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豐富自己的4個好習慣

《遮蔽力》暢銷2.7萬冊,加印6次,賣出3個版權:繁體版+韓國版+越南版
迷茫時,翻開書就能撥開迷霧,找到方向;難過時,去運動就能化解情緒,捋清思路;低谷時,不放棄才能積攢力量,厚積薄發;獨處時,多反省才能修正自己,走得更遠。
富書作者:袁寧悅;主播:洛城雙子

來源: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原創

著名美學家朱光潛曾說:
人,一半是外力造成的,一半也是自己造成的。
我們無法左右外在環境,卻可以自覺改變自己。
一個人最大的成就是,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變得更豐富。
2025年,養成這4個習慣,實現自我進化,扭轉人生。

迷茫時讀書

知乎上有個問題,讀書最大的魔力是什麼?
有一個高贊回答說,用最低廉的成本解決人生中最高難度的問題。
生活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遇到過迷茫和無助。
這個時候,或許沒有人能真正幫到你,但是閱讀卻能讓你找到未來的方向和前行的力量。
日本電影《在森崎書店的日子》中,女主角貴子就是透過閱讀走出了低谷,療愈了自己。
她原本有一份不錯的工作和體貼的男友,生活雖平淡卻很幸福。
然而,男友的一句話“我要和別人結婚了”,打破了這一切。
貴子受不了男友的背叛和抬頭不見低頭見的煎熬,毅然辭職。
一天之內她就經歷了失戀失業雙重打擊,變得一蹶不振。
有一天,她接到了開二手書店的舅舅的電話,邀請她去幫忙。
為了逃避眼前的一切,她決定前往書店打工。
剛開始她每天都渾渾噩噩機械地應付著工作。
直到有一天晚上,百無聊賴之下,她隨手翻開了一本書,卻不知不覺沉浸其中。
從那以後,她漸漸愛上了讀書,封閉的心透進一絲光亮,慢慢照亮了她的生活。
她不再想起前男友,還交到了新朋友,臉上時常掛著笑容,一切都在變好。
後來,她決定離開書店,重新出發。
閱讀不僅治癒了她,還讓她對人生有了新的理解。
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說:
對於我來說,讀書是驅散生活中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沒有一種苦惱是讀書所不能驅散的。
的確,讀書是治癒生活的良藥,也是豐富自己的捷徑。
每天抽出半小時安靜地讀會書,可以擴充套件知識面,提升認知層次,開啟內在的力量,擁有直面生活的勇氣。

難過時運動

聽過一句話:
金錢能治癒所有的矯情,運動能趕跑一切不開心。
愛上運動,你就擁有了掌控開心的權利。
知乎網友@一個驚鴻分享了他朋友老程的故事。
老程在一家會計事務所任所長,在外人看來,他事業有成、前途大好,讓人羨慕。
可只有他自己知道成功背後隱藏著多大的壓力。
兩年前,疫情導致公司業務量急劇下降。
不久後,一個大客戶還被競爭對手挖走,公司陷入了嚴重的危機。
老程每天焦慮著急,常常把自己一個人關在辦公室苦思冥想,直至半夜。
兩星期後,他因為壓力太大精神崩潰,整個人都變得無精打采、萎靡不振。
幾個朋友看到老程的狀態,很擔心他的健康,於是強迫他去健身房鍛鍊。
起初,老程很排斥這個提議。
但在朋友的不斷勸說下,他嘗試了一下。
出乎意料的是,這一個小時揮汗如雨的運動,讓他體驗到了久違的輕鬆感,好像那些壓力都隨著汗水釋放了。
從此以後,運動成了他每日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
後來,公司的業務量慢慢上升,終於度過了危機。
老程的精神狀態也越來越好,他不僅將運動範圍從室內擴充套件到了室外,還將它視為自己的解壓神器。
無論遇到什麼煩惱、困難,只要去運動一會,他就會感覺清爽很多,而且更容易找到應對方法。
運動,是價效比最高的自我治癒方式。
曾經刷到一個影片:
女人下班吃完飯就躺在沙發上,刷手機,碰到週末節假日,追劇看電影,可以幾天不出門。
家人對此頗有意見,夫妻關係越來越緊張,她自己也變得愁眉不展。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她決定晚上去小區廣場跳健身操。
跟著音樂扭動身體,隨著節拍變換動作,整個人看起來活力四射,年輕了好幾歲。
一段時間後,她的心情好轉了,與家人的關係也緩和了,對於手機也沒那麼依賴了。
生活中,當我們遇到不如意和煩惱時,走出門去運動都可以成為一切改變的開始。
每天運動半小時,負面情緒將與你漸行漸遠。
運動,是精神垃圾的清理大師。
餘生,與運動強強聯合,人生的幸福度定能直線上升。

