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大選之際,美國重量級人物和智庫紛紛發聲,要保護臺灣。川普時期的副總統彭斯說臺灣是抗中的屏障,臺灣淪陷或引發核武競賽,因此臺灣絕不能陷落。
美國著名學者和前國防部高管發文指“臺灣是當今的西柏林”,中國統一臺灣是促使亞洲核擴散的最強烈事件,美國無法承受失去臺灣。
還有一些重要智庫和學者紛紛表示,美國要保護臺灣。
沉寂已久的彭斯之所以公開發聲,看起來是針對川普的對臺政策而來。川普最近在彭博新聞社專訪中說:“臺灣遠在9500英里外。它離中國只有68英里”,這種說法。“在《彭博商業週刊》的專訪中說,臺灣奪走美國所有的晶片業務,臺灣應該為其防衛向美國支付費用。
彭博新聞社在報道中指出,川普認為保衛地球另一端的一個小島有實際上的困難。彭斯猛烈批川普的言論是典型孤立主義的代表,反映出一種對美國在世界上的角色危險狹隘的理解以及對美國脫離與世界接觸的深遠後果的無知。
彭斯與美國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AEI)創辦人艾德·佛納在《華盛頓郵報》撰文題為《我們不能向孤立主義者讓步。臺灣絕不能陷落》,引述麥克阿瑟1950年的一份絕密檔案,警告人們,如果允許中國支配臺灣,美國的戰略利益將受到嚴重危害,“將是最為嚴重的災難”。
彭斯和佛納說,70多年來美國都遵循麥克阿瑟將軍的警告,數十年來支援臺灣一直都是美國在印太地區戰略的基石。他們花了些篇幅說明臺灣是抗中反共的屏障,認為美國若背棄臺灣,美國的安全保證將被視為是空白承諾,將危及美國及自由世界的安全與繁榮。。
兩人在文章裡無不擔憂地說,共和黨內正出現一股他們所說的“新的令人不安的孤立主義”,主張美國背棄臺灣及其他盟友。他們呼籲美國人民不要對孤立主義者讓步,絕不能讓臺灣陷落。
令人費解的是,不知道彭斯和佛納為何認為“臺灣淪陷或引發核武競賽”?二人花了更大篇幅闡述這一觀點,而筆者注意到,二人沒有提出什麼可以說明的證據,無非是一些推測。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艾立信和美國萊斯大學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員、前國防部中國問題分析師加布·柯林斯最近釋出研究報告《臺灣遭吞併:美國和其盟友無法從這場失敗中後退》(下稱“後退”)也說,這將加劇中、美、俄三大國之間的核競爭,印度、巴基斯坦以及日本、韓國、伊朗、沙特和以色列也可能會被迫發展或增加核能力。但他們沒有具體說明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以來這個觀點在美國政界和智庫甚囂塵上,言辭鑿鑿,危言聳聽,應該是故意引發美西盟友的恐慌而共同應對中國統一。
“後退”把臺灣比作當年的西柏林,由此得出結論說,這場臺海衝突事關美國和盟友的關鍵利益、二戰後的國際秩序及其所支撐的和平、繁榮和自由。
文章警示,中國成功吞併臺灣將給美國帶來毀滅性後果,美國政策制定者必須緊急採取威懾行動。
這一觀點獲得美國智庫的廣泛支援。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助理教授布萊恩讚賞“後退”將臺灣類比為西柏林是恰當的。他說,臺灣問題已經成為美中關係的象徵:“臺灣島的未來將被視為一個風向標,揭示北京和華盛頓哪一方在堅持、維護和擴充套件其國際政治運作的願景方面更為成功。”他指出,如果中國接管臺灣,最大的影響將是摧毀美國自1945年以來構建並領導的國際秩序。他說,如果美國介入但仍未能使臺灣保持政治自主——可能導致華盛頓在維持現有國際秩序方面的可信度、信心和聲望嚴重受損,“尤其是在俄羅斯於2022年擴大對烏克蘭的侵略之後。”
布萊恩還擔心,這可能導致許多國家選擇採取更加親中的政策,並拒絕接受包括航行自由和保護人權在內的由美國、西歐、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傳統上支援的規範和價值觀。
夏威夷東西方中心資深研究員饒義說,如果中國得以成功地“強行吞併”臺灣,無論中國在戰鬥中擊敗美國還是美國拒絕干預,這將標誌著美國在亞洲戰略優勢地位的終結。這將對美國在全球推動民主化的長遠計劃造成沉重打擊。
“臺灣值不值得美國出兵?”
“後退”引述拜登曾四次公開表示,如果北京武力攻臺,美國將會出兵保衛臺灣。但又遺憾地表示,白宮事後澄清說,美國對臺政策未變,沒有計劃放棄“戰略模糊”政策。
“後退”的第一作者柯林斯認為,比起烏克蘭和中東,臺灣對美國來說更加值得動武捍衛。他要求臺灣人民需要學習以色列的尚武精神。他說,在中東,美國基本上公開表明願意使用軍事力量來保住從霍爾木茲海峽和海灣地區運出來的佔全球約20%的石油供應,但臺灣約佔全球先進半導體產量的90%。
不過,文章認為,美國民間對於是否應出兵護臺也沒有達成共識。其引華盛頓智庫“國防重點”的民調,在上個月受訪的一千多名美國人中,只有30%的受訪者表示,考慮到可能的成本,美國應該保衛臺灣、防止中國入侵;有44%的受訪者表示強烈同意(佔19%)或有點同意(佔25%),避免與中國開戰比臺灣的政治自治更重要;66%的受訪者認為,美國應該要求臺灣加大對遏制中國能力的投資,作為美國承諾保衛臺灣的先決條件。
美國國安專家認為,儘管臺灣對美國來說有異乎尋常的價值,但值得擔憂的是,臺灣和美國目前都在集體士氣和心理上準備不足,尚未達成與中國攻臺力量決不妥協、背水一戰的社會共識。
布萊恩認為,美國人民的心理準備遠遠強調得不夠:“美國人民根本沒有準備好(也沒有被告知要準備好)迎接一場大國戰爭,這場衝突將調動共和國的資源將,其強度和持續時間可能是幾代人未曾見過的,也許需要做出巨大的人力與財力的犧牲。”
布萊恩認為,臺灣人民的心理認知很重要,必須解決根本的身份爭議——即他們是誰以及在政治上與中國的政治實體(不一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有何關聯。在他看來,臺灣人需要在“我們是誰?”或“我們絕對不是誰?”的問題上達到某種最低限度的統一和社會凝聚力。
他再次提出臺灣應全面地採用“豪豬”戰略,利用非對稱手段對抗中國的優勢。還提組建某種平民軍團,增加戰略儲備的食品、燃料和水,為針對關鍵基礎設施的網路和物理攻擊準備後備系統等等。
柯林斯要求臺灣人民需要學習以色列的尚武精神。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喬納森·卡弗利最近在“外交事務”上發表的《臺灣謬論》(Taiwan Fallacy)文章中說,臺灣對於遏制中國的作用有限,而美國護臺需要付出的成本太大,得不償失。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在進行了24次的兵推後發現,美國海軍會在臺海戰爭中損失2艘航母及10至20艘大型水面戰艦,而且在開戰的三個星期內就會有約3200名美軍戰死,相當於過去20年來美軍在伊拉克、阿富汗戰役中折損的半數兵力。
哎,美國精英階層對於兩岸統一是越來越焦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