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磊:關於臺灣問題,大部分人在亂講

作者:肖磊看世界

關於臺灣的問題,其實可以閒聊的東西有很多,只是不忍心聊,畢竟同胞之間的問題,跟其他國際問題在情感上,還是很難完全放開了說的。
但最近看到諸多的評論,其實一直以來也有,就是中國沒有收復臺灣,是擔心美國的制裁。尤其是俄烏衝突爆發之後,美國等對俄羅斯的制裁,讓中國覺得收復臺灣會面臨同樣的風險,於是就有所顧慮。
當然,我這裡也是完全的基於個人思考的閒聊,不代表任何嚴肅性討論。按我的理解,中國收復臺灣這件事,如果一定要說成是擔心美國等制裁等,是非常有問題的,不僅邏輯錯誤,不符合事實,而且還是一種巨大的誤導。
新中國雖然在“武力”這個層面上,沒有完全解放臺灣,但後來的中國,是在用完全國際主流的價值體系“統一”臺灣,而且非常成功。
二戰後的國際體系,實際上不管“武力”佔有多大的比重,而真正從法理上來說,聯合國這個組織,是擁有最大解釋權的。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政府,取代臺灣民國政府的時候,實際上從非常大的法理和邏輯層面,就已經承認了,只有一箇中國,而且這個中國真正的“話事人”,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好了,如果這個還不代表什麼,那我們繼續往下看。
一個國家是否真正的形成“獨立”,不是幾個人、一群人,或一大堆人在那裡說就可以,而是必須要取得更大多數的國家承認。因此說,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如果是基於和平這個角度,一個國家要真正實現獨立,就要爭取到非常多的國家,願意承認你是一個具有主權性質的獨立體系。
從這一點看,臺灣在完全和平的大環境下,都沒有能力跟中華人民共和國博弈(後面簡稱中國),更不要說戰爭層面了。中國的所有外交政策,最根本的只有一條,就是想跟中國建交,必須要跟臺灣斷交,承認一箇中國。反過來說,臺灣也可以這麼做,這就是和平時期的博弈,如果全球90%的國家,寧願跟中國斷交,也要跟臺灣建交,那麼臺灣的獨立“能力”,是存在的。但問題是,這種和平博弈,臺灣輸得很慘。
我再跟大家舉個例子,就像美國,看上去每個州都很獨立,其他很多國家也希望美國的這些州都獨立出來,這樣就可以跟美國政府更好的博弈了。但問題是,如果聯邦政府說,誰跟美國的州建立外交關係,承認其獨立,那整個美國聯邦政府就會跟這個國家斷交,甚至會視為敵人。那請問哪個國家,會冒著跟整個美國聯邦政府為敵,或者說斷交的風險,去承認美國的某個州是一個國家呢?這就是為啥美國的州,儘管很“獨立”,但要成為一個真正的,主權政治外交上的一個國家,幾乎是不可能的。
當然,我說的是一般情況下,如果遇到了特殊情況,比如處在各種戰爭交織的複雜階段,州獨立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假設美國跟某個國家開始打仗了,國內也開始亂了,這個時候一些州會站出來說,我們這個州不參加戰爭,我們要獨立。由於此時(內憂外患)聯邦政府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來完全應對國內外各種亂局,州的獨立就會成為一種極大的可能。
我前幾天寫過一篇閒聊,是講伊朗的,我說如果美國和以色列繼續轟炸伊朗,伊朗再自己出一個昏招,比如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等,伊朗內部有可能會嚴重分裂,靠近波斯灣的地方,會拒絕伊朗政府的控制,然後宣佈獨立。這個時候美國和以色列可能立馬承認,然後就會變成一個事實上的國家。類似於巴拿馬的獨立等等。
所以說,大家可能無法從真正的邏輯體系去理解什麼是獨立,什麼是國家主權等。我再告訴大家一個歷史知識,為什麼當年蔣介石在臺灣等待的機會,是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因為只有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臺灣才有機會。而這種機會僅僅可能是臺灣獨立的機會,而不是什麼反攻大陸。當然,對反攻大陸的需求是存在的,否則也無法團結那麼多遷居到臺灣的大陸軍官等。
另外,還有人把俄烏衝突跟臺灣問題相提並論,這不僅僅是理解能力的問題,甚至可以說是胡說八道、看熱鬧不嫌事大。烏克蘭是一個全球幾乎所有的國家,都承認的主權國家,跟中國都有悠久的獨立政治外交關係。
為什麼說國際主權體系的承認很重要呢,因為這是非戰爭時期,一個國家是否擁有獨立能力的最合法依據和標準。如果拋開這個邏輯,是基於內部把領導人叫什麼名字等,看成是獨立的標誌,那其實沒有意義,就像北約秘書長叫美國總統“爸爸”,都沒有問題,愛叫啥叫啥,“總統”也好、天王老子也好,都沒有事實上的意義。
