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到賬就能花?在日本,“慢”才是工資自由的前提

“祥子哥,日本也開始用App發工資了吧?我們早就搞全數字化了,工資到賬連1秒都不用!”
我帶著客戶在新宿看房,邊走邊聽他這語氣,滿臉“日本太落後了”的得意勁兒。我笑了笑,說:“是啊,日本也開始慢慢試著搞這事兒了,你猜現在用App領工資的人有多少?”
“得有一半了吧?”
“不,只有2.8%。”
他一愣:“怎麼才這麼點?!”
“因為日本人啊,有點軸,也有點執著:哪怕是發工資這事兒,也得自己說了算。”
日本政府早在兩年前就批准了透過像PayPay這種移動支付App發工資的機制,算是邁出走向“無現金社會”的一步。但現實很骨感:用App發工資的人,2萬人裡只有560個,也就是2.8%。你說他們不懂科技?60%以上的人都知道這項服務存在。可知道是一回事,願不願意用,那是另一回事。
而在中國,這事已經成“常態操作”了:從發工資、理財、借錢、消費券,一條龍服務配得明明白白。平臺貼心得簡直像親媽,不僅幫你存錢,還順手給你配置點基金、推點保險,甚至再幫你“借點花花”。有時候你工資剛到賬,根本沒捂熱呢,系統已經把錢“安排”得明明白白。中國人的工資,好像到賬很快,但細品一下:這錢,是你說了算,還是平臺說了算?
而日本這邊,慢是真的慢,傳統也是真的傳統。到現在,2300家公司中近80%明確表示“我們沒打算上App發工資”,不是不會弄,是因為“不想整”——沒人提需求、流程太複雜、還得增加管理成本。
就連那些已經上線的公司,比如牛肉蓋飯老字號“吉野家”,也是四月份才剛推,而且還得徵得員工本人同意,不能強制切換。你不願意,沒人敢動你一分錢。連發工資都得徵求你意見,這種“尊重”,說到底是日本人對於“工資自由權”的一種執念。
你看,中國這邊講的是效率:“工資1秒到賬”“0手續費到賬”“隨時提現”。說白了,中國人早早告別了“白條工資”“手工工資條”,進入全數字時代,可工資到賬那一刻開始,你就已經不是“真正的支配者”了。你只能順著平臺設計的路徑走,該花花、該投投、該藉藉、該還還。
而日本人,看似守舊、行動慢,但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他們寧願工資晚點到,也想確保工資一分錢不少、不會自動變形,不會突然“被投資”或“被借貸”。
當然,中國這一套也有它的好:快速到賬、流程方便、系統省事,尤其適合年輕人節奏快、流動性高的生活方式。
工資從哪來、怎麼花,是我決定,還是在系統的“善意引導”下逐步被安排好了?表面上你握著工資,其實背後早有人給你畫好了花錢的地圖。這肯定不是控制,卻也不是真正的自由。這事兒,每個打工人都該好好想一想。
對此你怎麼看呢?
作者:祥子
編輯:修羅
稽核:大辰
點個“贊”+在看你最好看
end
瞭解日本房產,請上方掃碼
或搜尋祥子的微訊號:ribenbudongchan
點個“贊”+在看你最好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