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觀察|專訪諾亞控股CEO殷哲:投資≠財富管理

諾亞控股CEO 殷哲
“財富管理的核心要義是在任何市場表現不好的時候,依然能夠安心入睡,而不是產生心理負擔。”
文 │ 姚遠 尼克
編輯  |  林越
如果倒回2022年初,全球金融市場面臨著地緣衝突、美聯儲加息、疫情反覆等前所未有的挑戰,你的投資決策會和當年一致,還是重新佈局?
2022年3月,諾亞控股釋出了第一份CIO報告,題目是“先保護、再增長”,並重點提到全球資產再平衡。如今來看,“保護”的含金量還在提升。
最近,諾亞釋出了第八份CIO報告發布,這次的主題是“用排除法、選最優解”,穩健、安全依然是報告中的高頻關鍵詞。
諾亞在CIO報告一再強調,當前我們正處於資產配置調整的關鍵期。到底該如何調整,才能選出最優解?我們專訪了諾亞控股CEO殷哲。
“現在並非高歌猛進的時候,必須優先考慮穩健。”殷哲表示,“財富管理的核心是穩健,因此我們建議儘早採取行動,如果不提前調整,可能會面臨巨大的風險。”
巴菲特曾說,重要的不是預測下雨,而是建造方舟。2024年,諾亞控股升級了全球財富管理平臺諾亞ARK Group,並於2025年3月5日官宣在新加坡設立ARK Group全球總部。
經歷二十多年的發展,諾亞如何穿越週期並不斷迭代?“堅守底線、創造價值。”殷哲總結。
以下是我們與殷哲的對話:
先保護、再增長
問:今年的CIO報告開篇便提到,我們正處於資產配置調整的關鍵期,這一過程將持續數年,為什麼這麼說?
殷哲:其實我們在去年就已經提出資產配置處於關鍵的調整視窗期。因為全球的宏觀形勢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國內經濟正在轉型。因此,如果再用過去的慣性思維去思考資產配置是行不通的。因此我們在2022年第一篇CIO報告就提出“先保護、再增長”的資產配置觀點。現在並非高歌猛進的時候,必須優先考慮穩健,現在的環境與過去只要膽大就能賺到錢的時代不同了。
我們提出客戶在自己的財富管理組合中,安全性應該是首要考慮的因素,而不是進攻性和收益性。財富管理的核心是穩健,因此我們建議客戶儘早採取行動。
問:客戶會採納嗎?
殷哲:在市場繁榮時不會聽,甚至覺得你在阻礙他賺錢,市場不好的時候他有體感,可能就會關注。
我們從2022年開始先後透過八篇CIO報告一直在闡述一個問題,即讓客戶構建一個安全的金字塔形財富管理組合,這個階段就是關鍵的調整視窗期。
在中國,其實普遍來講,客戶的保障性資產是不足的,是倒金字塔,穩健度也不夠,企業經營也是如此,通常具有較高的槓桿比率。當市場走弱時,這一不足將會被放大。如果不提前調整,可能會面臨巨大的風險。很多客戶完全沒有對風險的認知和對配置的理解。
問:很多人還分不清投資與財富管理的區別,有什麼不同?
殷哲:財富管理和投資是完全不同的,投資是在風險回報比最好的時候追求收益最大化,而財富管理的第一性是保值。
所以我們在今年CIO報告開篇就提到,要理解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投資)是兩件不同的事情,如果混為一談,就可能會產生錯位,一旦發生錯位,你的目標將發生變化。如果兩者歸位的話,可以各取所需。
從這個角度來看,正是因為我們的客戶之前對財富管理的理解不準確,導致資產暴露的結構性風險比較大,所以現在是快速構建一個更加穩健資產組合的時間視窗。
問:諾亞提出“地域選擇、機率尊重、底線思維”三要素,為何把地域選擇放在了第一位?
