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就免費!又一所美國名校官宣新政,很多人不知道

作者:Holly


本文來源:穀雨星球


ID:guyujihua2021
隨著美國大學持續漲價,讓不少留學生迎來了開局暴擊:什麼?大學是按照月漲價的?!
美國勞工部勞工統計局9月資料顯示,在過去的12個月內,大學學雜費價格上漲了1.4%,而7月份上漲了 1.6%,不少大學還步入了十萬美元俱樂部。
有人說,在美國上大學,感覺呼吸都要錢……
不過,在越發昂貴的學費之外也有好訊息:越來越多美國大學也會提供獎助學獎,讓有能力入學的孩子不受經濟所累。
這不,最近TOP20大學聖母大學官宣了面向國際學生的Need Blind政策,成為繼普林斯頓、麻省理工、哈佛、耶魯、布朗、達特茅斯、阿默思特學院、鮑登學院後,第九所錄取時不考慮國際學生經濟條件的名校。
簡而言之,只要你能被錄取,學費學校來搞定!

Need-Blind是什麼
美國精英大學常被詬病只對有錢人敞開大門,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想要入讀,基本都要揹負高額的貸款,從而為人詬病。這些年來,學生貸款的總額持續攀升,成為壓在不少大學生身上的大山。
大學大多采用Need-Aware或Need-Sensitive政策,如果需要經濟援助,則會降低錄取機率。也就是說,在優秀之前,能否負擔起學費也是非常重要的稽核標準。
學生在提交申請表時,會勾選一向是否需要經濟支援,如果勾選是的話,則在錄取時候會將學生的經濟狀況列入考慮因素之一,影響最終錄取。
於是,哈佛大學就針對本國學生推出了Need-Blind政策,不考慮申請者的經濟狀況,大學申請和助學金申請是分開審理的,互不干擾,錄取完全取決於申請者的軟硬實力。
換句話說,先判斷學生是否可以錄取,一旦拿到錄取,不管家庭收入情況如何,學校都會提供經濟援助供學生完成學業。

奧巴馬,諾貝爾獎經濟學獎保羅,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卡根,都從哈佛和MIT獲得了Need Blind的支援

隨著哈佛打響第一槍,在精英大學承擔促使教育公平的責任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美國大選開始實行Need-Blind政策。截止目前,全美共有115所大學採取了該政策
但是,針對國際學生實行Need-Blind政策的大學少之又少
一方面,教育本身也更為本土居民服務,先得救近火,另一方面,僅僅佔據10%左右的國際學生,本就能為學校帶來高額的財政收入,沒理由放棄這一塊香餑餑。
直到2019年,哈佛和阿默思特學院紛紛將國際學生納入Need-Blind政策範疇,只對本土學生開放經濟援助的局面才被打破。
目前面向國際學生開放Need-Blind政策的學校僅9所,除聖母以外,還有普林斯頓、麻省理工、哈佛、耶魯、布朗、達特茅斯,文理學院有阿默思特學院、鮑登學院
這些大學直接表明「面向國際學生在內的所有學生」,相當於放棄了對國際學生學費的依賴,國際學生也能享受助學金資源。
這學校集中在藤校和TOP20綜合性大學和文理學院,其中藤校就有5所對全體學生實施Need-Blind政策。
此外還有一個特例波莫納學院,對「符合一定條件」的國際學生實施Need-Blind政策,比如美高就讀國際學生,那麼就在Need-Blind政策內,即美高國際學生如果申請經濟援助,則不影響錄取。
那麼這些政策,對中國學生錄取真的會有利好嗎?
拿到經濟援助的中國學生
先科普一個概念:
聊到Need-Blind政策,一定會提及的就是Financial Aid,也就是美國大學為學生提供經濟援助,值得提醒的是,有一批沒有進入Need-Blind名單的學生,如果學生足夠優秀,也會提供獎助學獎。
說實話,每年中國學生拿到的案例不多,但也不是沒有。每年我們也會看到很多喜報上顯示中國學生拿到了多少獎助學金,在申請結果出來的時候就會附在郵件裡。
這些都是沒有官宣國際學生開放Need-Blind政策的學校,但也有很多人性化的政策
比如紐大,雖然不屬於Need-Blind九校之列,但它針對年收入不超過100,000美元的新生家庭免交學費。國際學生符合條件也可享受學費全免,且國際學生申請經濟援助時不需要填寫FAFSA表格。
正如我們採訪的完美留學的許老師所說:
「如果申請者的實力遠高於常規錄取的學生,那麼大學為了吸引該學生入學,就算是Need-Aware政策也會考慮提供助學金。」
此外,Need-Blind大學的經濟援助也並非全包,也是有額度的,根據學生的真實經濟情況酌情給予。
嶼麓留學的餘濤老師對此做了個解釋:Need-Blind大學100%獎助學金入學,不是對所有人奉上全額獎學金,而是「100%的學生不會因為負擔不起,而不能來上學」。
學校會畫一條線,如家庭年收入8萬美元,低於這個數字,學校就給予學費全免;高於這個數字,學校會酌情負擔學費的部分比如80%,剩餘的還是由家庭自己承擔。
比如普林斯頓官宣今年起,家庭年收入低於10萬美元的家庭將無需支付學費和食宿費。即使家庭年收入高達30萬美元,也有可能獲得額外的經濟援助。
具體來看,學費和食宿費用為79090美元,申請經濟援助的學生平均可獲得70500美元的補助,相當於只需支付8590美元
麻省理工學院今年起家庭年收入低於14萬美元的學生無需支付學費,並可獲得額外的經濟援助。家庭年收入超過25萬美元的學生,將視具體情況獲得額外的經濟援助(例如家中有兩個或多個孩子同時上大學)。
按照2022-2023年的標準,獲得經濟援助的學生每年支出需要12715美元
哈佛今年起家庭年收入低於8.5萬美元的家庭無需支付教育費用,根據學生需求100%提供資助,資料顯示校內25%的學生獲得全獎,55%的學生獲得助學金
普林斯頓的Need-Blind政策
想要拿到獎助學獎該怎麼做?
那麼,對中國學生來說,想要進入兼具錄取率和價效比的TOP30大學,想要更容易拿到經濟援助,該怎麼做?
完美留學許老師教了我們一個方法:「按照自身實力來定」
若分為強、中等、弱三個實力梯度:
實力強的學生:集中申請Need-Blind學校,或其他頭部綜合大學如芝加哥大學和文理學院如卡爾頓學院,且可以拿排名20-40文理學院做保底,拿個半獎。
實力中等的學生:申請綜合大學拿到助學金的機率不大,只有少數可能,比如紐約大學,可以考慮把重心放到文理學院前20,且可以拿排名30-50的文理學院做保底;
實力弱的學生:不建議排名高的大學申請助學金,非常影響錄取機率,可能會出現全拒的情況,除非考慮排名較低的文理學院,排名40-60區間的

