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月是你的謊言》
萬物復甦的春天,人卻感覺喪喪的。粉塵和飛絮本身就惹人厭煩,看見一樹一樹的花開,還會反過來質問自己:怎麼總是開心不起來?
前段時間我們發出徵集,請看理想的朋友們分享近期的沮喪經歷,以及從沮喪中自救的方法。有人在春天裡注視著傷口一寸一寸的癒合,有人與春天之間橫亙著始終無法跨越的結界。
春天好,春天壞,但春天就是春天,與人的情感其實毫不相干。

🍃
無論什麼都不能取消春天
@宸兒
被工作和領導折磨了一整個三月,原本計劃好的四月度假都變得沒什麼慾望了,“行將就木”地踏上飛機僅僅是為了逃離辦公室。
但是倫敦的公園實在是太治癒了,連續九天的大晴天,每天都在草地上曬太陽,精神能量極大恢復,我還可以繼續工(休)作(假)。
@芋圓
今年因為新工作來到了新城市,在北方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我,踏足了一片曾短暫停留過的南方土地開始長期生活。
近一個月,每一個週末我都在收拾陸續寄來的行李。生活剛恢復秩序不過兩週,忙碌之餘我計算著每月到手還能存下多少錢,並反問自己“來到離家這麼遠的陌生城市真的值得嗎?” 我沒有答案,也不太敢想真正的答案。
上週末我空出時間在新家附近溜達,超棒的城市綠化送我滿眼綠意,鳥鳴不停,偶有松鼠爬過,從城市穿流而過的河道閃著光,垂下的柳枝在我眼前盪漾。
先享受當下吧,沒有答案的問題讓以後的我去回答。
@安貞打工王
做著狗屁工作,每週週會的彙報讓人焦慮,依靠著籌備週末過春天計劃緩解厭班情緒。
北京的春天,能讓人真切地感受到周圍景觀從灰撲撲變得花花綠綠,給通勤公交上身心俱疲的我注入了很多生命能量。四月還有北影節,週末安排早晚各一場,中間四五個小時的趕場時間遊玩一個市內公園,非常治癒。
春天好,上班壞。

🚋
擠不進去春天,就不擠了
@勇敢貓貓
在準備考研,但是進不去學習狀態。早就忘個乾淨的英語、不說人話的專業課都讓我沮喪。甚至打遊戲看小說也覺得沒意思,更不用說看電影或者“正經書”了,那些早已經看傷了。
其實最沮喪的是意義感的喪失,我沒有名校濾鏡,只不過是工作需要。
@無腳鳥-
四月柳絮滿城飛舞,臉開始發癢發燙,心情也開始莫名煩躁。畢業三年,生活沒有如期步入正軌,耳邊常常響起安溥唱的“最好的時光出現了嗎”,處於“人生要完了”和“最好的時光在路上”的搖擺中。
毫無頭緒的時候,打開了朋友推薦的《在細雨中呼喊》,沉浸在好久不見的心流狀態,後面是一本又一本的書。感謝世界還有文字。
@地球被毀滅的那一晚
點開朋友圈是鋪天蓋地的九宮格:春日美景、結伴出遊、幸福戀愛……
而我連喝買一送一的奶茶都沒有人選,站在花田成群結隊的歡聲笑語裡,就算再鼓勵自己說孤獨是一種享受,也還是有些落寞的尷尬,對比強烈到不想出門。
最後我選擇默默開啟《春天不是讀書天》再看一遍,擠不進去春天我就不擠了。
@在橋洞賣北冰洋
在學校處於年級中游,大家瘋狂內卷績點、實習和科研,而我連手頭的作業都無法獲得老師的認可。畢業季,看著學校公眾號上一篇篇某某同學申請到某某國外名校的文章,只有無限的焦慮。
很難向身邊的人訴說這種感情,在週末儘可能地從學校抽離是我的唯一解。吃點平常在學校裡吃不到的好吃的,看些在學校裡看不到的風景,又或是把自己扔進電影院裡,進入另一個世界。“逃避雖可恥但有用。”
@Anan
30歲的春天,會因為春天過於美好而傷感。似乎29歲之前都不會有如此感嘆,可能是因為春天如此美好,而我的春天不會再來了。
拿出《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提前感受了一把夏天的熱烈,想想春天過去也沒什麼,夏天同樣值得期待。