殷哲:對於每一個財富管理者,開始關注地域分散非常重要。站在全球配置的角度而言,中美是最主要的市場,歐洲市場的機會比較少,日本市場正在出現機會,其他市場中東南亞市場存在法制化程度不足的問題。資產配置首先需要考慮風險,如果風險過大,就需要儘量規避,因此地域的選擇非常重要。
第二是尊重機率,這實際上是尊重週期。從週期性角度分析,任何資產都沒有常勝將軍,它們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表現,要理解資產價格與價值之間的關係。
第三是底線思維。任何投資都存在風險,要考慮如果在個別資產中遭遇損失,是否會對整體資產造成致命性傷害,這是需要重點關注的。
財富管理的核心要義是在任何市場表現不好的時候,依然能夠安心入睡,而不是產生心理負擔。
先考慮哪些不投資
問:宏觀開卷考試第一道題是關於特朗普2.0,對於2025年的資產配置將帶來哪些影響?
殷哲:對於特朗普2.0,我們所觀察的是其背後政策所帶來的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可能發生轉折性變化的影響,因此無論是機會還是挑戰,我們都需要提前做好充分準備。
在這種背景下,我們認為美國市場不可以小覷,仍需關注美國市場的整體表現。儘管美國存在通脹等結構性問題,但需要跟蹤特朗普政策下美國經濟的韌性、 AI產業革命的影響等。
問:最近DeepSeek讓AI相關資產重新定價,如何抓住AI相關的投資機會?
殷哲:AI其實在去年上半年的報告中就已經提及,要把握大趨勢。當時報告中的封面照片是房間內有個巨人正在打球,一眼就能看出他是誰,無法視而不見,這便是AI。AI很可能成為引發下一場產業革命的重要因素,其相關的領域包括從算力到演算法再到基礎設施建設。
我們在資產配置金字塔的三角形中要建安全墊、穩基本盤、投增長點。前兩個涉及風險和底倉,而AI所帶來的機會我認為是投增長點最大的機會。因此,我們必須要認識到AI產業革命帶來的投資機會,理解大趨勢,即使現在也還不算晚。
問:現在配置黃金還來得及嗎?
殷哲:我覺得黃金仍然值得關注,因為地緣政治問題並未完全解除,黃金的避險需求仍然存在,大家都擔心貨幣貶值,而黃金是一個很好的抗通脹資產。
從週期角度分析,黃金的配置價值和意義仍然存在。作為抗通脹的輔助資產,黃金不可能過高比例配置,但如果沒有配置,也會存在風險。
數字貨幣和黃金一樣,核心是抗通脹。在傳統世界裡黃金是抗通脹資產,而在數字時代,抗通脹資產則是數字貨幣,因此值得關注,不能視而不見。
財富管理的第一性是保值,其次是增值,保值的核心就是抵抗通脹。
問:聚焦中國資產,諾亞有何看法?
殷哲:中國經濟正在轉型,在這個過程中,信心很重要。中國經濟結構中,國有企業和民營經濟是兩大重要組成部分,國有企業有自身的優勢稟賦,然而從創新和效率的角度講,民營經濟更具創新優勢和動能。因此,近期國家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有助於極大地提升民營經濟的信心。
從此次座談會的邀請物件來看,科技,尤其是硬科技佔據主導地位,這也是一個重要訊號,並且是非常明確的結構性調整。從長遠來講,科技導向對中國的長期發展至關重要。在此過程中,二級市場投資將圍繞結構性機會展開,並非普遍上漲。
問:日本市場這兩年表現不錯,接下來還會有機會嗎?
殷哲:我認為還會有一些機會。日本經濟已經開始明顯復甦,目前仍處於一個相對底部的區域。當然底部區域並非沒有波動,總體而言,它正處於不斷復甦的過程,這個週期不可能在一兩年內結束,因此我們可以一直保持關注。
問:全球範圍內資產類別眾多,如何做選擇?
