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砸碎特斯拉,中國車主虧大了

今年3月開始,一場砸碎特斯拉的抵制活動在全美爆發。伴隨抵制浪潮而來的,是更深層次的商業挑戰。
關於特斯拉的危機不少人覺得,只要特斯拉與馬斯克割席便還能自救。這個招數對於特斯拉在美國、歐洲的頹勢或許有用,但對於中國市場卻不太行。因為特斯拉在中國的王者堡壘,早已經被攻破。
沒有馬斯克的特斯拉,等於失去了靈魂。但從商業的角度看,繼續迷信馬斯克,無異於自毀長城。
作者 | 祝餘
來源 | 金錯刀車評IDjincuodaocheping
金錯刀(ijincuodao)授權轉載
昔日神車特斯拉,正經歷一場全球信任危機。
今年3月開始,一場砸碎特斯拉的抵制活動在全美爆發。從紐約到加州,特斯拉門店被暴力破壞,停放在街頭的特斯拉汽車遭到惡意噴漆、打砸甚至焚燒,就連充電樁也未能倖免於難。
伴隨抵制浪潮而來的,是更深層次的商業挑戰。
首當其衝的是股價暴跌,短短三個月,特斯拉股價已下跌42.9%,市值蒸發超過5000億美元。哪怕特朗普專門買了輛特斯拉表示支援,也只帶來了3.8%的短暫反彈。
與此同時,全球的消費者也開始用真金白銀投票,給特斯拉的銷量潑了一盆冷水。
美國大本營加州連續五個月銷量下滑,二手車商顫抖著表示:“Model 3的殘值率比過季時裝跌得還快。”
曾將特斯拉視為科技標杆的德國,銷量同比暴跌76%,1429輛的成績單還不如中國新勢力單店月銷。
北歐神話同樣破滅,特斯拉市場份額從20%斷崖式跌至8.8%。丹麥街頭開始流行“買電動車可以,但不要特斯拉”的黑色幽默。
中國市場的崩塌更具象徵意義。30688輛的月銷量,同比腰斬49%,這個數字被比亞迪32萬輛的恐怖成績單碾成粉末。更致命的是,特斯拉在新能源車榜單上已滑落至第六名,身後小鵬、理想正虎視眈眈。
對於中國車主而言,雖然不會遭遇打砸,但他們手中的“科技資產”也在迅速貶值。一位上海車主直言:“去年買Model Y時,銷售說這是‘未來投資’,現在看更像‘韭菜收割機’。”
不得不說,成為全民公敵的馬斯克,快把特斯拉的後路堵死了。
特斯拉跌落神壇,車主最慘
3年前,有人在知乎上提問,如何勸退買特斯拉的人?
當時的高贊回答是:“民族情緒起來的時候。特斯拉將成為第一批被打砸的車。”
沒想到一語成讖,隨著馬斯克顛覆者的光環褪去,特斯拉成了“替罪羊”,車主成了最慘的人。
自3月初以來,全美針對特斯拉的破壞事件與日俱增,包括洛杉磯多家特斯拉門店玻璃被砸,展車被破壞;紐約多輛停放的特斯拉遭到噴漆破壞;華盛頓的超級充電站被蓄意縱火;西雅圖的特斯拉服務中心夜間被抗議者包圍,多輛特斯拉受損。

