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生機盎然的銀髮社會》系列第一篇中,我們圍繞老齡化治理做了初步探討,展示了老齡化與四條曲線(健康、事業、財富、消費)的相互作用。本文主要展開分析健康線,聚焦“抗衰老”這個延續千年的熱門話題,回顧人類已經取得的成績,並探討科技在未來到底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期待。
引言
自人類文明肇始,以現代醫學出現為分水嶺,壽命發展歷經兩個階段。前現代時期,新生兒及嬰幼兒死亡率居高不下,人類平均壽命隨農業生產力的提升,僅緩慢增長至35歲左右。進入現代時期,隨著衛生條件改善和現代醫學出現,人類平均壽命快速提升,平均每年增加3個月。2024年,中國居民的人均預期壽命已達79歲,比2023年提高0.4歲。展望未來,人類整體健康壽命有望進一步延長,但極限在哪裡、何時達到、如何實現,科學家們正在積極尋找答案(參閱圖1)。

社會整體壽命延長“四步曲”
對社會整體而言,延長平均健康壽命或最大壽命存在四個必經步驟(參閱圖2):
-
降低傳染性和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在欠發達地區,解決此類問題可大幅提高社會平均壽命。
-
重大疾病慢病化:在相對發達區域,控制重大疾病(如腫瘤、高血壓、糖尿病等)的進展,使其保持在幾乎不影響壽命甚至不影響生活狀態的慢病狀態。以腫瘤為例,美國在過去50年,中國在過去20年,在早篩、早診、早治、新藥的綜合影響下,多數癌種的五年生存率均得到了明顯提升(參閱圖3)。
-
保持年輕態,推遲衰老:包括推遲退行性疾病的發病和衰老狀態的出現。目前衰老相關疾病的治療性藥物開發已取得一定進展(如阿茲海默),但預防性干預研究幾未起步。
-
逆轉衰老,重回年輕態:將已老化的身體機能恢復至年輕狀態,當前已出現積極訊號,如透過基因編輯恢復視力、幹細胞恢復卵巢功能等,未來前景可期。


步驟三和四的實現,需依託新型抗衰干預手段的開發和綜合應用,包括但不限於:
-
生活方式改變。除了基本的均衡飲食、充足睡眠、限制菸酒和適量運動外,目前開始評估不同型別的飲食方案、不同運動專案等對健康和壽命的影響,未來健康生活方式的內涵將更加明確。
-
營養補劑開發。營養補劑在抗衰領域應用廣泛。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等基礎營養補劑可彌補日常飲食攝入不足;膠原蛋白、透明質酸等被認為有助於維持皮膚彈性、關節健康;輔酶Q10在維持心臟健康、卵巢活力和運動耐力等方面的作用具備一定證據支援。2023年頂尖期刊《科學》雜誌發表的論文顯示,牛磺酸可以延緩蠕蟲、小鼠和猴子衰老,改善多種健康指標,並將小鼠平均壽命提高10%—12%。
-
藥物開發。抗衰藥物研發不斷推進。經典抗衰藥物如雷帕黴素透過抑制mTOR通路、達沙替尼和槲皮素聯用透過清除衰老細胞,延長小鼠壽命;二甲雙胍、阿卡波糖、卡格列淨等在降糖的同時,顯示出抗衰潛力。新型藥物研發聚焦於衰老相關靶點,如針對線粒體功能障礙、慢性炎症、衰老細胞清除等的藥物。
-
再生醫學手段。再生醫學為抗衰帶來新希望。幹細胞療法可透過補充受損或老化的細胞,修復組織器官功能,如治療糖尿病、卵巢早衰等;基因療法可透過修復或調控衰老相關基因,延緩衰老程序;人造器官有望徹底解決器官衰老和衰竭問題。
抗衰產業走上“快車道”
四大關鍵驅動力,推動抗衰產業發展
頂層推動、資金加碼
首先體現在自上而下共同推動科研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北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在抗衰領域投入較早,其中,美國國家老齡化研究所早在2002年便啟動了國家級科研專案ITP計劃,旨在尋找具備延長壽命潛力的物質,目前成為行業評估抗衰干預療法效果的金標準。中國在2024年國務院一號檔案中首次明確提出支援抗衰老產業。在資金方面,近年來,富豪基金和風投基金的進入為抗衰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參閱圖4)。

科研熱點、成果湧現
科研突破是產業崛起的必要條件。抗衰研究的學科地位快速提高,領域正從“邊緣化”到“嚴肅化”。過去10餘年至今,與抗衰、長壽相關的論文數量激增,分子和細胞水平機制研究不斷深入,衰老標識理論體系提出和不斷升級,衰老時鐘(生理年齡)、衰老速度等評估手段日益豐富,基礎模式動物抗衰干預研究成果頻繁湧現,器官抗衰研究開始體系化,人體功效驗證也啟動實踐(參閱圖5)。

