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風暴來襲!谷歌“Willow”晶片引爆科技圈,股價狂飆,下一輪計算革命已在路上!

戳藍字“北美觀察家”關注我們哦!

想象一臺計算機能夠在分子層面設計新藥、提前數日精準預測天氣,甚至撼動現有加密體系的安全底線——這不是科幻,而是量子計算正徐徐揭開的序幕。
就在近日,谷歌( Google )母公司Alphabet釋出了自主研發的全新量子晶片“Willow”,瞬間點燃了全球科技圈與資本市場的熱情。
訊息一齣,Alphabet市值飆漲數千億美元,一眾量子概念小型股也經歷過山車式行情。散戶追逐風口、馬斯克(Elon Musk)驚歎發聲、投行分析師接連看好,量子計算這塊新大陸似乎正全面進入大眾視野。本文將從技術突破、市場反應以及未來展望全方位剖析這一轟動事件,讓你在最短時間內讀懂“量子風暴”背後的故事。

量子計算:從理論到現實的漫長馬拉松
量子計算的概念並非新鮮事物。30年來,科學家們一直為讓量子位元(qubit)在現實中發揮出超越經典計算機的強悍效能而奮戰。傳統計算機依靠0和1的二進位制位元處理資訊,而量子位元則利用量子疊加和糾纏效應,可以同時表示多種狀態,從而並行處理極其複雜的計算任務。理論上,量子計算可以用指數級加速度解決當下超級計算機也難以望其項背的問題,潛在應用涵蓋新藥研發、高精度天氣預測、材料設計、金融風險建模以及密碼學的顛覆等領域。
然而,在過去幾十年,量子計算一直被現實工程難題所困擾,其中最大的障礙是量子位元的脆弱性和誤差率。小規模試驗裝置雖已存在,但一旦試圖增加量子位元數量,誤差與噪聲就像惡魔一般破壞計算結果的可靠性。要想將量子計算推進到實用化階段,必須在糾錯和穩定性方面取得突破。谷歌新推出的“Willow”晶片正是這一複雜拼圖中的關鍵拼板。

谷歌Willow晶片:真正的量子里程碑?
谷歌量子AI主管Hartmut Neven在部落格中明確指出,量子計算距離全面商業應用仍“任重道遠”,但他們的最新成果或許就是開啟實用大門的關鍵擰鎖動作。新發布的“Willow”晶片成功在理論和實證層面展示了量子糾錯的可行性。據谷歌在《自然》(Nature)期刊上發表的論文,Willow晶片完成了一項經典超級計算機需要10^25年才能完成的計算,而其糾錯能力的提升意味著向“實用型量子計算機”邁進了一步。
Alphabet執行長桑達·皮採(Sundar Pichai)在社交媒體X上表示,Willow是“構建實用型量子計算機的征程中重要的一步,該計算機將能在藥物研發、聚變能和電池設計等領域發揮實際作用”。在這一宣告下,科技圈瞬間沸騰,因為這意味著量子計算不再是遙遠的技術神話,而是有可能在未來幾年內逐漸滲透進各行各業的“生產工具箱”。

馬斯克驚歎:“哇”字引燃散戶熱情
值得注意的是,Alphabet股價在Willow釋出後的一週內已跳漲近12%,單週市值增幅高達2,530億美元。對於市值已龐大的巨頭來說,這並非小數目。更有趣的是,特斯拉(Tesla)及SpaceX創始人、社交媒體平臺X的擁有者馬斯克(Elon Musk)的一句簡短回應“哇”,讓這一事件的資本屬性更具戲劇性。
作為億萬粉絲的流量頂流,馬斯克的一句話往往能激發大量散戶投資者的想象空間。在量子計算這塊新大陸,馬斯克的關注度無疑讓一批緊盯“大嘴富豪”動態的散戶投資者蜂擁而至。
根據Vanda Research的資料,Alphabet的看漲期權交易在訊息釋出的次日就飆升至今年第二高水平。這種由名人效應催化的資本熱浪,為Alphabet的股價上漲增添了更多“投機色彩”。

為何谷歌需要這場量子狂歡?
過去幾個月,外界對谷歌在生成式AI(如ChatGPT)的競爭位置心存疑慮,加之美國聯邦政府對谷歌的反壟斷審查,讓Alphabet股價陰雲籠罩。與Meta、蘋果、微軟、亞馬遜和英偉達等科技巨頭相比,谷歌的估值倍數一直顯得相對“寒酸”。以未來四個財季的預期盈利計算,Alphabet是唯一一家市盈率低於20倍的大型科技股。相比之下,Meta約為25倍,蘋果、微軟、亞馬遜和英偉達均超過30倍。
在這種背景下,量子計算的好訊息無疑是一次正面衝擊波,向投資者重申谷歌仍然處在科技創新前沿。分析師們普遍認為,這有助提振Alphabet的投資者信心和市場人氣。
美銀證券分析師Justin Post表示:“Willow的進展表明,Alphabet仍處於技術創新的最前沿,這對股票人氣至關重要。”貝雅(Baird)的Colin Sebastian也強調:“儘管量子技術距廣泛商業應用仍需數年,但Willow晶片展示了谷歌在量子研究方面的領先地位。”