歐美各地的特斯拉車主們,這幾個月也是活在水深火熱中。特斯拉車主正遭受無差別攻擊:車輛被噴漆、輪胎被扎、充電線被割斷。
一位倒黴的車主表示自己最近剛貸款買了一輛特斯拉,開了不到三個月車就被潑了紅油漆。保險賠付之後車沒了,人還倒欠銀行八千。
車主們為了自保,想出了各種“去馬斯克化”的招數跟馬斯克割席。
貼標語是價效比最高的方式,路上最常見的貼紙是“我是在Elon瘋之前買的車”,據說最近一天能賣出去七百張。
當然遇到情緒激動的抗議者,他們是沒心情看標語的,於是車主們紛紛選擇“扣標”,試圖大隱隱於市。
於是寶馬、奧迪、本田等品牌車標紛紛出現在特斯拉車身後,這種行為用老外的流行說法是“Tesla rebranding”(特斯拉重塑品牌)。
除了這些“掩耳盜鈴”的手段,還有不少車主直接把特斯拉賣了以舊換新。
一位賓士地區總經理說,過去一個月大量特斯拉車主湧入,他們都想以舊換新。
車主們的焦慮給特斯拉帶來的最大危機是勸退了潛在使用者。
電動汽車媒體Electrifying.com進行了一項民意調查,59%的潛在購車者因為馬斯克而推遲購買特斯拉。
有特斯拉車主直言:“在我看來,這個品牌已經變得有毒了。”
在美國被砸,在中國被圍剿
很多人覺得特斯拉在美國的危機終究是政治問題,與中國距離很遠。
事實上中國消費者雖不關心美國黨爭,卻難免對“爭議品牌”產生警惕。
美國特斯拉車主的消極情緒,開始滲透到中國社交媒體,有海外使用者在小紅書上發聲,Model Y依然是一款優秀的電動車,但消費者不再願意與特斯拉品牌關聯。
某汽車論壇上,有使用者嘲諷:“買特斯拉就是給馬斯克的政治野心輸血。”
特斯拉在中國面臨的不僅是輿論壓力,還有中國品牌的全面圍剿。
1.中國新能源智駕平權,特斯拉FSD水土不服
上個月特斯拉“閹割版”的FSD進入中國,引起了一波熱潮。
不少汽車博主對其寄予厚望,都想趁機蹭一波流量,沒想到特斯拉的智駕就像個法外狂徒,不停給各地的交警大隊上強度,不少勇士紛紛獻祭了自己的12分。
本以為是一條鯰魚,沒想到來了中國卻是標準的獵物,被中國品牌全方位圍剿。
從價效比角度看,“殘血版FSD”在中國市場的售價比海外市場還高。
FSD的海外售價為8000美元,而在中國使用者需支付6.4萬元購買FSD套件。相比之下,理想汽車智駕免費開放,華為ADS高階包月費已降至199元。更狠的是比亞迪,將智駕下放到7萬元級車型,扯出了“智駕平權”的大旗。
特斯拉FSD體驗感更是致命傷。第一波車主和博主測試完FSD之後得出結論:花6.4萬給自己吊銷駕照;花6.4萬幫馬斯克打工收集資料……
當特斯拉深陷泥潭,中國軍團正上演史詩級反攻:吉利星睿AI大模型讓車輛學會預判上海弄堂阿婆的走位,小鵬的城市NGP已能淡定應對重慶8D魔幻立交。
根據J.D.Power最新調研顯示,中國消費者對本土品牌自動駕駛系統的信任度已從2023年的51%上升至68%,首次超越特斯拉。
FSD原本是特斯拉再吸引一波中國粉絲的機會,沒想到弄巧成拙。
2.海外市場,被中國品牌狙擊
你以為特斯拉只是在中國市場被中國品牌虐?
在海外市場,特斯拉的境況也只能用一句話形容:屋漏偏逢連夜雨。
特斯拉在歐洲銷量下滑的同時,中國品牌在歐洲的銷量猛增,走出了相反的曲線。
資料顯示今年1月份,比亞迪在英國、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月銷量分別同比增長551%、734%和207%,已經超過了特斯拉的當月銷量。
最誅心的是上汽MG,直接把展廳開到了特斯拉德國工廠對面,海報上“真正的智慧電動車”八個漢字,刺痛了特斯拉工程師的心。
2024年全年,特斯拉中國市場銷量達到65.7萬輛,同比增長8.8%,中國市場在特斯拉全球市場中的佔比已經高達37%,超過美國本土的35%,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王者堡壘,正在被攻破

關於特斯拉的危機不少人覺得,只要特斯拉與馬斯克割席便還能自救。
這個招數對於特斯拉在美國、歐洲的頹勢或許有用,但對於中國市場卻不太行。
因為特斯拉在中國的王者堡壘,早已經被攻破。
作為全球最受歡迎的電動車品牌,特斯拉的競爭力和影響力一度無人能及。但隨著比亞迪等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的強勢崛起以及德國大眾等老牌車企電動化轉型的加速,特斯拉麵臨的外部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先發優勢受到嚴峻挑戰。
尤其是在中國,特斯拉在中國是帶著“顛覆者”的光環問世的。
特斯拉的車有很多顛覆性的設計。比如酷炫卻華而不實的Yoke方向盤和隱形門把手,以及沒有遮陽簾的全玻璃車頂;作業系統也是完全顛覆燃油車的使用習慣的,這些顛覆性設計,都是特斯拉的超強賣點,消費者雖然不習慣,但都努力適應。
正因為與傳統格格不入的氣質、不走尋常路才能吸引那麼多的使用者。
但如今隨著特斯拉之父“馬斯克”成為全民公敵,以及中國新能源品牌新王的出現,特斯拉的品牌濾鏡正逐漸消失。
曾經傳統車企被詬病的幾個大坑,特斯拉這個新能源鼻祖也開始連著踩。
中國友商一年四五款新車,特斯拉還在吃2016年Model 3的老本。自2020年推出Model Y以來,特斯拉就再未推出新的主流車型,直到2025年1月才推出Model Y改款車型。
就像網友說的:“別人OTA升級功能,特斯拉OTA升級車型”。
曾引以為傲的FSD,如今成了最尷尬的賣點。中國車主在深圳華強北路口連續三次誤闖紅燈的影片,在抖音獲得280萬次群嘲。反觀比亞迪,7萬元級海鷗智駕版卻能精準識別鬼探頭。
之前的電話會議上,馬斯克曾信心滿滿做出預測,特斯拉汽車2025年的銷量會增長20%~30%。
但目前來看,馬斯克要實現這一目標恐怕有些難度。
從今年2月的銷量來看,優惠促銷+FSD入華的組合拳,也未能挽救中國市場的銷量。
面對新車銷量的持續疲軟,特斯拉在財報溝通會上表示,會在2025年推出Model Q。但Model Q作為大學生的第一輛特斯拉,早已經錯過了最佳發售時機。
現在隨著埃安RT、小鵬MONA M03等競品的出現,A級純電轎車的價格下探到10萬元級別,Model Q恐怕很難像Model 3或者Model Y一樣成為現象級爆款。
沒有馬斯克的特斯拉,等於失去了靈魂。但從商業的角度看,繼續迷信馬斯克,無異於自毀長城。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
《金錯刀車評》
是金錯刀旗下的汽車賬號
將以金錯刀爆品視角,
帶你深挖新能源車企最硬核乾貨
點關注,世界上又多了個懂車牛人
@The End

點個在看 不錯過刀哥辣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