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整治內卷與16年供改有何不同?

作者:宋雪濤 趙宏鶴
來源:雪濤宏觀筆記(ID:xuetao_macro
導讀:標本兼治解決問題,“標”是無序價格戰,“本”是不正當競爭和地方保護主義,與16年供改有明顯不同
作為黨中央領導財經工作的決策議事協調機構,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的規格和重要性很高。相比部署全面工作的政治局會議,財經委會議的召開頻率更低、議題更聚焦。政治局會議部署經濟工作一般是每年的4、7、12月+不定期,年均3-4次;相比之下,十九屆財經委5年間共召開11次會議,二十屆財經委至今召開過6次會議,年均2次。
更聚焦的議題有助於我們瞭解決策層的當下關切,對下一階段的政策方向有重要指引。例如,2022年4月的十九屆財經委第十一次會議,研究“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問題,隨後基建投資一改2018-2021年年均增長2%的低迷狀態,2022年以來年均增速接近10%,中央財政透過“兩重”(重大工程、重點專案)投入了大量資金。再比如,2024年2月的二十屆財經委第四次會議,研究“兩新”(大規模裝置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問題,可以說是“兩新”政策在中央層面部署的起點。
7月1日的二十屆財經委第六次會議,研究的問題之一是“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標誌著改革再提速。“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堪稱二十屆三中全會的首要任務,從時間上看,三中全會至今剛好近一年時間,各項重點改革工作到了出成績、校方向、攻堅克難的階段。從時機上看,上半年國內經濟增長已經超出全年目標水平(預計增速5.3%),外部關稅和地緣衝突風險階段性緩和,給加速推動深化改革提供了契機。
此次會議的核心議題是綜合整治“內卷”。會議通稿第一個強調的就是“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後產能有序退出”。
5月中旬以來,《人民日報》、《求是》等核心官媒密集刊發“反內卷”相關文章,十分少見,足見高層的關注度。從這些文章中,我們可以梳理幾個維度的資訊,進而看到本輪“反內卷”的主要關注點和政策著力點:
1)點名哪些行業?新能源汽車、光伏、儲能、網際網路平臺、電商;
2)批評哪些現象?無序價格戰、產品/服務質量下降、研發投入下降、擠壓上下游利潤;
3)指出哪些問題?不正當競爭、地方保護主義、地方政績觀錯位、經營主體退出機制不健全、供需錯配。
因此,此次中央部署綜合整治內卷,是聚焦於部分下游新興行業,由於陷入無序價格戰,導致行業利潤下降、上下游利潤下降、研發投入下降、產品和服務質量下降。三中全會強調的是統一大市場下的公平競爭,而近來愈演愈烈的是“低價無序競爭”,背後問題是不正當競爭、地方保護主義、政績觀錯位、供需錯配和退出機制不健全。
這與2016年前後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幾處重要不同。
一是行業位置不同。2016年供改聚焦於上游原材料行業,去產能漲價後,上游利潤改善,抑制中下游利潤。此次綜合整治內卷聚焦於下游新興行業,如果能穩定價格、推動部分產能退出,將有利於下游利潤改善,但同時減少產業鏈上游需求。
二是產品性質不同。2016年供改聚焦的原材料行業產品同質化較高,短時間內快速去產能對產業鏈上下游的影響不大。此次整治內卷聚焦的新能車等新興行業,產品和服務都存在一定異質性,快速去產能將對產業鏈以及消費者都帶來更大影響,因此重點是提升產品品質,加快優勝劣汰。
三是主要矛盾不同。2016年供改的主要矛盾是供大於求,供給過高源於金融危機後的幾輪大規模刺激,需求不足是長期劉易斯拐點疊加短期刺激透支,有一定週期性。此次綜合整治內卷的主要矛盾是不正當競爭和地方保護主義等問題,供求關係是次要矛盾。據乘聯會初步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國新能源乘用車廠商批發銷量同比增長38%,汽車行業利潤率卻不足4%,這顯然不是需求不足的問題。
這些差異也決定了此次綜合整治內卷的政策著力點大機率與2016年不同。
一是不太可能配合需求側的大規模擴張性政策。2016年的供改效果之所以顯著,不僅是去產能的力度大、速度快,也與多項大規模擴張性政策的推出有關,供給收縮疊加需求擴張帶動價格上漲。當前國內宏觀治理思路更成熟,政策空間更有限,更重要的是主要矛盾和癥結不在於供求關係,正如消費換新政策帶動汽車銷量高增並沒有解決內卷問題。
二是以行政手段推動去產能的力度可能明顯低於2016年。官方表述強調“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推動落後產能“有序退出”,目的是防止“一刀切”的運動式去產能。背後的考量,除了剛才提到的產品性質和主要矛盾的差異之外,還要兼顧地方的稅收、就業、GDP、社會穩定等複雜問題,因此不能操之過急。
三是聚焦主要矛盾,標本兼治解決問題。“標”是無序價格戰,“本”是不正當競爭和地方保護主義。前者或著力於加強產品質量檢測、提高產品質量標準,防止企業用不合格的質量換低價格;後者或著力於約束地方政府補貼行為,防止地方財稅和金融資源被空耗於低質量內卷,完善經營主體退出機制,降低產能退出對地方、產業鏈和消費者的影響。
會議提出的“五統一、一開放”是對“反內卷”的高度凝練:“五統一”即統一市場基礎制度、市場基礎設施、政府行為尺度、市場監管執法、要素資源市場,“一開放”即擴大對外開放,暢通出口迴圈。
最終標本兼治,倒逼那些不打價格戰、不降低產品質量、不靠地方保護就無法生存的落後產能退出,實現優勝劣汰和行業可持續發展,這是高質量發展思路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對於市場來說,經常容易高估或過於重視政策的短期影響、低估和忽視政策的長期影響。此次在財經委會議部署綜合整治內卷,政策高度和重視度毋庸置疑,而綜合整治、標本兼治又意味著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恰恰是不宜高估短期影響、不能低估長期影響。長期來看,能有效提升產品創新能力、降低地方補助依賴度、調節上下游關係的企業,有望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
風險提示:對政策精神的學習和貫徹落實不到位,導致出現運動式去產能;外部風險可能有所波動,影響國內政策重心。
版權宣告: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絡。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絡我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