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義大利的橄欖油與古羅馬文明齊名,然而,2013年,在義大利的普利亞(Puglia)大區,千百年的傳統被連根拔起了。
一種學名為Xylella fastidiosa的細菌引發的葉緣焦枯病傳入了義大利,幾百歲的油橄欖樹因為染病迴圈系統失效紛紛死亡,到處都是灰色的枯樹,一派淒涼景象。政府給出的建議是把所有染病的樹消滅掉,以徹底切斷病菌的傳播。當地居民非常不情願,因為這意味著一種延續千百年的生產方式就此結束。
這是農學家博默特(Wilfried Bommert)和記者蘭策特爾(Marianne Landzettel)合著的《地球不在乎——被氣候變化毀掉的餐桌》中的部分內容。這本書透過與每個人生活息息相關的食物,告訴我們人類造成的環境影響,尤其是氣候變化,是怎麼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

實際上,我們每個人生活中的一些細節,都反映著氣候變化的風起雲湧。2023年11月末,我在北京第一次買到蘇州青(江南的小白菜),很喜歡它苦中帶甜的風味。2024年12月初,我念念不忘的蘇州青一直沒上市,12月8日,終於在盒馬找到了,但味道大不如前。其原因我無法細究,但我覺得有一個現象值得關注:暖冬。今年異常強的副熱帶高壓阻擋了冷空氣的南下,江南大部分地區比常年同期溫度高1~2℃。蘇州青要經霜凍才會變甜,因為植物會增加糖分來防止被凍冰,天氣不夠冷自然就不甜了。

青菜是江南地區的傳統蔬菜,拍攝於江蘇的一個小鎮 ©紅後
與我這種管中窺豹的片面觀察不同,《地球不在乎》一書的作者造訪世界各地,親眼目睹生產食品的農業和漁業不僅是生態系統的一部分,也是反映氣候環境的晴雨表。
2005年,美國西海岸養殖牡蠣的漁民突然發現,牡蠣幼體紛紛死亡,因為海水的酸性太強,讓牡蠣幼體無法吸取足夠的鈣來構成外殼。而海水的酸性增強,是因為我們排放的二氧化碳太多了——工業化之前,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約為280ppm(ppm是parts per million的簡稱,意思是百萬分之一),如今上升到了約390ppm。
另一些變化更加直接而危險。如今,埃及與許多非洲國家的需水量越來越大,其中農業的耗水量佔了大頭,埃及位列世界前五大土豆生產國,每年出口約40萬噸,種這些土豆需要2.8立方米的水,主要是尼羅河水和地下水。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更讓情況雪上加霜:海水倒灌入尼羅河,導致尼羅河三角洲的土地鹽鹼化。幾千年以來,埃及人都在尼羅河氾濫帶來的肥沃淤泥上耕種,然而如今,“母親的乳汁”日益供不應求,各國為了尼羅河的用水權爭得不可開交。

尼羅河沿岸的農田 圖片來源:Planet Labs
《地球不在乎》透過這些例子告訴我們,我們正處在一個歷史性的節點上:許多綿延千百年的歷史文化現象,比如義大利的橄欖園,比如尼羅河的農田,正在隨著氣候變化的天翻地覆成為過去。而我們誰也不能預知,未來是什麼模樣。

世界各地的耕作傳統,都在被氣候變化影響 ©肖詩白
這本書裡最讓我念念不忘的一個例子,是巴西一家名為Empraba的農業研究公司,建立了一個“生長在未來”的咖啡園。他們把咖啡園裡的溫室氣體濃度提高到550ppm,據估算,這是2050年大氣裡溫室氣體的濃度。他們想由此知道氣候變化對咖啡(巴西是世界第一咖啡生產國)的影響。
因為二氧化碳濃度高,咖啡長得還不錯,但僅僅憑未來的空氣,就能讓我們知曉未來的咖啡樹長勢如何嗎?乾旱和高溫都可能威脅咖啡,而病蟲害在高溫下也會益發猖獗,《巴黎協定》規定,簽署國要共同努力,把全球升溫控制在2℃之內,但目前看來並不樂觀。
但在氣候變化的險惡陰影之外,《地球不在乎》也讓我們看到了光明的一面:農業導致的問題,也將由農業來解答。
人人都知道大吉嶺紅茶,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茶葉生產對這裡的環境造成了怎樣的影響。1968年,大吉嶺發生了一場可怕的山體滑坡,徹底摧毀了兩個村子。而山體之所以變得如此脆弱,種茶業難辭其咎:過多使用除草劑,消滅了地表植被,使地表變得脆弱,容易發生水土流失。

易武林子裡的茶樹 ©大貓
一些茶園主人痛定思痛,開始採用更注重生態效益的方法經營茶園。他們用種子繁殖茶苗,這樣茶樹的根會扎得更深,他們還在林下種植瓜地馬拉草,利用植物的根系加固土地,試圖以此阻止悲劇的重演。藉助農業的生態服務功能,來保障生態安全,這方面的產業還很幼稚,似乎利潤也不豐厚。然而還是有很多人勇敢地投身嘗試。
這也是貓盟一直在強調的觀念:生態農業和保護性耕作並不是商業噱頭,而是合乎規律的發展方向,是保護生態、生物多樣性的努力的一部分。
玉壘浮雲變古今,我們心目中宏大的歷史與文明,在地球的歷史上,也只是匆匆一瞥。面臨氣候變化帶來的翻天覆地的改變,每個人都要做好自救的準備。畢竟,正如此書的標題:人類的未來,地球不在乎。

尼羅河谷的農田 圖片來源:Fanny Schertzer
-End-

成為貓盟月捐人,共守中國荒野
………關於氣候變化與生態,你還可以讀………
更多:


長按二維碼關注貓盟,記得給我們標🌟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