同時也可以考慮申請一些能提供大額榮譽獎學金的文理學院,榮譽獎學金不影響錄取機率,比如迪堡大學、聯合學院等,運氣好能拿到每年3-4萬美金的獎學金。另外,這類學生也可以考慮先去讀社群學院,然後轉學去當地的公立大學,整體費用比較低。
凱銀智夢的老師還提到一個方法:如果實力偏弱但需要獎助學金的學生,可以接受「調劑」
即TOP40水平的學生為了經濟援助,願意接受TOP60大學,那麼可以鎖定一些私立、對學生慷慨的大學。
但是,對於坊間傳聞「一些學校比如哈佛,申請經濟援助的學生更容易錄取」必須予以闢謠
嶼麓教育老師用了一個詞:倖存者偏差。經濟越是困難的學生,如果各方面都極為優秀,這種反差可能會更容易被招生官看到。
凱銀智夢老師也提到,畢竟哈佛每年就錄那麼幾個學生,而且是出了名的Need-Blind,所以相對來說經濟援助獲取比例也更高。
「但絕不是說申請經濟援助,就更容易錄取,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絡。」
哈佛的Need-Blind政策
不過Need-Blind真的對中國學生有利好嗎?
Zoomin的顧問老師提醒道:
國際學生申請經濟援助方面,實事求是就好。本質是理解美國大學為什麼需要國際學生,因為他們在乎國際學生在充斥白人的課堂裡能帶去新的觀點和視角,他們希望國際學生為校園多樣性做出貢獻。」
另一位希望匿名的顧問也有類似的觀點,甚至說得更直白:
美國大學這幾年悄悄「去中國化」,即平衡中國學生在國際學生中的比例,尤其是去中國化的中產,希望招收的除了精英外,還有更努力靠去美國大選來改變命運的階層。這也是為什麼中產爬藤越來越難的原因之一。
而面向國際學生的Need-Blind政策,實質上是為了吸引其他國家的國際生,以此提升國際生群體的多樣性。
如今年美國大學申請中,來自非洲迦納的比例大幅增長。
不過,機率低不代表0,至少這個視窗打開了,有了窗口才有進一步新的可能。
本文授權轉載自穀雨星球,邀你一起做內卷下的教育長期主義者
想要了解轉學?直接新增小助手諮詢就可以,或是點選下方【轉學評估】,瞭解自己真實實力。
 近期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