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為何都失敗了?底層規律究竟是什麼?【新年致辭二】

點選圖片報名,抓住風口(iOS使用者請用電腦端開啟小程式)
本期要點:如何打出AI時代的“閃電戰”?

你好,我是王煜全,這裡是王煜全要聞評論。
這是2025年新年致辭系列文章第二篇,今天的主題是:看清科技革命的底層規律,才能抓住科技紅利。
在這個快速迭代的科技時代,我們似乎總是被各種新鮮事物所包圍。從虛擬現實到區塊鏈,從人工智慧到自動駕駛,每一次技術的飛躍都被冠以“革命”之名。然而,大多數人並沒有從“革命”中獲得多大收益,甚至有很多跟風者還被帶入了坑。以至於當ChatGPT3.5橫空出世,引領新一輪AI革命時,很多人已經有些麻木。
究其原因,這些事件被稱為“革命”,就意味著其業務模式與之前不同,不能再延續之前的成功方式因此,在擁有巨大前景的同時,也往往伴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在“革命”的初期,輸家往往多於贏家。
所以,盲目投身革命浪潮,盲目追求創新,卻沒有真正理解革命的本質和規律,最終很可能只是感動了自己,難以取得成功。不僅錯失了機會,還有可能讓自己損失慘重。
我們強調,當前正處於的AI革命,確實是能與工業革命相比擬的技術突破,但本質上更是一場正規化轉移,而不是簡單的技術升級。
托馬斯·庫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中提出了“正規化轉移”的概念。所謂正規化,指的是在特定時期某個領域內的一系列實踐、理論和標準。一旦開始正規化轉移,意味著這個領域將進入全新的時代,研究方法、原理、技術、乃至於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都將發生顯著變化。
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是正規化轉移的一個經典案例。牛頓力學統治物理學界長達兩個多世紀,但在20世紀初,它已無法充分解釋高速運動和強引力場中的現象。於是,愛因斯坦透過狹義和廣義相對論,重新定義了空間、時間和重力的概念,開啟了物理學的新紀元,引領人類步入新階段。
正規化轉變不僅是科學進步的重要驅動力,也是推動技術革命、顛覆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的關鍵力量。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才能全面而系統地理解這場AI革命。
以工業革命為例,表面上看,它只是一堆發明家和工程師做出了一堆新的、更精密、功能更強大的產品替代了老的產品,比如用蒸汽機替代了水車和風車,用汽車替代了馬車。但實際上,工業革命的核心在於規模化生產,這使得產品的成本大幅降低,先進科技可以飛入尋常百姓家,人們的生活方式也隨之產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在工業革命之前,工匠是生產的主力軍,掌握相關技能的匠人很少,生產過程耗時費力,且只能發生在本地,難以與外界協作,因此產量也受到了限制。在工業革命初期,雖然有了蒸汽機和機械化,人們的思想仍然受到舊生產方式的束縛。於是,儘管工廠能大規模生產布匹等初級工業品,但汽車這種複雜產品卻始終是手工生產的奢侈品,只有富人才能買得起。
直到亨利·福特認識到,工業革命的真諦在於大規模生產和標準化。他引入了流動生產線,並進行了零部件的標準化,甚至傳說中他偏執地要求顏色都只能有一種。因為這種更快、更高效的生產方式,讓福特在1908年,也就是中國還處於清朝的時候,就推出了普通工人也能買得起的“人民之車”——T型車。不僅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也深刻影響了人們的行為習慣和觀念。
當然,工業革命的意義遠不止於此,還包括了市場的大規模覆蓋和大規模的消費,同時也重塑了社會文化和經濟發展方式。更多具體內容,我在去年的前哨大會上已用4個小時做過詳細闡述,歡迎大家去看回放,今天就不做展開了。
我想,在現在生成式人工智慧引領的科技革命中,每個有點野心的人都希望成為這個時代的“福特”。但是該怎麼做呢?
我之前常打比方說,技術是坦克,關鍵是打出閃電戰來。
在16世紀之前,騎兵憑藉機動性和衝擊力稱霸戰場,但隨著火繩槍的出現,嚴密計程車兵陣線就能擊退騎兵衝鋒。19世紀末,機槍成為了戰場上的大殺器,密集的集團衝鋒無異於自殺。於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塹壕戰成為主要戰爭形式。然而,坦克的出現迅速打破了這一僵局。