《春天不是讀書天》
🪐
春天並存孤獨及其他
@時序
好友戀愛後,一門心思撲在物件身上。過去我倆總一起踏青聊天,如今我發的訊息常常很久才回,約她出門也總被拒。失落,不解,然後想起加繆的話——
“年輕時,我會向眾生索要他們能力之外的:友誼長存、熱情不滅。如今,我明白只能要求對方能力範圍之內的:作伴就好,不用說話。而他們的情感、友誼和操守,在我眼中仍完全是一種奇蹟,是恩惠的完全表現。”
@伊卡洛斯*
近期強烈地感受到和朋友們漸行漸遠,不再像以前那樣喋喋不休地說廢話。
偶然收養了一隻小狗,給它餵食、洗吹、制窩、清理大小便,牽它一起出門夜跑,慢慢熟悉親密。它偶爾會耍賴讓我抱它,會因為無聊調皮搗亂,但它帶來的歡樂是不容置疑的。這個春日,能和小狗結緣是非常幸運的。
@空心魚
抵達武漢看櫻花,約好晚上和哥哥吃飯。週五的晚高峰很擁堵,暈車加上軀體化反應,以為這個晚上無論如何都開心不起來了,為不能好好吃完這頓飯感到抱歉。
可是在見到哥哥後,身體就奇蹟般地恢復了。我們說了很多很多話,像是回到了無話不說的小時候。
@豐齊ing
我是一個高三生,感覺學校的人際關係越來越浮囂淡漠,身邊沒有可以擁抱的朋友,四月陰晴不定的天氣更是加重了我的孤獨。
不過友誼的緣分真的很奇妙,因為在小紅書上分享喜歡的日劇,偶然認識了一位網友,也是一位高三生。我們在網上一起聊喜歡的日劇和文學,吐槽高三生活,最近他還從西安寄來了一張明信片,這份網路時代下古典主義的友誼緩解著我的孤單。

@雞肉帕尼尼
因為出差終於見到了一年只能見兩次的朋友,收到了一個巨大的零食禮包。見面好快樂,快樂到道別之後就開始難過。聽她的話把吃完的零食袋子裝回家,硬塞在箱子裡,怪可愛的。
@yes i am yellow red
計生時代,我是二胎,一個“不可以”的存在。經過外公外婆的努力,我存在得還挺好,但與生物學父親、母親、姐姐的感情都非常淡。
二老離世後,孤獨感常伴著我。中間感受過生物學父親的一點關愛,沒多久他在疫情期間去世,其他人開始變得讓我害怕。剛開始覺得不解,後來決定以人性的態度看待所謂的“親人”,不加以希望,不加以寄託。
最愛我的外公外婆好不容易將我撫養長大,並且給了我美好的生活觀。因而我允許生活帶給我的所有,包括傷害。用電視劇中一句臺詞說,允許你熱愛的東西傷害你。
☔️
原諒這個多變的春天
@wicklow
畢業前夕因為抑鬱去做了心理諮詢,今年春天,復發來勢洶洶。為什麼我有PhD了,還是不能過自由的人生啊?
做運動,吃甜食,養植物,都沒有好透。最近好像有點用的方法是看很安靜的電影和書,希望對你們有用。
@慕尼黑小豬
聽到單位裁員的訊息,失眠,半夜1點一個人坐在陽臺上喝啤酒發呆,看著熟睡的老公和孩子,心裡充滿了失落和無力感。
明知道自己酒精過敏,我還是喝了兩瓶啤酒,直到身上起了大片的紅疹,默默地拿了一顆氯雷他定吃下。只想讓酒精麻醉我的頭顱,可惜我用錯了方式。
@野百合也有春天
長江以南的春天總是特別難熬,有點春日的希望但不多。收起的棉服又翻出,脫下的秋褲又穿上,好不容易盼到櫻花季,還沒到週末,吹兩天大風,花全都掉光。
看到花盆裡埋了一年多的百合種子重新開始發芽,好吧,原諒這個多變的春天。

