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圖片報名,抓住風口(iOS使用者請用電腦端開啟小程式)
本期要點:如何成為AI革命的最終贏家?
你好,我是王煜全,這裡是王煜全要聞評論。
5月1日,黃仁勳在華盛頓參加“山谷論壇”(Hill and Valley Forum)時,發表了不少有關AI的獨特見解,引起了不小的關注。
他把AI定義為一場新的工業革命:上一次工業革命的最大贏家並不是發明這項技術的國家,而是能夠最快將其大規模應用的國家。在其他國家還在擔憂汽車取代馬匹和傳統勞動力時,美國選擇快速採納汽車技術,使美國成為工業時代的領導者。
所以,他認為AI的發展是一場長期的競爭,而不是短跑,不應追求一時的技術領先。
當然,黃仁勳在兩個多小時的演講中,還提及了很多其他問題。在網上流傳較多的,是他在會議之後接受媒體採訪的片段——他指出中國在AI領域並不落後,全球50%的AI研究人員來自中國。

將AI浪潮比作工業革命已經並不稀奇,但是,黃仁勳是重要科技巨頭公司中,第一個指出技術的廣泛應用才是工業革命關鍵所在的CEO。
不過,我認為,真正借鑑歷史經驗,還應該有更進一步的理解,就像工業革命實現了實體產品的規模化製造,本輪AI科技革命帶來的轉折點,應該是實現服務規模化。這不僅是規模上的擴張,而且是服務而不是產品的規模化,這才是發掘歷史韻腳中體現的客觀規律後找到的最優“致勝策略”。
首先,黃仁勳的說法和我們的理念不謀而合,在技術革命中,受益最大的一定是最早規模化應用並持續創新應用模式的國家。
在工業革命中,人們通常紀念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因為他改良了蒸汽機,但從產業變革的角度看,理查德·阿克萊特(Richard Arkwright)的貢獻才更為關鍵,因為他率先建立了水力驅動的紡紗工廠,實現了棉紗的規模化生產。
工業革命中主導權從英國向美國的轉移過程,則更清晰地揭示了規模化應用和模式創新的決定性作用,因為要實現規模化應用,不光要實現更高效的規模化生產,還要能實現規模化的市場覆蓋,和規模化的消費。
工業革命後不久,英國的紡織技術和工廠組織模式被“美國工業革命之父”塞繆爾·斯萊特(Samuel Slater)憑藉記憶帶到了美國。但更重要的是,美國對紡織品產業進行了縱向整合,並對工廠社群進行了規劃管理,進一步提升了生產效率。
亨利·福特(Henry Ford)將工業革命的規模化生產推向了新的高度。他將流水線生產方式引入了汽車製造領域,實現了複雜產品的標準化和大規模生產。
同時,福特還大幅提升了工人的工資,讓他們買得起汽車,從而把汽車從富人階層的小眾奢侈品,變為了大眾消費品。
可以看出,美國的勝出不僅在於他們更擁抱汽車這個新事物,而是比黃仁勳所說的要複雜得多。
我們認為,關鍵在於能否掌握並執行工業革命的“致勝策略”——大規模生產以及與之配套的大規模的市場覆蓋和消費,從而真正實現技術的規模化應用。這方面,美國顯然優於英國,也就成為了工業革命的集大成者和最大的受益者。

但更關鍵的是,我想強調的是,黃仁勳對AI變革的認識仍然有他的侷限性,他更多把AI視為一種更強的自動化生產技術,讓生產效率更高、能實現對勞動力的進一步替代。
很明顯,AI的應用不能停留在實體產品生產的層面,核心價值在於大規模地複製、最佳化和擴散人類的經驗和專業知識,從而實現智慧服務的規模化提供,讓人類步入“服務規模化”時代。
在這裡,我想再次說明,未來的智慧服務應當具有四大特徵,只有符合了這四個特徵才有可能實現服務規模化。
第一,專家級(Expertise),AI能夠固化人類的頂級知識與經驗,因此服務質量要能夠達到甚至超過領域內專家的水平。
第二,個性化(Personalization),AI能夠分析使用者的歷史資料,所以應當能提供定製化的服務,而不是工業時代那樣“一刀切”的標準化產品。
第三,持續性(Continuity),AI能長期跟蹤使用者的狀態變化,因此應當能提供連貫且動態調整的服務,建立持久的服務關係。
第四,普惠性(Inclusivity),由於AI技術的邊際成本趨近於零,因此應當能以較低的價格甚至免費的方式提供服務,從而讓原本稀缺的專家資源惠及更廣泛的人群。
要知道,服務規模化這件事情,其實從2016年AlphaGo戰勝李世石的時候就已經開始。
韓國透過用AlphaGo訓練棋手,不僅培養出瞭如申真諝這樣蟬聯國際大賽冠軍的“人工智慧流”棋手,還率先培養了大批頂尖棋手。可以說,傳統圍棋教學因國手級老師的稀缺,只能服務於少數人,AlphaGo則實現了圍棋教育這個服務的規模化提供。
同樣的,正是掌握了服務規模化的這個底層規律,我本人也在進行AI健康領域的創業,不是向醫生提供AI診療工具,而是希望能讓每個人都能享有便宜且頂級的AI保健專家,實現古人“治未病”的理想。

最後,我想說的是,現在AI的潛力還遠沒有發揮出來。絕大部分人都只是用AI進行簡單的問答,生成一些圖片和影片,AI Agent也只是主要在客服等少數領域發揮作用。這些AI應用的商業價值有限,也沒有給社會帶來多大福祉,無疑是對AI技術的極大浪費。
正如工業革命之前,夏天的冰鎮西瓜只能皇帝享有。工業革命後,“冰鎮西瓜”這種稀缺服務透過電冰箱來到了千家萬戶,成為了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
智慧時代,AI就應當能進一步把私人家教、私人醫生、法律顧問、金融顧問等少數富人才能享受到的高階服務帶給每個人,真正讓高階服務這個“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此時,掌握服務規模化時代的“致勝策略”極其關鍵。就像汽車剛出現時,有百餘家公司湧現,但只有福特和通用掌握了規模生產的秘訣,才最終勝出;AI時代,將先進技術優勢最大化,實現智慧服務的規模化,才能成為贏家。
順便說一句,我們認為,AI應用的普及會經歷三個階段,從大模型到AI Agents,再到AI應用。現在已經發展到了第二階段,隨著越來越多的IT大廠推出自己的AI Agents,AI應用的時代將會加速到來,風口也許就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之間。想做AI應用創業的朋友,要趕緊跑步入場了。
我始終堅持,真正的黃金期已經到來,AI技術將在各行各業滲透,並帶來前所未有的的機會。把握AI紅利,離不開對底層規律的掌握。有關這方面,我在科技特訓營已進行了系統且深入的分析論述,如果你感興趣,歡迎掃碼加入,和我一起,先人一步,領先一路!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王煜全要聞評論,我們明天見。
↓長按圖片掃碼報名,先人一步,領先一路

推薦閱讀:
【科技特訓營】看懂科技產業,離不開長期觀察。線上書院模式,與王老師深度連結!為未來五年做好準備,先人一步,領先一路!

↓¥399,掌握王煜全AI產業預測精華(iOS使用者請在電腦端開啟)
此外,我們還為您準備了一份清單
“近期全球值得關注的融資事件一覽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