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訊息|臺韓等對美信任與援助期待雙雙下滑

今天是《華府訊息》連續更新的第1782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逮捕了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地區法官漢娜·杜根(Hannah Dugan),指控其在法院內故意誤導聯邦特工,阻撓對一名非法移民的逮捕行動,並導致嫌疑人短暫逃脫。司法部長邦迪表示,特朗普政府正加大力度起訴協助無證移民規避執法的地方官員。此次逮捕引發政界強烈反應,威斯康星州州長託尼·埃弗斯(Tony Evers)及聯邦參議員塔米·鮑德溫(Tammy Baldwin)分別譴責此舉威脅司法獨立與三權分立原則。杜根已獲准無保釋放,下一次出庭日期定於5月15日。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經歷數週法院密集審查和逾百項限制令後,特朗普政府宣佈撤銷針對外國留學生美國簽證註冊記錄的突襲式登出決定。司法部在聯邦法院提交宣告稱,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正在制定新政策,在新規出臺前,將不會因輕罪指控或被撤銷案件的背景審查結果而單方面終止學生簽證系統(SEVIS)記錄。此前,這一波記錄登出引發超過100起訴訟,遍及至少23個州,已有逾50位法官下令要求政府暫時撤銷相關措施。與此同時,國務卿魯比奧早前因留學生涉親巴勒斯坦行動取消部分簽證,尚不清楚國務院是否同步撤銷近期大規模簽證登出決定。
圖片來源於網路
《華盛頓郵報》與ABC新聞、益普索(Ipsos)聯合民調顯示,隨著特朗普總統第二任期即將迎來百日節點,其移民政策支援率已開始維持在負值,僅46%支援、53%反對。調查指出,過去兩個月各黨派群體對特朗普執法手段的不滿均有上升,尤其在政府無視法院命令、強行遣返薩爾瓦多移民基爾馬爾·阿布雷戈·加西亞(Kilmar Abrego García)等事件後,公眾反感情緒加劇。民調還顯示,大多數美國人反對未經審判直接將非法移民遣送至薩爾瓦多的做法,以及驅逐在美批評中東政策的國際學生,反映出對特朗普移民強硬路線的廣泛質疑。
圖片來源於網路
《紐約時報》披露,美防長赫格塞思長期使用個人手機引發網路安全界日益擔憂,其私人號碼直到今年3月仍可透過WhatsApp、Facebook及幻想體育網站等公開渠道輕易獲取。前國家反情報與安全中心主任邁克·凱西(Mike Casey)警告稱,赫格塞思作為全球間諜活動的最高價值目標之一,其通訊裝置極可能已遭間諜軟體植入,比如“飛馬”(Pegasus)等程式。
圖片來源於網路
密歇根大學公佈的4月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52.2,較3月下滑8%,民主黨人和獨立選民的信心水平創下歷史最低,反映出美國家庭對經濟前景的急劇悲觀情緒。調查顯示,消費者對未來一年的通脹預期攀升至6.5%,為1981年以來最高水平,同時預期收入增長疲軟、就業市場前景黯淡,引發對滯漲風險的普遍擔憂。儘管共和黨支持者因黨派效應情緒有所提振,整體而言,特朗普政府在關稅、聯儲政策等反覆無常的操作加劇了市場不確定性,已實質性打擊了公眾對未來經濟的信心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內,美國在臺灣地區與韓國的形象已顯著惡化。布魯金斯學會的最新調查顯示,相較2024年7月,臺灣地區與韓國民眾普遍認為美國作為盟友的可信度下降,對美國在衝突中援助的信心減弱,同時大多數人認為特朗普對全球民主不利。尤其在臺灣地區,僅37.5%的受訪者認為美國在軍事衝突時“可能”或“非常可能”協助,較去年同期下降明顯,若信心進一步削弱,自然會影響臺灣社會在危機時的動員意願。
圖片來源於布魯金斯學會
圖片來源於布魯金斯學會
與此同時,民調揭示兩地的黨派分歧:在臺灣地區,支援民進黨者仍相對信任美國,但整體信任度也出現了下滑;而在韓國,保守派對美好感與信任度遠高於進步派,且認為在特朗普領導下韓國更安全的人數比例也更高。民意趨冷意味著臺美、韓美的合作基礎正在逐漸鬆動。
圖片來源於布魯金斯學會
日本眾議院本週透過一項人工智慧發展與風險應對法案強調AI是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基礎,也是國家安全的重要技術。法案要求由首相領導成立專項工作組,制定促進AI發展的基本計劃,同時警示AI若被濫用可能引發犯罪、隱私洩露與侵權問題,並賦予政府調查與指導權,但未設定懲罰機制,以避免抑制創新。
在特朗普關稅威脅籠罩全球供應鏈背景下,日本此舉被視為意圖加速AI產業佈局、吸引西方投資。法案還附加決議,要求加強打擊由AI生成的精細化色情內容,並計劃在法案正式生效後出臺國際標準指引,如要求為AI生成內容新增數字水印。
圖片來源於網路
特朗普在任期百日臨近之際,私下承認促成俄烏和平比預想中困難,因俄烏雙方敵意深重且局勢不斷惡化。本週俄羅斯對基輔發動大規模襲擊令特朗普極為不滿,他罕見直接呼籲普京停止攻擊,但更多批評仍指向烏克蘭,指責其拒絕接受一項將大部分被佔領土割讓給俄羅斯的美方的和平方案。雖然特朗普堅稱對雙方都無偏袒,但美內部不滿情緒持續高漲,美歐盟友亦對其偏向俄羅斯、對北約態度冷淡表示擔憂。北約現任秘書長馬克·呂特(Mark Rutte)訪問白宮時重申,俄國是歐洲與北約領土的長期威脅,明確指出和平談判的關鍵在於俄羅斯是否願意讓步,而非烏克蘭缺乏誠意。
圖片來源於網路
隨後,特朗普派遣特使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於週五在莫斯科與普京舉行了長達三小時的會談,商討美方提出的結束烏克蘭戰爭方案。儘管俄烏立場仍存明顯分歧,但特朗普又改口表示雙方“非常接近達成協議”,並在會後社交媒體發文稱當天會談“進展良好”,呼籲基輔與莫斯科儘快舉行高層會晤,以敲定協議。
圖片來源於Truth Social
據獨立調查媒體IStories披露,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數字創新副局長朱莉安娜·加利納·格洛斯(Julianne Gallina Gloss)之子、21歲的邁克爾·亞歷山大·格洛斯(Michael Alexander Gloss)曾與俄羅斯國防部簽訂合同加入俄方參戰,並於2024年在俄烏戰爭中陣亡。資料顯示,格洛斯於2023年9月在莫斯科徵兵中心登記入伍,12月被派往頓涅茨克州作戰,次年4月在前線陣亡,其家屬確認了訃告內容。他是1500多名曾透過俄方招募中心參戰的外籍人士之一。
圖片來源於網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