聯絡他在渥太華大學任教的表哥。表哥很快就回復了,他告訴我 Communication不是我所想的新媒體專業,更偏向於學術,未來就業的方向是國際交流方面。我覺得這種快速響應,給我了不少底氣。既然是本地學生都在DIY,為什麼我就不行呢?”
除了環境之外, Kelly認為她之所以對DIY這麼有信心,還有一個原因是,現在的資訊差沒有那麼大了。
首先是對加拿大境內大學,幾乎所有名校每年都會來她就讀的高中進行招生宣講。實在想了解更多,直接去學校問也不是什麼難事。
Kelly計劃在本科畢業之後衝刺藤校傳媒專業的碩士,她覺得在網上看不過癮了,就和幾個想學傳媒的同學約著一起去了位於美國東部的幾所名校做了探校。不僅參觀了校園,還拜訪了不少前輩,吸取了很多申請和就業經驗。
總結DIY的全過程, Kelly覺得申請名校沒有什麼巨大的屏障。
如今的資訊差是越來越少,如果能夠達到名校的錄取標準,一般不會被拒。如果沒有達到要求,即便是靠編造背景和成績讀上了名校,最後也會在淘汰率高的名校學習中敗下陣來。
本文系授權釋出,From 留學全知道,微訊號 EduKnow,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北美學霸君誠意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