衰老幹預的科研已經歷過一輪起伏。2000—2010年左右是第一輪衰老幹預研究的興起,論文數量快速增長,熱點話題包括熱量限制、雷帕黴素和mTOR通路、胰島素代謝和IGF-1通路、白藜蘆醇等。此階段的研究方式和干預手段相對傳統,以生活方式、營養補劑或天然產物、化學藥物和激素療法為主,也主要在簡單模式動物(如斑馬魚、果蠅、線蟲)上研究。然而,在2004—2010年期間,美國啟動ITP計劃後,七年僅五個成分通過了檢測,可實現小鼠的不同程度延壽。
之後的數年,抗衰研究相對冷卻,論文數量增長放緩。在這個階段,抗衰細胞和分子層面的理論研究模型框架開始出現,以經典的衰老標識模型為代表。令人欣喜的是,過去五年,大量不同型別的干預手段在老鼠模型上取得了延壽或抗衰效果,非人靈長類和人類臨床研究證據也開始積累。部分代表性成果包括:
-
2024年4月,中國首個三甲醫院進行的雙盲、隨機、安慰劑對照的II期研究結果公佈,40名健康受試者服用NMN60天,以NAD-RNA作為生理年齡標尺,生理年齡顯著減小,且多數受試者的疲勞、日常血壓、運動機能等方面得到改善。
-
2024年6月,全球首個雷帕黴素靈長動物實驗結果出爐,60只狨猴中位壽命延長15%。
-
2024年8月,上海交大研究團隊結果顯示,35名接受人羊膜上皮細胞(hAECs)治療的卵巢早衰患者中,37.14%至少經歷過1次自發性月經出血,20.00%出現過>1次的規律月經出血;隨時間推移,患者的FSH和E2水平、子宮內膜厚度以及MENQOL評分均有顯著改善。
初步的積極訊號再度刺激科研熱度興起,除飲食、補劑、行為等傳統干預手段外,行業也開始探索新興療法,如生物藥、換血療法、菌群移植、細胞和基因療法、幹細胞和再生醫學等。過去五年,頂刊代表性研究成果大多在哺乳動物模型上證明干預手段的延壽效果或目標靶點與健康壽命的直接調控關係,其中,超過20%甚至已有初步人體功效或機制研究資料(參閱圖6)。

目前全球90%以上的科研成果來自11個科技發達國家,近60%成果來自中國、美國和瑞士三國。中國在過去三年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抗衰干預成果課題貢獻最多的國家(參閱圖7)。

需求堅挺、潛力廣闊
隨技術進步、產業萌芽,抗衰概念快速滲透。抗衰已不再是超高淨值人群的專屬話題和“稀缺資源”,正在廣泛消費者市場迅速普及。消費者在不同人生階段的抗衰需求、目標和主要干預手段差異明顯。35歲是抗衰意識覺醒的轉折點,之後抗衰需求和焦慮顯著提升(參閱圖8)。

多元賽道、全面入局
形成合力,推動消費端市場教育和發展。抗衰賽道龐大,可容納眾多細分產業佈局。當前,相關賽道全球超過500家企業積極入局,包括知名品牌和初創玩家。美國全面領跑,歐洲緊隨,日本、韓國、新加坡、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在補劑、服務等賽道上也各有特色,中國當前補劑賽道跟進最快(參閱圖9和圖10)。


1、檢測
這是評估生理年齡和衰老速度的產品/服務,剛剛起步、玩家較少,如Chronomics、Life Length和時光尺,行業尚未形成公認標準。近十年來,衰老本身正在變得可以測量,且正在從單一的評估內容和方法向多元化發展:
-
衰老時鐘:從2013年首個DNA甲基化時鐘提出,到各種基於不同檢測方法和檢驗內容的時鐘百花齊放,給多資料綜合評估奠定基礎。
-
衰老評估:從整體水平向各器官分別評估發展,包括生理年齡和衰老速度等不同指標。
-
器官衰老:中國衰老標誌物研究聯合體從三個層面制定組織器官的衰老生物標記物框架,包括功能標誌物、影像標誌物和體液標誌物;自2023年起,陸續推出器官衰老標誌物專家共識系列,給標準化評估奠定基礎(參閱圖11)。

2、藥物/創新療法
全球近200家生物技術公司開發基於衰老生物學機制的藥品與療法,大多處於早期探索階段,如線粒體靶向藥物、清除衰老細胞、血漿置換、免疫細胞輸注、基因編輯與調控、幹細胞/再生療法等。當前主要聚焦於整體衰老、神經、肌肉、腫瘤、免疫等話題(參閱圖12)。

