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走丟,加星標) 🌟

家長朋友,如果您的孩子正在 6 歲上下的年紀,不妨試試用這個問題點燃孩子的科學好奇: “寶貝,太陽如果‘嘭’地爆炸了,地球人多久後才能看到?”
若孩子的小腦袋卡殼了——千萬彆著急給答案!這是讓孩子理解宇宙和光速的絕佳機會。請點開下方的音訊,讓他試著聽一聽我對這個問題的解答。我會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帶他破解 “太陽爆炸延時警報”的秘密~
少年你好,我是你的專屬導遊汪詰。
咱們宇宙分館的第一個主題展廳,核心展品是“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不過,在這個核心展品旁邊,還放著其他一些相關的展品,它們能幫你更好地理解這個核心展品。
今天,我需要帶你看的第一個相關展品,有點特別,它和天文學家有關——更確切地說,是關於天文學家們一個聽起來有點奇怪的外號。
要說全世界最關心宇宙的是誰?那肯定是天文學家了。天文學家就是科學家裡面,專門研究太空、星星、宇宙這些學問的人。這些事情聽起來是不是很酷?可是啊,如果給天文學家起個外號,叫做“宇宙考古學家”,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可能並不會介意,甚至還會覺得,嗯,這個外號還真挺形象的。
這就有點奇怪了,對吧?天文學家,那都是仰望星空的人;而考古學家呢?那可是腳踏實地,有時候甚至還要“掘地三尺”——畢竟很多古墓、遺蹟都埋在地下深處,得挖出來才能研究。
你看,天文學家和考古學家,一個抬頭看天,一個低頭挖地,差別這麼大,為什麼天文學家們還會認同“宇宙考古學家”這個外號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的研究物件,某種意義上說,都屬於“歷史遺蹟”。只不過,考古學家研究的是地球上關於人類和自然的“過去”,而天文學家研究的是宇宙的“過去”。
你可能會有點疑惑:“不對吧?天文學家研究的不是太陽、月亮、星星、黑洞這些天體嗎?太陽每天都升起,晚上也總能看到月亮和星星,這些怎麼能算是‘遺蹟’呢?”
關於這一點啊,我就要告訴你一個在天文學裡非常重要,也非常基礎的知識了:不論是用肉眼還是望遠鏡,我們看到的所有天體,都不是它們此時此刻的樣子,而是它們過去的樣子。
就拿我們每天都能看到的太陽來說吧,我們看到的太陽,其實是 8 分 20 秒之前的太陽。也就是說,假如,只是假如啊,太陽突然“嘭”一下爆炸了,我們在地球上並不會立刻知道,要等上 8 分 20 秒,我們才能看到太陽炸開的景象。
為什麼會這樣呢?
🎧 如果孩子希望聽更多,請點選下方圖片👇
21 天免費暢聽,千萬別錯過!

專輯介紹
少年,你好!我是館長汪詰,歡迎踏入這座專屬於你的好奇心殿堂!在這座博物館裡,我將帶你用一整年的時間,穿越「宇宙館」「自然生命館」「人類文明館」「科學技術館」這四大主題場館,跨越 138 億年,感受一場從星塵到文明的科學大冒險!

科小秋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