低谷時沉澱

魯豫在《偶遇》中說:
無論是誰,我們都曾經或正在經歷各自的人生至暗時刻,那是一條漫長、黝黑、陰冷、令人絕望的隧道。
在這些日子,有的人橫衝直撞,結果撞得頭破血流。
而有的人選擇默默蟄伏,沉澱自己,最終成功登頂。
日本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在被大眾熟知前,也曾經歷過一段無人問津的日子。
其實早在1985年,他就憑藉小說《放學後》一舉成名。
這部作品不僅奪得了第31屆江戶川亂步獎,更狂銷十萬冊。
這讓27歲的他自信心爆棚,於是他毅然辭職,全職寫作。
然而接下來好幾年,他的作品銷量平平,沒有特色,收入也大幅減少。
如果換作別人,從高峰一下跌到低谷,承受不了打擊或許早就放棄了。
但是對於孤注一擲的他來說,沒有任何退路。
銷量差就多寫幾本,反響平平就多嘗試一些題材。
在不斷沉澱積累的過程中,他慢慢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
13年後,他終於寫出了《秘密》,一上市就引起了轟動,短時間內銷量突破了50萬冊。
憑藉此書,他不僅名利雙收,更重拾了對自己的信心。
這之後,他的寫作事業開始騰飛,一系列佳作,紛紛面世。
他也一躍成為推理界最暢銷的作家之一。
一杯渾濁的水,只要長久沉澱,依然會格外清澈。
同樣的,人也需要不斷沉澱自己,才能長出力量,厚積薄發。
低谷期,是沉澱豐富自己的最好時機。
擺脫塵世紛擾,拋開名利浮華,審視自身實力與缺陷,方能沿著正確的方向提升。
每一次沉澱都意味著內在的昇華,無數次昇華終將鑄就成功。

獨處時自省

你是不是也這樣:
害怕一個人待著,不敢面對自己。
害怕房間突然的安靜,不知道該做些什麼。
害怕沒有人陪,就用手機把時間填滿。
我們總是害怕獨處,卻從來不知道獨處的魅力。
知名作家蔣勳是一個非常喜歡獨處的人。
無論工作多忙,他總是會留出一些時間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如靜靜地喝一杯茶、聆聽薩蒂的音樂或在廚房裡擀麵。
這些短暫的時光,讓他體驗到了許多無法向他人訴說的快樂。
2020年5月,蔣勳被隔離在池上長達3個月的時間。
那段日子,別人焦慮不安、恐懼不已,但他卻無比享受。
每天,他會平靜地誦讀經文、抄寫佛經,併為在疫情中感到恐慌的朋友祈福。
他還會與門口的流浪貓交流,並將它們描繪在他的畫布上。
在這段難的地獨處時間裡,他還完成了一幅鉅作《縱谷秋晴》。
這是一幅高122釐米、長244釐米的油彩畫,一年後,該畫在臺北東華書局展覽中,獲得了一致好評。
善於獨處的人,總是能在安靜的時光中,迸發出無限的創造力,讓人驚歎。
歌手張震嶽也特別喜歡獨處,他習慣一個人做事情,無論是騎車、去海邊,還是露營,都覺得很自在。
當他不開心的時候,也會給自己放個假,安靜地待著,思考著,這樣能想明白很多事情。
由於他能夠好好享受獨處,所以不會被名利和喧囂所影響,創作的歌曲也自帶獨特氣質。
怪不得粉絲評價說,他的歌曲只適合獨處時靜靜地聆聽。
奧普拉曾說:
所有那些獨處的時光,決定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學習享受獨處是人生中最大的修行。
畢竟,人生是一段孤獨的旅程,誰不是一個人來、一個人走呢?
與其在喧囂中表演,不如在獨處中自省。
每天留出一些時間與自己對話,這是對自己最深的愛和關懷。

林清玄曾說過:
人生不過就是這樣,追求成為一個更好、更具有精神和靈氣的自己。
豐盈精神,富養內心。
一個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人生才能更加精彩紛呈。
迷茫時,翻開書就能撥開迷霧,找到方向;
難過時,去運動就能化解情緒,捋清思路;
低谷時,不放棄才能積攢力量,厚積薄發;
獨處時,多反省才能修正自己,走得更遠。
點個在看,願餘生的每一天,你都能精神飽滿地向著心中的聖地一路向前。
作者簡介:袁寧悅,富書作者,一邊寫作,一邊修行,活出自由自在的人生一個人‬要想成功,你都需要一種能力來支撐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撓,不被誘惑,這就是遮蔽力,富書第4本新書《遮蔽力》正在熱銷中,你的生活,需要遮蔽力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知乎、微博@富書,本文首發公眾號: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校對:富叔
免責宣告:部分圖文來自網路,僅供學習與交流,非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絡即刪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點選 關注富

👇點選閱讀原文進入“創業8年,富叔真面目曝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