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週期角度看衰退交易

今天全球金融市場的大跌,可以說正式開啟了美國衰退週期的交易。
美股大跌、日股熔斷、亞洲股市大跌;
美債漲、中債漲;
商品跌、原油跌、黃金跌;
美元跌、日元漲、人民幣漲。
從這些大類資產啟動的動靜來看,此時此刻不是還在猶疑觀望,反覆確認危機有沒有可能發生的時候,而是危機已經到來了。
小明在文章中提到的反身性,指的是危機有自我實現、自我強化的屬性。當市場上的預期已經開始在提前交易衰退預期的時候,金融市場透過價格下跌又反過來強化了現實層面人們的觀念,進而在實體經濟中進一步收縮投資和消費,於是現實的表現又進一步導致金融市場的下跌…衰退就真的到來了。
剖析這一輪大類資產交易的邏輯,引爆的節點大約是在7月中,美國一系列通脹、就業資料頻繁表現出疲軟的跡象,表明美國經濟有可能進入衰退,進而逐漸做實美聯儲9月降息的猜測。
如果把現在作為美國經濟再度步入衰退交易的標誌的話,那麼上一次美國市場進入衰退還是2020年,因新冠導致的短暫衰退。接近5年,剛剛好走完一個小週期的迴圈。
從2020年美國步入衰退開始,經過美聯儲的大放水,逐漸走出衰退,進入復甦;再然後經濟開始過熱,通脹居高不下,美聯儲兇狠加息收水,進入滯脹週期。
因此這兩年我們接收到美國的資訊,大部分都是經濟表現強勁、就業充滿韌性、通脹居高不下和美聯儲加息這套組合拳。久而久之也對美股只漲不跌奉為圭臬,成為永不下跌的神話。
但是週期從不停歇,當他的車輪繼續向前,就要進入衰退週期的交易了。
實際上鵝少在7月25發表在“鵝少來了”上的文章中,已經提到了市場交易邏輯的轉變。只不過上週的就業資料是進一步坐實了衰退週期到來的可能性,全球金融市場不得不以更加嚴肅的態度來交易衰退。
在市場交易衰退預期的初期階段,經濟基本面的惡化會成為主要矛盾,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放鬆會成為次要矛盾。
因為在之前的滯脹週期中,美聯儲雖然沒有實際降息的行動,但是降息的預期早就已經被市場所預見,並且在反覆的交易中被price in了。這從金價的爆漲、前陣子美股的暴漲中已經可以充分觀察到。
所以在衰退開始時,美聯儲雖然可以放心大膽的降息,而且降息的力度甚至有可能還超過市場的預期,但是相對而言經濟基本面的衰退邊際變化是更大的,佔據更主要的地位。
這個時候市場更傾向於去關注上市公司財報中盈利的縮減、就業的下滑、人均支出的降低等基本面利空的情況。美聯儲降息的利好則相對更看輕一些。
我們現在處在這種向衰退週期轉換的節點上,一切新增資訊的邊際效應最大,多空轉換最明顯,相應地波動也更大。
那麼到什麼時候主次矛盾會再次發生轉換呢?
就是要到衰退交易過半,進行到衰退後期的時候。那時現實層面中衰退肯定已經到來,不再是金融市場的一面之詞,金融市場中對經濟基本面的惡化已經充分定價。同時美聯儲為了遏制衰退的速度,並儘量避免美國經濟以臉磕地,肯定還要加大降息力度,甚至儘量降息前置,做預防性降息。
到了那時,美聯儲的降息力度上來了,反而會成為市場交易的重心,代替經濟基本面成為主要矛盾,完成主次轉換。
那個時候衰退就反而不是壞訊息,而是好訊息,人們會認為每一次資料的衰退都是更大更優政策出臺的敲門磚(這有點像我們上半年)。經濟越差,股市反而越漲(這就不像了)。
衰退後期的大類資產,會受益於貨幣政策的寬鬆,股市、債市齊漲,商品價格趴在底部。
但是什麼時候走到衰退後期,那還早著呢,目前的衰退前期交易才開了個頭,市場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好好消化接下來美國經濟的各種資料。因此至少到今年下半年,美國那邊傳來的壞訊息還會層出不窮。
那麼在衰退週期中,中國的經濟週期又將如何走呢?
很遺憾,年初中國經濟會復甦的假設走到現在基本上已經宣告再一次復甦“略有瑕疵”,接下來美國那邊經濟走下坡路的話,會對中國的出口造成巨大的拖累,而中國上半年5%的GDP,出口增長了6.9%,是獨挑大樑的存在。
除非消費和房地產突然一個軲轆驚坐起,給大家表演個大的,否則下半年出口將反而成為拖GDP後腿的那一個。中國的經濟週期很有可能被老美再次拖下水,從復甦倒回上一個週期。
這也是為何最近中國的股市跳水,長債卻大牛的原因。衰退交易中,債券是牛市,股市和商品要蕭條的。
古人曾說成也蕭何是敗也蕭何,古人也說過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可為什麼三十年河東,老美那邊經濟好,大A要吃打;終於三十年河西,老美那邊開始衰退了,大A居然還是要吃打?
什麼時候好事能輪到我一回?

我是財經圈少講點真話的鵝少,這期內容用心寫了很多幹貨,能不能給鵝少點個免費的“贊”,支援一下少說點真話的鵝少!謝謝各位朋友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