《四月物語》
@小妮兒
3月初,被待了8年的公司裁員。還記得剛入職時,公司連人力資源都沒有,我在老闆家客廳辦過公,看過新辦公室如何從毛坯房一點點落成。八年的時間注入了太多的感情,沒想到是這種離開方式。
我難以擺脫羞恥感,想罵老闆卻罵不出口,只好不斷自我攻擊,一口氣堵在嗓子眼上不來下不去,像個被拋棄的怨婦。
不過,突然來臨的時間空檔讓我好好看花、看鳥、散步、跑起來,怎麼都好。心情太糟就放肆地睡,每天睡十幾個小時,睡夠了每天花一兩個小時曬太陽。
希望所有這個春天遇到低谷的人早一點緩過來,緩過來需要時間,那我們給自己時間沮喪。
🌵
春天從未允諾希望
@是小島呀🏝️
今年春節,生病了快一個半月的媽媽被醫生懷疑感染肺結核,從鎮裡轉去了市人民醫院。因為是春節,很多醫生還在休假,第二天才能做檢查。
我們忙了一天沒吃東西,等我買完飯回來,聽到房間裡傳來歇斯底里的哭泣聲,而且一直持續。媽媽在哭泣,我知道她為什麼哭泣。我沒有急著敲門,等她給我發訊息了才進去。之後醫生的結論是非活性肺結核,讓我們回去吃藥治療。
我開始負責起一日三餐,剪掉了留了很久的長指甲。後來我回到學校,經常跟媽媽打影片聊天,可是每次還沒打完電話心情就會非常低落。我變得不愛社交,作息也很亂,基本上凌晨四五點入睡,有時候會情不自禁流淚。
現在四月底了,我慢慢地好了一點,至少不會總是毫無理由地在夜裡哭泣。
下圖是媽媽出檢查結果的前一晚,我買的一張彩票。當時我想著,沒有中獎就可以把運氣留給明天,因為我很少中獎的。可惜我既沒有中獎,檢查結果也不好,看來那段時間我運氣真的很差。

@林隊長
一覺起來,陪伴我六年半的貓咪突然就直挺挺躺在我的門口,靈魂回貓星了。第一反應是荒誕的,居然想笑一下,然後就是如針如絲的隱痛,改著改著圖紙會突然在工位上哭出來。
還沒走出來,有好辦法請發給我。我會逼自己整整齊齊地照顧好還在的那隻貓咪,也會逼自己好好活著,向死而生。
@雪裡
用幾個關鍵詞來概括我的沮喪:喪母、還債、無業、抑鬱、常年吃藥控制慢性病,還有一個需要向我索取情緒價值的疲於為生活奔命的父親,更多的不再贅述了。
我在精神和物質都富足的環境里長大,曾以為人間的苦難離我很遠,直到後來它們一個一個找上門來,我才發現,被命運選中和被命運拋棄可能就是一瞬間的事情。
來到苦難的境地,就會看到更多的苦難。我和很多人相比已經很幸運,仍在以逃避社會的方式嘗試自救。成人的世界太無聊了,哪怕沒有和我相同的經歷,也很少在他們的臉上看到真正舒展的快樂。
弔詭的是,現在的孩子好像也很難真正的快樂。但或許,只要他們心裡的壓艙石還在,重新意氣風發只是時間問題,而我的壓艙石永遠地沉海了。
春天是萬物生髮的季節,我卻還是枯萎的。
@K微
春天給人以希望,然而在庸俗的日常中,希望成了稀缺品,沒有出口,讓人沮喪又浪費一個春天。
🍩
無論如何,先珍視自己
@不想吃魚
在家鄉的小縣城上班,日復一日的生活像一潭死水,連一點波瀾都不起。跟家裡人一起生活,被期待、要求、指責,每天回到家也不會有自在放鬆的感覺,想要尋找所謂的意義和屬於自己的自由。
後來透過寫日記和做手帳,慢慢找到了心裡的一處自留地。記錄最平淡的日常,也會體會到一種平靜的幸福感。
@大川
時常覺得時間匆匆流逝,而自己一事無成,生活中也沒有一點好事情。最近嘗試找了一個好看的app,把開心的、有感悟的、情緒有被觸動到的小事記錄下來。沒事的時候翻翻看,生活也算留下了一些痕跡。

