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跑步減脂,為什麼又累卻沒怎麼瘦?😢😢😢
快來檢查一下這 6 件事你有沒有做到!
1️⃣ 要做好跑前熱身!
很多人認為跑前熱身浪費時間,實際上熱身可能是跑步最重要的一件事,因為熱身可以:
🙋 讓關節、肌肉、心肺提前適應,跑起來更舒服
跑前熱身可以讓關節分泌更多滑液,減少關節摩擦,增加關節活動範圍和靈活性;還能使肌肉溫度升高,增加肌肉彈性,方便肌肉拉長與伸縮;同時,熱身強度較低,呼吸逐漸加快,提高氧氣攝入量,整體讓心肺系統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
🙋 讓心率提升,提前燃脂
跑前熱身通常包括輕度有氧運動和動態拉伸,這些活動可以使心臟逐漸加快跳動,提升心率,身體也會進入更加活躍的狀態,為正式跑步做好準備。同時,熱身活動可以啟用代謝系統,使身體提前開始消耗能量,雖然消耗脂肪相對較少,但可以讓身體提前進入“燃脂模式”。
🙋 避免受傷
跑前熱身最大的益處就是幫助我們減少損傷。在增加肌肉彈性、增強關節穩定性、提高氧氣供應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圖片來源:soogif.com
2️⃣ 起跑要慢點,之後慢慢加速
有的人減肥心切,恨不得跑1公里掉1斤肉。抬起腿就猛跑!
但是起跑太猛,肌肉容易拉傷,心肺適應慢,呼吸困難!關節承受的壓力又大!
🙋 正確的做法:慢速起跑,減小步幅,慢慢加速,心率穩步提升,不僅能降低肌肉拉傷的風險、保護關節、避免心肺負擔過重,還會讓身體更輕鬆、更舒服!也更容易完成每次設定的跑步目標。

圖片來源:soogif.com
3️⃣ 持低心率慢跑
人體的能量系統有兩種:
👉🏻無氧:磷酸原和糖酵解
👉🏻有氧:糖和脂肪
如果快跑之後進入無氧運動,氧氣供應不足,脂肪參與供能比例反而會降低。
維持低心率有氧慢跑,才能更多地消耗脂肪來進行供能。

圖片來源:soogif.com
怎麼知道自己的有氧心率呢?
-
公式一:慢跑的心率 = 最大心率(220-年齡)✖️( 60% ~ 70%)
-
公式二(更簡單):最大有氧心率 = 180 – 你的年齡
你可能想問了:公式計算數值有一定偏差,有沒有更簡潔明瞭把控心率的方式呢?
Keep 首款智慧手錶- Keep Watch Pilot 1 獨創的「心率燈」就非常方便——
不用點亮手錶,不用頻繁抬手,也不用語音播報,只需要關注心率燈給到的「顏色訊號」,就能輕鬆掌握即時心率。
保持訊號燈為藍色和綠色,一旦變黃、變紅,就可以降速、調整呼吸、調整步頻,從而來降低心率。
點選下圖
瞭解更多


4️⃣ 別跑太短或者太久:黃金時間40~60分鐘
很多人跑了 20 分鐘就不跑了,這真的很可惜啊!
因為跑步開始後,身體首先消耗糖原作為能量來源,前面 20 分鐘會讓你逐步進入狀態,大約 20 分鐘後,脂肪燃燒的比例會逐漸增加!
黃金的慢跑燃脂時間是 40~60 分鐘,大概能消耗 500~800 大卡!越到後面燃脂效果越好!
但是也不用太長(避免疲勞受傷),能堅持滿一個小時就已經非常足夠啦!

圖片來源:soogif.com
5️⃣ 保持小步幅,高步頻
步頻太低,容易受傷!
很多新手的步頻都在 150 左右,這樣的「大跨步」,可能造成落地時膝蓋壓力過大,容易受傷。
最好可以將步頻保持在 170 以上。
怎麼保持較高的步頻呢?就是縮小步幅!
Keep Watch Pilot 1配有智慧「步頻指導」,開啟後手表在跑步過程中就會按節奏發出滴答滴答的聲音,你只需要按照這個聲音調整步頻就可以了,操作起來方便又準確。
點選下圖
瞭解更多
6️⃣ 不要每天都跑
如果每天都跑步,肌肉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恢復,易引起肌肉拉傷,還會讓關節反覆受到壓力,增加患關節炎等疾病的風險。
尤其是體重基數比較大的人,一定別每天跑!
建議的方法是:跑一休一,對於剛開始接觸跑步的人來說,每週 2~3 次為宜,隨著身體適應性逐步增強,再漸漸增加跑步次數。
適當休息,讓身體恢復得更好,才能跑得更長久~

圖片來源:soogif.com
上面 6 條,你能做到幾條?快來留言告訴我吧!

參考文獻(上下滑動檢視完整版):
[1] Agostini M,Moja L,Banzi R,et al. Telerehabilitation and recovery of motor fun ct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J Telemed Telecare,2015,21(4):202-2 13.
[2] 王劍冰.跑步的潛在健康益處[J].健與美,2024,(08):34-35.
[3] 束拉.看似簡單的跑步鍛鍊也有講究[J].科學生活,2023,(03):16-18.
[4] 如何保護膝關節的健康[J].健康嚮導,2020,26(02):64.
[5] 文華林.跑步鍛鍊中常見的運動傷病及預防措施[J].幸福家庭,2020,(02):42-43.
[6] 何瑜.大學生健身跑愛好者對跑步風險認知與防範的調查及對策研究[J].內江科技,2024,45(06):21-22+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