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向來都是茶飲界的計量單位。
瑞幸、庫迪、蜜雪冰城、霸王茶姬……每一個品牌的崛起過程,都少不了對標星巴克的環節。


而對層出不窮的挑戰者,逐漸擠壓的市場生存空間,星巴克終於開始向友商們學習,在中國市場講出更加本土化的故事。
可以說,星巴克中國市場部,正在覺醒中。

01.
產品,向霸王茶姬、瑞幸們學
中國現製茶飲、咖啡行業,早已不再是僅憑“第三空間”概念就可以吸引消費者的時代了。
時下市場上最看重的是健康概念,先有喜茶公開配料表,之後有霸王茶姬製作標識產品身份證,做咖啡的瑞幸也有健康標籤,標註熱量等資訊。


控糖、低卡風之下,產品標識已經成為了某種“剛需”,但星巴克卻遲遲沒有跟進,很多嚴格控糖的消費者,都需要查詢其他網路測試的卡路里資訊,進行消費決策。

但現在,向“霸王茶姬們”學習的星巴克,終於搭上了健康化的這趟車,在全國的所有門店都推出了0糖的風味咖啡,以及0熱量代糖。

不知道各位怎麼想,狂人看到星巴克出0糖風味咖啡,就馬上想到了霸王茶姬上個月推出的“低咖啡因”系列,兩者都是順從市場反饋,適時做出的產品策略調整。
可能對眾多本土品牌來說,星巴克只是進行了健康化的一小步,但作為來自玉米糖漿氾濫國家的品牌,星巴克的0糖新品,是本土化運營的一大步。
為了配合這次0糖的宣傳,星巴克專門推出了帶人設的IP形象“熊靈兒”。
這就到了下一個話題:IP。

02.
IP聯名,向所有本土品牌學
星巴克在中國IP營銷做得太少了。
星巴克本身就是一個很愛聯名的品牌,國外星巴克和迪士尼、星球大戰、HelloKitty甚至和BLACKPINK的聯名也玩的飛起。

但在中國市場,星巴克一直缺少這種活力。
聯名營銷能帶來的好處相信大家已經能背出來了,星巴克中國之所以一直沒有像本土品牌那樣頻繁地聯名,實際也是對自己品牌定位的一種保護,畢竟星巴克在中國,本身就已經是一個咖啡屆的符號。
但在Fendi和喜茶聯名,羅意威和哈囉聯名的時候,星巴克再“端”著也沒有了任何意義。
所以星巴克中國也開始向本土品牌學習,從去年開始,先後進行了和國內IP《大鬧天宮》、國外IP史努比的聯名。

就結果而言,兩次聯名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周邊產品也得到了消費者的喜愛。
星巴克中國也加快了聯名節奏,在3月史努比的聯動剛結束,5月大家還會和星巴克與stayreal聯名。

03.
向蜜雪冰城學IP運營
星巴克,其實一直有自己的IP。
除了上文所述的“熊靈兒”(請忽視這個具有爭議的名字),星巴克一直有自己的IP形象,不是logo上那個海妖,而是一只熊,名字叫bearista。
bearista是英文“熊”和“咖啡師”的合成詞,星巴克中國叫“熊店長”。

星巴克長久以來一直比較忽視自己的IP運營,bearista僅僅作為星巴克消費者所熟知,不能作為助力產品破圈,增加傳播力的有效IP。

但這次0糖campaign中的“熊靈兒”,已經開始跳出曾經bearista的舒適區,走出戶外,與消費者進行更多互動。

從現場活動和消費者的社媒看,“熊靈兒”很有可能會成為星巴克IP運營的一塊跳板,由此帶動bearista也未可知。
寫在最後
星巴克在努力尋找適應中國市場的節奏。
在被出售的傳言下,星巴克中國團隊似乎想要努力證明本土化營銷的能力,以前的友商,摸著星巴克過河,現在攻守之勢異也,轉頭學習友商的星巴克,能再次偉大嗎?還有待市場與消費者的檢驗。

每天中午11點半,不見不散 ▼
你說你喜歡雨,但是你在下雨的時候打傘
你說你喜歡太陽,但你在陽光明媚的時候躲在陰涼的地方
你說你喜歡風,但是在颳風的時候你卻關上了窗戶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害怕你說你也喜歡廣告
因為你連“廣告狂人”都沒有關注…

快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啊魂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