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封面來源|IC photo
新年開工當日,某頭部海外倉負責人Jack發現,來詢盤的商家數量比年前大大增加,這些商家在過去做美國電商生意都走“小額包裹直郵”模式。
Jack預估認為,原先採用“小額包裹直郵”模式的商家,產品大多為貨值較低的中小件,之後採用海外倉模式發貨後,加上關稅,產品整體成本將上漲20%到30%。
海外倉企業也在今年將迎來一大批新的客戶,他們是在過去從未使用過第三方海外倉的中小賣家,要重新學習對跨境電商選品、備貨、賣貨的邏輯,“5000元創業做跨境”的暢想將成為過去。
這一切源於美國總統特朗普在2月1日的簽署的行政令,涉及一系列關稅政策調整,其中包含取消低於800美元小額商品的關稅豁免政策(簡稱:小額豁免),並於2月4日生效。
“小額豁免”政策允許價值低於800美元的商品在進入美國時免繳關稅,且無需經過複雜的海關審查。該政策被取消後,未來,所有進入美國的中國商品都需要正常申報進口:填寫原產地、稅號等資訊並據此計算稅額,清關時間與商品成本要增加不少。
目前,“小額豁免”被取消的政策暫停,並不確定何時再實施。
確定的是,留給跨境電商運用“小額豁免”政策的視窗期不會太長。對運營資金的要求、對海外市場的認識、對國際關係的認知都將考驗著跨境賣家們,創業門檻在2025年將再度被抬高。
跨境電商平臺同樣如此,Temu、SHEIN的部分業務都相當依賴“小額豁免”政策,裝載著兩家公司商品的小件包裹在去年一度讓飛往美國的飛機運力不足、運量大增。
有外媒報道稱,當特朗普關稅政策生效後,美國購物者發現,Temu、SHEIN下架了不少低價產品,商品價格也有所提高。
低價不再是進攻美國市場的魔法,平臺與賣家要適應新的市場:政策反覆不確定,卻仍有龐大潛力的美國。

中小賣家洗牌
在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後,雲途物流的工作人員加速度往飛機上裝載貨物,力圖在政令生效前將貨物發往美國。
2月4日當日,美國郵政宣佈暫停接受來自中國大陸及中國香港的包裹。貨物無法發出,公司給客戶道歉、準備退回貨物。緊接著,美國郵政又恢復接受包裹,雲途物流的工作人員又趕緊將貨物發走。
追著政策跑無疑將成為今年跨境電商從業者的常態。畢竟,善變一直是特朗普的執政風格。
有賣家雖然還在做Temu全託管,但已經開始挑選優質的SKU產品,準備備貨到海外倉。此前,他從未考慮過使用海外倉,認為海外倉的成本和風險都太高。
也有早已在Temu轉向半托管模式的賣家表示,她必須上調產品價格,漲價至少達20%到30%,不然無法覆蓋成本。
華創證券認為,加徵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影響與在美毛利率、在美銷售佔比相關:在美毛利率越高、在美銷售佔比越低影響越小。
以賽維時代為例,其在美銷售收入佔比 90%。若加徵關稅至 40%,淨利率會下降6.8個百分點,終端提價14%才能抵消影響;若加徵關稅至 60%,淨利率則下降11.3個百分點,終端提價23%才能抵消影響。
漲價是跨境商家必須的選擇,漲價後美國消費者是否持續買單,將考驗著商家的產品運營能力。
在Jack看來,今年跨境電商的競爭將達到內卷的新高峰。原先採用“小額豁免”政策模式的賣家,他們的備貨邏輯多是小批次、多頻次的採購貨物,商品售出後的資金即能迅速回流,資金週轉速度快,現金流狀況好。
使用第三方海外倉,則要求商家必須使用海外倉提前備貨,商家初期要採用大批次的模式採購,“選品”能力成為重點。備貨到海外後,還有“試單”的過程,商品試單執行後才知道補貨程度。不止如此,相比“小件直髮”模式,使用海外倉的商家交易週期長,多數商家一年僅能實現兩到三次的週轉水平,資金週轉速度慢,對資金佔用程度高,因此對資金實力有相當高的要求。
“邏輯跟原先的小件直髮完全不一樣,很多的點都比較難。”Jack告訴硬氪。“去年第四季度,很多商家都加大備貨量,想趕在加關稅前把貨物補到海外,整體的貨量相比2023年要漲了兩到三倍。未來也會有供大於求的問題,之後銷售情況不好的話,肯定有一波商家又會被洗牌。”

重構海外倉與平臺模式
挑戰的不只是跨境商家,海外倉服務商同樣如此。
“小額豁免”政策取消某種程度上是對海外倉的利好,現如今海外倉格局競爭並不充分,中國公司的海外倉儲面積整體超千萬平方米,遠遠未能滿足新的市場需求。海外倉的租金在未來很可能受需求影響持續上漲。
據穀倉海外倉反映,2024年美國的倉庫租金對比2021年以前基本翻了一倍。去年,甚至不少貨代公司都加入海外倉業務。
硬氪也瞭解到,有海外倉企業除了在年初在美國市場大量擴倉外,也在之後準備調整倉庫小件包裹和中大件包裹的比例,調高倉庫中中小件包裹的比例,並加速小件自動化倉庫的建設,希望承接住政策變化後貨物的爆發增長。
在一片惶恐中,海外倉企業或許是少數還能保持樂觀的參與者。考慮使用第三方海外倉客戶的賣家會越來越多,挑戰只在於要企業如何服務好新增客戶。
Jack告訴硬氪,其所在公司除了今年加速拓展在美國的海外倉面積外,內部運營也在嘗試降低海外倉使用門檻,比如會針對中小賣家推出“一口價”報價模式,分享教學素材讓賣家學習海外倉的備貨邏輯等相關知識。
至於跨境電商平臺,Temu、SHEIN在去年大力推行半托管模式,該模式下平臺商家要自行批次把貨運到海外倉,再從本地發貨。有效拓展品類之外,也能應對“小包豁免”政策取消後的影響。
Temu又在近期推出預售功能,僅面向中國大陸或中國香港的企業店鋪開放。僅面向中國大陸或中國香港的企業店鋪開放。該功能旨在降低賣家未來面對的庫存壓力,減少倉儲成本與擠壓風險,並幫助賣家改善現金流,能夠快速響應市場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以國內電商平臺而言,預售功能曾屢次被消費者吐槽。這尚且是在物流週期可控的前提下。
Jack認為,跨境電商平臺做預售模式,履約週期更加不可控。尤其到電商旺季,跨境電商各個鏈路都會出現延遲、爆單、停止等問題,履約時效將大受影響。
對於跨境電商整條鏈路的從業者而言,挑戰都才剛剛開始,每個環節的模式在未來都將可能被重構。



深度、敏銳、前瞻,為1%的人捕捉商業先機
36氪旗下精選公眾號
👇 真誠推薦你來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