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在哈佛、斯坦福、加州大學這樣的世界名校讀博,最大的難題之一,竟然是:吃得上飯嗎?
一篇近日發表在 Nature 上的特寫文章揭示:美國PhD學生的“食物焦慮”已成為普遍現象,甚至連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也有約17%的博士生正面臨“食物不安全”。
對於計劃赴美訪學或讀研讀博的你,瞭解真實的留學生活,未雨綢繆,遠比只關心錄取通知書更重要。

什麼是“食物不安全(Food insecurity)”?
簡單來說,就是“吃不飽,吃不好”,無法獲得足夠營養來維持健康與學習狀態的生活。你可能會問:“不是有獎學金/助研工資嗎?”——確實有,但遠遠不夠。
例如: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的博士生Cruz,每年只有$37,000的獎學金(2024年起提高到$50,000),而在波士頓,單身成年人要維持基本生活,每年至少需要$62,500!
資料背後的真實生活
在加州大學系統,2023年資料顯示:高達48%的本科生和25%的研究生面臨“吃不飽”的困境。英國情況也不容樂觀:一項針對161所英國高校的研究發現,57%的大一新生和20%的博士生都在經歷食物匱乏。
🍱 很多學生要靠食品銀行(food pantry)或校園會議剩下的披薩和水果“補充營養”。哈佛甚至有“博士生都自帶飯盒以便打包剩菜”的文化。
吃不飽 = 學不下去
研究表明,食物不安全不僅影響身體健康,更會造成心理壓力、社交焦慮、抑鬱,甚至拉低學業表現。很多學生表示,自己“距輟學只有一筆意外支出”。
🎓“我曾靠吃‘睡覺’充飢”——這是斯坦福一位博士後McKenzie-Sampson的自述,她在加州大學讀博時,每月一半收入用於交房租,不得不靠學校會議提供的免費食物度日。
留學準備,不只是申請材料那麼簡單
💡對於準備赴美訪學、讀研、讀博的同學,這篇文章帶給我們一個重要啟示:
✅ 經濟規劃必不可少:即使拿到獎學金或助研崗位,也要提前瞭解當地生活成本,準備好應對“高開銷+低補助”的現實。
✅ 關注“校園支援資源”:如校內的食物銀行、低價市場、Tupperware文化(別笑,這真的是美國PhD生活的一部分)!
✅ 心理建設也重要:面對“世界頂尖學府”也不免有“冒名頂替綜合症”(impostor syndrome),請記得——你不是一個人。
📣 最後,如果你正在準備留學申請,或已經在異國他鄉為夢想打拼,歡迎留言告訴我們你在“生活”和“科研”之間是如何平衡的?

編輯:Amber Wang,微訊號:healsana;加好友請備註事由。
醫路訪學-留學,8年經驗,專注於醫學生物領域,Healsan™大資料分析工具,擅長篩檢匹配到最適合的導師和研究機構。
網站:https://healsan.com/
點選👆,關注獲取更多招聘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