那說這些能得出一個什麼結論呢,就是從政治外交博弈這樣一個體系去看,臺灣已經“收復”了,只是中國沒有對其“執法”,也就是進行有效的國內法管轄。現在臺灣島內一些臺獨分子,動不動就說中國要“統戰”他們,其實根本用不上“統戰”,那叫“維穩”。
好,我們再接著聊關於擔心美國等制裁這個問題。
在主權外交博弈層面臺灣已經失去法理和存在依據之後,剩下的,中國對其的需要,實際上最主要的是,臺灣不能成為其他國家在安全上挑釁和威脅整個中國的工具。這個時候,對臺灣的升級性博弈,就應該上升到安全需求。
很多人覺得,臺灣發展得不錯,有那麼多好的企業,人民也生活得非常好,其實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中國在乎的,不是臺灣的經濟,臺灣人民過得越好,越幸福,中國大陸等民眾,也都非常開心和欣慰。因為中國在安全發展層面,在乎和需要的,不是臺灣的經濟等,而是整個全球複雜體系下的安全考量。
最近幾百年來,臺灣數次被佔,只要全球出現一個海洋強國,在面對中國的時候,就會打臺灣的主意。從荷蘭到日本等等,誰強了,就會佔領檯灣。因此說,臺灣從歷史當中去看,就不存在真正的“獨立”能力,這個時候,一旦獲得真實的“獨立”,就意味著未來隨時可以被另一個海洋強國搶過去,成為攻擊大陸的前沿基地。
這個時候,中國將臺灣納入事實上的國防體系,才是最重要的。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必須要在國防層面,完全掌握臺灣的海空國防控制權,對整個區域的制空權、海域封鎖和拒止能力,都必須完全掌握在中國手裡。
完成了政治外交博弈的法理事實,然後再消除了基於臺灣這個靜態島嶼對中國歷史以來形成的安全威脅,這個時候,臺灣從整個國家的戰略需求層面,實際上已經完成了戰略上的“迴歸”。當然,很多人可能不同意這個觀點。
為什麼我說現在國際社會,有一種輿論策略,就是不斷的挑起臺灣話題,然後來找到對中國外交等領域的主動權和制衡點,但實際上國際社會所渲染的,“統一”臺灣的武力恐懼渲染,也就是可能會控制檯灣的各個方面等,進入到具體的社會執法等層面,就是為了讓每個民眾看到,然後再形成“不得不”支援“臺獨”的選票。這種渲染也會使得讓大家覺得,臺灣現在的狀態,是不是完全脫離大陸的,是不是大陸必須要進行武力統一,才能符合其戰略需求。
實際上跟數十年前相比,臺灣早已不是以前的臺灣了,而這正是“和平統一”的有效性,既完成了在政治外交層面的法理依據,又從軍事國防層面逐步的完成了對臺灣的有效“納入”,同時呢,臺灣經濟和人民的生活等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以至於連國際社會都有點急了,什麼中國不統一臺灣,是怕制裁等等(刺激誰呢?)。
那到底怕不怕“制裁”呢?
可能大家還沒有跟得上我前面所說的很多問題的節奏,中國的政治外交裡面,我已經說了,如果哪個國家要跟臺灣建交,中國就會跟這個國家斷交。看明白了吧,如果中國在臺灣問題上怕制裁,中國就絕對不會基於這樣的外交原則來發展國際關係。因此說,在臺灣問題上,恰恰是中國在用“制裁”這個工具,而不是中國怕制裁。也就是哪個國家跟臺灣建交,中國就會跟他斷交,相當於是對其進行主動“制裁”。畢竟失去中國的整個經濟貿易等體量,還是非常可惜的。
我還可以告訴大家,尤其是在這次美國發起的,對全球的關稅大戰當中,就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美國要完成對中國的有效制裁,實際上就是跟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為敵,因為中國已經是全球絕大多數國家的第一大貿易伙伴,要求這些國家跟中國斷絕貿易往來,形成對中國的全面制裁,這個恐怕不太靠譜。
而美國也非常清楚,面對中國,美國所謂的制裁,只有不實施的時候,恰恰是最有“威力”的時候,可以嚇唬嚇唬大家,造點輿論流量,給大家提供點傳播話題。而一旦真正開始制裁,就會發現自己的損失遠比中國要大。
那臺灣問題,現在最棘手的到底是什麼呢?
我這裡說兩個點,一個是,在國際輿論體系的習慣性影響下,臺灣民眾和國際社會對大陸的誤解在加深,而這很多時候是基於故意的,給大家一種,大陸必須得武力統一臺灣的錯覺。但問題是,統一什麼呢?整個臺灣島隨時都可以封鎖,整個臺灣上空隨時都可以飛躍戰機,難道真的要讓大陸去臺灣省內接管內部執法權?這在我個人看來,根本沒有必要,因為這就好比一個家庭,孩子多,總有那麼幾個比較調皮不聽話的,或許這些孩子真還有一些出息,為啥要那麼嚴格的管他呢,只要削弱其“闖大禍”的能力就可以了,孩子越有出息,家長越高興。
另一個是,臺灣有一些人,總是想改變現狀,本來這樣和平發展挺好,兩岸該幹嘛幹嘛,卻總是有那麼一群人,要給國際社會刷存在感,要躍躍欲試的“創造歷史”,結果就是把所有人都推上不歸路,綁架了所有人,搞得臺灣不得不“獨立”,而大陸也就不得不“武力統一”。那這對誰有好處呢?當然是“外人”。
以上僅供閒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