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正式上臺,其如何兌現“清理深層政府”承諾,就成為輿論焦點。據美媒報道,他剛一宣佈由馬斯克等人領導“政府效率部”開展政府改革,就遭遇阻力——已有公共團體起訴特朗普政府、劍指政府效率部。對此,美國內部存在爭議,一部分人寄希望於透過改革整頓冗官冗費,另一些人則認為大幅裁撤政府部門幾乎不可能。而從特朗普“行政令治國”的特點看,他需要大批行政官員的助力,新設的對外稅務局等也需補充新官員。換句話說,特朗普的行政改革很可能又是一邊收縮、一邊擴張,將難以真正縮減政府規模。
那麼,為什麼特朗普想扳倒“官僚集團”會這麼難?本文研究發現,與美國長期宣揚的“有限政府”“弱國家”等話語理念相反,過去百年來美國出現了一個名副其實的超級大政府,形成了以行政權為中心、行政系統和職業官僚為主體、法律政策化為手段的行政主導體制。從長時段看,美國政府的規模和干預範圍,正是在“這一屆擴張、下一屆收縮、再下屆又擴大”的過程中,在兩黨選擇性擴權和放權的過程中,實現螺旋式上升。很多美國人意識到,美國已沒法回頭,因而紛紛轉變舊話語體系,為美國明顯背叛其價值理念、轉向大政府和行政集權的“革命性鉅變”作辯護,最終形成了一整套精巧的新話語體系。在此過程中,作為改革者的美國政治精英往往先做後說或只做不說,而擁護新體制的美國知識精英們,無不對美國“國體之變”的矛盾心知肚明,他們竭力在傳統美國和當代美國之間尋求調和之道,體現高度的實用主義。而外界對美國的認知,卻長期停留在“有限政府”的印象上——人們對美國宣揚的理念信以為真,以至於對其政府擴權集權的現實缺乏必要剖析。
展望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其縮減政府規模雖難,但減少政府幹預勢在必行,而且未來會出現行政權力與私人資本的進一步合作。這種公共權力私有化的趨勢,是真正值得世人關注的——它或許正是美國貧富鴻溝拉大、社會矛盾凸顯的重要誘因。
“弱國家”的終結與新史觀的興起:當代美國行政之變的話語塑造
張佳俊/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
來源/本文節選自《學術月刊》2023年第2期,轉自公眾號文化縱橫
事實上,在行政國家高歌猛進的同時,當代美國也興起了多輪反對行政國家的原旨主義運動,一大批憲法原旨主義學者試圖嚴格按照憲法的原本和原義來解釋憲法,並且結合制憲背景和歷史,來構建傳統保守主義的憲制史論。在這種憲制史論的語境中,進步運動以來的美國行政發展,與其說是現代美國國家的進步,不如說是對傳統美國的社會自治理想的反動,結果是美國政府從共和政體蛻變為官僚政體;羅斯福新政以後的美國行政擴張,與其說是美國憲制的光榮重塑,不如說是對憲法原旨的赤裸裸篡改和對英國君主專制模式的翻版複製,結果是威脅了美國人的自由。照此來看,作為進步運動和新政產物的行政國家,便在憲制體系中名不正、言不順,也就毫無合法性可言。
(這是一本為美好社會理想構建政治地基的探索之作)
END
推薦閱讀
十點公社
一個時代的記錄
自由評論


只為蒼生說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