3、補劑
此處特指改善細胞健康狀態的營養補劑,有望成為類似基礎維礦的下一個千億體量賽道(參閱圖13)。中國的抗衰補劑市場過去三年發展迅猛、方興未艾,主流電商平臺訂單量年均增長超過60%。同時,競爭日益激烈,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新品牌湧入,排名前五品牌的份額從接近60%下滑至不足40%(參閱圖14)。
抗衰補劑市場的發展,從產品概念角度,預計將經歷三個明顯階段:
-
單一明星成分的推廣:強調成分本身的作用機理,如早期的白藜蘆醇,近年的NMN、PQQ、麥角硫因、羥基酪醇等。
-
圍繞器官的配方開發:針對具體抗衰需求的“靶向”干預,解決皮膚、生育、腦力、精力等消費者關注的具體問題。
-
個性化精準抗衰:從科研視角來看是必然趨勢。多數抗衰補劑在效果上不僅男女有別,與使用時所處年齡段也相關。此外,不同健康狀態也可能需要匹配不同補劑產品,使用不當甚至會適得其反。
目前市場上補劑玩家主要有五大類:
-
開發原料的生物技術公司:自主開發專利成分,大多脫胎於科研院所,由教授創業,如TruNiagen、MitoQ、time-line、PDLH、spermidineLIFE®、T.A. Sciences等。
-
抗衰平臺型公司:追新快、產品多,及時跟進並覆蓋科研界主流成分;不少玩家開始強化縱深,從單一原料向特色配方發展,如Life Extension、LIFE GENE,或從僅銷售產品升級為提供抗衰檢測+方案定製服務,如時光派。
-
知名保健品品牌:如雀巢、明治、斯維詩、拜耳、安利等,儘管當前產品線相對精簡,側重於圍繞各自主打原料開發特色配方,但其進場明顯極大提升了市場教育效率。
-
此外,還包括產品線豐富的“原料庫”玩家,如GNC、Now Foods、Swanson等,以及大量商業嗅覺靈敏、營銷導向的機會主義品牌。
然而,抗衰補劑領域市場亂象明顯,不論在海外還是中國,品牌和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消費者需擦亮雙眼、謹慎選擇。


4、服務
提供抗衰諮詢/管理/個性化干預等服務,產業主要集中於發達國家,當前面向高淨值人群為主,業態呈現鮮明的地區特色;中國剛剛起步,尚處在模式探索階段。
-
瑞士:歷史悠久,主打高階抗衰療養,提供長壽康養療程或更長期的定製化抗衰服務,以奢華環境、私密體驗和頂尖抗衰技術聞名。
-
美國:玩家眾多,規模化、品牌化程度高,大多提供生物標誌物檢測、荷爾蒙干預、定製營養補劑方案等系列服務。
-
日本:再生醫學領先,擅長抗衰與醫美結合;但也不乏誇大宣傳、質量層次不齊的情況。
-
新加坡:長壽診所模式近年興起。2022年,全球首家政府資助、開設於公立醫院的健康長壽診所成立,目標10年內將新加坡人的健康壽命延長三年。
5、器械
此處指用於全身性抗衰治療的裝置/器械,如高壓氧艙、冷凍倉等,正從醫用治療走向日常抗衰,相關企業如OxyHealth、CryoBuilt和瑞健未來等。
總結與展望
抗衰產業發展空間巨大,細分賽道眾多,但不同賽道處於不同發展階段,制勝方式各異,例如:
-
補劑賽道競爭激烈,品牌需充分理解消費者需求,並積極思考如何在產品設計和宣傳推廣上差異化,推出優質產品組合並延長產品生命週期;
-
檢測企業需爭奪行業話語權,打造抗衰測量金標準;
-
器械產業需完成更多臨床研究工作,以確保從醫學應用向日常應用的延展的科學合理性;
-
抗衰診所在中國需探索適合自己的獨特商業模式;
-
藥物領域雖尚屬早期,但不僅競爭激烈且風險較大,需思考如何最佳化管線佈局,管理現金流、平衡研發風險。
在不遠的未來,隨科技不斷進步和產業持續發展,抗衰干預手段將更加豐富多樣,為人類健康壽命的延長提供有力支援。
推薦閱讀
關於作者
劉宇婷曾任波士頓諮詢公司(BCG)合夥人。
吳淳博士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全球資深合夥人,BCG中國區執行合夥人。
郝婧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全球合夥人,BCG醫療健康專項中國區負責人。
李珂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董事經理。
如需聯絡,請致信[email protected]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BCG影片號


掃描左側二維碼
關注BCG數智港
快來關注我們吧

宣告
原創內容的最終解釋權以及版權歸波士頓諮詢公司所有。如需轉載文章,請在資訊欄輸入“轉載”,獲取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