《四月物語》
@姜姜
不管是天賦還是努力的能力都很匱乏。明明學著最喜歡的專業卻表現平平,很少得到正反饋,不知道還要不要堅持下去,也懷疑自己對未來的規劃不切實際。
向ai要了幾句鼓勵的話,搜尋了一下前輩們曲折的過往聊以慰藉,找了一些正反饋強的事情轉移注意力,比如學語言和寫自娛自樂的小說,還挺有效果的。
@擒賊先擒王女士
被導師瘋狂push和PUA,每次組會,導師一有不滿意的地方就會罵人,而我性格比較敏感,總會感到害怕和焦慮。本身就不好的腸胃雪上加霜,一吃點東西就會不舒服。有段時間磕到了膝蓋,上樓一瘸一拐的,不巧遇到了導師,被帶髒字地罵“你怎麼天天是病”。
讀研是我人生中非常黑暗的三年,但這一切就要結束了。難過的時候,我都會允許自己放聲大哭,然後透過看書看電影讓自己從科研工作中抽離出來。
想對所有痛苦中的研究生們說:與其反思自己,不如指責別人,快樂掌握在自己手上。
@大錢
被迫承擔了一些並非職責內的工作,然後意識到自己總是“反覆踏入同一條河流”,因此感到沮喪。走出來不是因為決定要反抗,而是決定先珍視自己。情緒或許對解決問題無用,卻讓我認識自己。
🚶♀️
編輯:特別感謝enno女士
策劃:看理想新媒體部
封面圖:《四月是你的謊言》
投稿或其他事宜:[email protected]
一點點,迎向小小的更新
@小野
臨近畢業總覺得好迷茫,其他同學都有了合適的出路和安排,好像只有我還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
迷茫的時候一直在聽五月天的歌,阿信說他二十歲的時候也非常迷茫,有一天騎車經過臺北的自強隧道,就對自己說,騎出隧道之前要結束自己的迷茫。
很幸運,今年春天去了自強隧道聖地巡禮,看到了一句話:“自強隧道只有821公尺。開車會快一點,騎車會慢一點,走路的話會更慢。但是,只要在移動,就一定會走出來的。”

@敬淳
拿著畢業生簽證在英國工作的最後一年,簽證還有165天到期。一邊是大環境的自由和相對舒適,一邊是孤獨和早已想回國的心,兩者之間的矛盾在這個春天狠狠困住了我。
到今天也說不上走出來,只是在“回國”這個選項的可能性中,獲得了自己是在向前走而不是困在原地的力量。所以突然就鬆了一口氣,好像也沒有那麼糾結了。
@關關
從冬至開始沮喪,四月加重,但獲得了一個21號以後會好起來的期盼,21號是穀雨。
@夏明朗
藍調時刻,買兩聽冰啤酒到公園長椅聽歌發呆,有一種融入自然的抽離感。
@嶽安
離婚帶兩娃,又遇到中年危機。試著把一切不好的事情轉向正面來描述,就像走沙漠剩半瓶水,不說為啥只有半瓶,而是慶幸自己有半瓶,可以支撐到有人來救援。
@春天花會開
失戀了,很幸運因為新的興趣愛好遇到一些新的朋友,在最黑暗的兩週或遠或近地陪伴著我。新的人和新的事,領著我從舊時間走向了新時間。
在這樣一個永珍更新的季節,大家也可以更新一下自己。就像有的泳池系統,每天會更新20%的水來維護水質。
很多時候我們在生活中都感到被動,但總還是有屬於自己做決定的時刻,那就主動去尋找和接納,迎得小小的更新,小小的喜悅。

T.S.艾略特說四月是最殘忍的月份:“從死了的/土地滋生丁香,混雜著/回憶與慾望,讓春雨/挑動著呆鈍的根。”
假使生命從春天開始,春天的客觀存在,一如活著的客觀存在。生活可能由許多糟心事和一點點好事組成,但僅僅是活著,就有更新的可能。
作家、心理諮詢師張春在播客《巖中花述》中分享過自己罹患抑鬱症的經歷。在她連下樓吃飯都困難重重的時候,她的哥哥說了一句話,“保住狗命,無所畏懼”。願你我共勉。

商業合作:bd@vistopi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