散戶投資者嗅風起舞:量子概念小型股上演“龍捲風”
除了Alphabet這般巨頭,市場對量子計算板塊小型股的興趣也與日俱增。過去數月,三隻量子計算概念股——Rigetti Computing Inc.(RGTI)、D-Wave Quantum Inc.(QBTS)和IonQ Inc.(IONQ)——飆漲幅度驚人。三個月內,這三家公司股價分別上漲了843%、455%和398%。同期,投資於量子計算和機器學習公司的Defiance Quantum ETF(QTUM)也上漲超過30%
這股漲勢更多是散戶投資者的“情緒投射”和“風口追逐”。社交媒體平臺Reddit和其他論壇上,充斥著投資者對量子計算的期許與疑問。一些人將量子計算視為繼AI之後的下一個科技投資風口,並企圖在這一賽道提前卡位。
然而,專業人士提醒,這三家公司至今未有季度盈利,量子計算的商業化落地需要多年打磨。再加上它們是在SPAC浪潮中上市的“新貴”,此前曾經歷市值暴跌的慘痛教訓。Mizuho Securities USA董事總經理Daniel O’Regan直言:“這是炒作中的炒作。這些公司幾乎沒有實際營收,那些瘋狂押注的人是在編織‘未來的夢境’。”

SPAC陰影與巨頭競爭:量子新星的雙重挑戰
這些小型量子公司面臨的不僅是技術與盈利模式的雙重難題,更有來自Alphabet和IBM等資源雄厚企業的正面對決。
大型科技公司為量子研究投入鉅額資金,並有完善的實驗室、頂尖人才儲備和產業資源。中小型量子企業若想不被巨頭們“擠出賽道”,需要在某些技術細分領域找準定位,或是等待天價併購機會的降臨。
當然,這也讓部分投資者抱有一線希望:如果這些小型量子公司展現出獨特的技術壁壘,完全有機會成為大型科技公司收購的標的,從而為股東帶來豐厚回報。換言之,在一個仍待開拓的量子領域中,“先佔坑位”本身可能就是一張價值千金的門票。

量子計算與AI的交集:真正的超級引擎?
當下市場最炙手可熱的科技風口非AI莫屬。而量子計算與AI的未來交融,更是令投資者興奮不已。理論上,量子計算為AI模型的訓練和最佳化提供指數級加速,這意味著未來的AI演算法在量子計算的助力下,能以更快速度處理海量資料,完成更復雜的推理和決策。
但需要指出的是,與AI可在短期內看到商業回報不同,量子計算的真正商業落地仍有待時日。儘管谷歌在糾錯技術上有所突破,但將這一成果轉換為面向大眾和企業的量產型量子計算機,中間的鴻溝仍巨大。

加密與區塊鏈:量子革命的另一面
量子計算的強大威力並不僅侷限於新藥或天氣預測,它還可能威脅現有加密體系。一旦量子計算強大到足以迅速分解當下的加密金鑰,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安全性將受到嚴重挑戰。
專家預計,這種威脅在10年或更長時間後才可能成為現實,但各類加密技術和相關標準必須及早進行“後量子化”升級。例如,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已釋出後量子加密標準,為此提前佈局。

谷歌的長遠目標:搜尋業務與量子研發的相輔相成
量子計算的進展不會立刻改變谷歌的核心業務格局。搜尋和廣告業務仍是支撐Alphabet現金流的中堅力量
Evercore ISI的最新使用者調查顯示,儘管有一部分使用者在過去半年開始嘗試用ChatGPT進行搜尋,但在購物和旅遊等高度商業化搜尋場景中,谷歌仍牢牢把握市場份額。
這意味著,在短期內,谷歌的搜尋業務不會因為使用者偏好變化而遭受嚴重衝擊。相反,穩健的搜尋營收將為谷歌在量子計算的長跑中提供充足的“彈藥”。

量子時代的鐘聲已然敲響
在一個科技飛速迭代的時代,每一次潛在顛覆性突破都會攪動資本與公眾的神經。谷歌的Willow晶片事件讓我們再次看到量子計算從“概念圖紙”走向“實驗室證明”,又從實驗室向“商業探索”邁進的程序。
回顧這場轟動:巨頭佈局、散戶沸騰、馬斯克帶流量、科技分析師唱讚歌,無不顯示量子計算正在成為下一個熱門話題。它不僅重新整理投資者們的想象,也讓我們憧憬一個更高效、更智慧、更具顛覆性的未來。至於何時量子計算真正為大眾所用?那是下一個大懸念。但毋庸置疑的是,“量子風暴”已然來臨,令人心潮澎湃。

想了解更多溫哥華熱點話題?
歡迎關注北美觀察家影片號
(進入影片,點選賬號頭像,加關注)
掃碼關注我們,獲取第一手權威資訊,深度解讀熱點話題!
北美華人每天都在看的公眾號,權威新聞資訊,
解讀熱點話題,獨家觀點評論,講述北美華人故事!
–  微信公眾號 :北美觀察家 –
內容編寫 | 北美觀察家責任編輯
出品方 | 聚焦海潤

宣告:【除原創作品外,本平臺所使用的文章、圖片、影片及音樂屬於原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或會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內容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絡,或作者名稱及原始出處標註錯誤等情況,非惡意侵犯原權利人相關權益,敬請相關權利人諒解並與我們聯絡及時處理,共同維護良好的網路創作環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