當時,德國充分發揮了坦克快速推進、突破敵方防線的能力,並結合了無線電通訊和空軍的遠端打擊,發明了閃電戰。所以,雖然法國、英國也擁有相當數量的坦克,但德國卻能繞過馬奇諾防線,創造40多天擊敗法國的戰績。
這告訴我們,每當新技術出現時,必須要重視開發相應的新用法,而不是舊瓶裝新酒,把新技術簡單放到舊的應用裡。因為新的正規化已經出現,只有適應新正規化,才能放大科技的能量,成為未來的贏家,讓新技術的價值得以充分展現。如果你仍堅持舊的正規化,哪怕手中已握有“坦克”,也終將難逃失敗的命運。
具體來說,當前這次AI革命中,正規化轉移的核心就是從實體產品的規模化提供轉向服務的規模化提供。它既繼承了工業革命的精髓,也有著自己的獨特之處,但兩者都遵循著一個樸素的商業本質——更好地滿足需求。
過去,企業透過實體產品滿足使用者需求,你需要出行從A點到B點,我就賣給你一輛車,你想要在牆上打個洞掛幅畫,我就賣給你一個電鑽。
然而,時間一長,人們就忘了,使用者真正需要的是服務本身,而不是實體產品。是由於技術的限制,才有了以往的正規化。因為提供優質服務需要高素質的員工,而這樣的員工往往成本高昂且數量有限。
但假如現在的員工是AI呢?我們預計,未來基於AI的服務不僅個性化、質量高,而且供應量沒有上限,更關鍵的是價格普惠,人人都能負擔得起。那麼屆時,人們將不再需要購買實體產品來滿足需求。就像當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到L4級別、人們隨時隨地都能呼叫到無人車服務時,就不再需要擁有一輛車。
所以,更進一步地說,AIGC(人工智慧生成內容)一定不是這一輪革命的終點,更大的機會在於AIGS(人工智慧生成服務)。而且我認為,現在的技術已經趨於成熟,實現AIGS僅差最後一層窗戶紙——那就是絕大部分人尚未意識到新技術帶來的正規化轉移。但是,一旦觀念轉變,這層紙立刻就能捅破,新的浪潮就會到來。
就像AI手機,絕不僅是把AI大模型搬到手機上,讓手機也能寫字、畫畫。而是要讓手機能記錄和分析使用者行為、對使用者有充分理解,從而能為使用者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比如,手機上的AI個人助理應當能根據使用者的偏好和日程安排,自動為使用者訂購服務、購買商品,甚至幫助使用者完成工作,從而給使用者帶來極大的便捷。
如今,要實現這一點,並沒有太多難以逾越的壁壘,“小模型”已經爛大街,手機晶片效能也足夠強大。所以,關鍵在於,企業要洞察到人們的需求,並意識到當前的AI技術可以滿足這些需求,要勇於打破舊有正規化,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和服務方式。
最後,我認為,在這場正規化轉移中,中國無疑具有巨大的潛力和優勢。
以AI手機為例,中國企業在無線網際網路時期積累了豐富經驗,對手機應用也有深刻理解,更易發掘AI在手機上的新用途,打出手機上的“閃電戰”。
此外,中國電動汽車的優勢,也能得到自動駕駛技術的加持,讓中國率先進入出行服務化時代。隨著機械臂靈活性和操作能力的提升,再融合視覺智慧,越來越多需要動手操作的服務也能結合AI得以開發。這些都將為中國帶來巨大的商業機遇和就業機會。
但是,我仍然要提醒你,千萬不要上頭,盲目地梭哈一定會造成巨大損失。只有深入理解AI時代的規律和邏輯,明白AI技術所帶來的正規化轉移,再進行佈局和創新,才能在未來的科技浪潮中立於不敗之地,享受到人工智慧帶來的紅利。至於該如何行動,我將在第三篇系列文章中為你詳細闡述。
最後,如果你希望抓住科技紅利,推薦加入科技特訓營,和志同道合的科技企業家們一起,先人一步、看清未來!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更多詳細的產業分析和底層邏輯,我會在科技特訓營裡分享,歡迎關注全球風口微訊號,報名加入。
王煜全要聞評論,我們明天見。
推薦閱讀:

【科技特訓營】看懂科技產業,離不開長期觀察。線上書院模式,與王老師深度連結!為未來五年做好準備,先人一步,看清未來!
↓長按圖片掃碼報名先人一步,看清未來

↓前哨AI冬令營,解鎖AI未來(掃碼加入)
↓¥399,掌握王煜全AI產業預測精華(iOS使用者請在電腦端開啟)
↓點選加入學會用AI為你工作(iOS使用者請在電腦端開啟)
此外,我們還為您準備了一份清單
“AI獨角獸TOP1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