殷哲:我們需要用排除法,選最優解。先考慮哪些不投資,而不是先考慮投哪些,這也是安全穩健的一部分。
有進,也有退
問:“用排除法,選最優解”是2025年上半年CIO報告的主題,如何讓客戶真正理解,理念真正落地?
殷哲:傳遞正確的理解並不容易。
從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和諾亞的發展來看,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以產品為中心,我們嚴格做好風控,注重產品的精挑細選。後來我們意識到,必須在客戶層面構建組合,基於他的角度進行全面的資產配置,而非簡單地購買一個產品,也就是第二個階段,以客戶為中心,用解決方案替代單個產品。
解決方案如何具體實施?我們內部有個詞——CCI,它代表了諾亞非常重要的變革。第一個C代表CIO報告,我們整體大框架下的觀點方向不能出錯;第二個C是CSO,即客戶戰略辦公室,CIO報告要符合客戶需求,要翻譯成客戶能夠理解的語言;I代表IPS,就是產品解決方案,而非單個產品,產品解決方案基於客戶需求、宏觀CIO報告的觀點最終得出客戶的整體解決方案。
問:諾亞還有哪些變革,比如出海戰略和新推出的ARK?
殷哲:2024年10月我們升級了海外品牌ARK Group,另外我們還有海外資產管理平臺Olive Asset,以及提供一站式家族海外財富傳承解決方案的Glory。
ARK面向全球華人,我們的出海戰略與客戶緊密相連,客戶在哪裡,我們就在哪裡。過去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發展非常迅速,我們有很多客戶都是民營企業家,很多在細分領域成為全球冠軍。近幾年,他們在尋求出海,在海外建設工廠,將供應鏈外遷。從這個角度來看,我認為客戶在出海過程中必然存在許多金融和服務需求。
出海需要具有預見性,需要提前佈局並且做好能力建設,當客戶有需求時,才能接得住。2010年諾亞在美國上市後,我們接觸到很多機會,提前在海外進行了一些佈局,比如2012年佈局中國香港,2016年、2018年分別擴充套件至美國、新加坡等,因此可能具有一定的先發優勢。
問:從創立諾亞到推出ARK,二十多年諾亞是如何穿越週期的?
殷哲:第一,堅守底線非常重要。過去中國的金融行業確實在快速發展,業態不斷豐富,此外也出現一些偽創新。金融的本質是風險、收益和流動性的匹配,金融創新不可以違背金融的本質。許多偽創新把風險、收益和流動性混合在一起,例如用無風險、高收益的方式吸引客戶資金,這本質上違反了金融的本質,不可持續。
我們遵循了金融的本質,從未設立資金池,從沒有進行期限錯配,每個產品都獨立託管、提供投資建議,而非承諾保本。我們讓客戶盈利的同時也承擔相應風險,承受這種壓力,而非簡單推銷產品。財富管理的關鍵是整體最優,讓客戶注重長期的資產配置,提升和構建財富觀念。
第二,需要為客戶創造價值。金融是有周期的,需要預見未來趨勢的變化,提前佈局,最後的結果是認知的變現。回顧2005年至今諾亞的資產配置方案,總體而言大方向是正確的,這是讓客戶受益的重要基礎。
問:過去二十年把握了哪些大的機會?
殷哲:最早在2005年,上證指數跌到了最低998點,當時我們預測,中國資本市場可能會迎來一個轉折點。我們在2005年、2006年幫助客戶配置了二級市場,股市從股權分置改革開始出現反彈。
在2008年之後,我們參與了一些基建類信託專案,並且在2010年之後就基本不再參與。隨後我們轉向了房地產領域,並在2018年有意識地收縮了房地產業務,在2021年全部退出。
此外,從2008年開始,我們的另一條主線是一級市場,我們相信持續創新帶來的社會發展的推動力,但受到宏觀的影響在2022年後大幅放緩了投資節奏。
總之,回顧過去20年的發展,我們抓住了一級市場、房地產等關鍵機遇,同時有進也有退。
點選閱讀原文,獲取《2025上半年諾亞控股CIO報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