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十娘|“瓊瑤現象”:文化遺產與道德評判

做公眾號裡的《紐約客》
戳藍字一鍵關注渡十娘
轉發也是一種肯定
文字| 李峴
編輯|渡十娘 

作者簡介
李峴:文學博士、美國中文作家協會主席、世界微短劇研究會會長。移民前在中國省級電視臺任電視劇責編和編劇11年,移民後任教於美國多所大學20年至退休。在美期間著有長篇小說《無處安放》《微時代VS青春祭》《跨過半敞開的國門》,文集《李峴視點》《感受真美國》《飄在美國》《美國律師說漢語》和多部理論專述。榮獲15個文學獎項。
“不要哭,不要傷心,不要為我難過。我已經‘翩然’的去了!‘翩然’是我最喜歡的兩個字,代表的是‘自主、自在、自由’的‘飛翔’,優美而‘輕盈’,我擺脫了逐漸讓我痛苦的軀殼,‘翩然’的化為雪花飛去了!”
2024年12月4日,當我讀到這段文字時,瓊瑤,這位華人家喻戶曉的名字,已如飛雪般翩然遠去。那一刻,我感慨萬千,幾乎是不假思索地寫下了這段文字——
此刻,驚聞瓊瑤去世,並且如此決絕,心中五味雜陳。我不會用“老師、大師、瓊瑤阿姨、瓊瑤奶奶”這樣的新增詞送她最後一程,因為“瓊瑤”兩個字已經是她一生最好的詮釋。一向不肯向歲月低頭的我,今天才意識到青春與我們而言,的確是一去不復返了——上世紀80年代……多麼恐怖的字眼,回首往事居然要推至上個世紀!那時,能讀中文的青少年有幾人沒有讀過瓊瑤的言情小說?有幾位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沒有嚮往過自己也能在 現實生活中演繹出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然而,曾經的“情聖”已經在生死麵前決絕地告別了人生,我們的心還能浪漫得起來嗎?
當此刻……當此刻……

              有如雪花與火花同時綻放

              我將飛向可以起舞的星河

86歲的瓊瑤,用一首詩解讀了自己的生死,如雪花消融,潤物無聲。她生前寫就的60多本書,在眾多的青春歲月裡,許多人的戀愛心情都如她筆下的《心有千千結》,因糾纏而美麗。《一簾幽夢》讓陽光灑滿年輕人青澀的夢想,在《窗外》想象著未來的可能。《彩雲飛》是一場青春的旅行,因懵懂而憧憬;《煙雨濛濛》裡的情感如《在水一方》看《月朦朧鳥朦朧》,帶著《一顆紅豆》的寄託,藏著深深的思念與希望。在青春如《燕兒在林梢》的夢想中飛翔,我們曾在她的故事王國裡,探索著生命的未知,感受《幾度夕陽紅》的純粹,以及《還珠格格》裡命運的起伏。《我是一片雲》似乎早已預示她會以今天的方式告別人間,留下我們感嘆《匆匆,太匆匆》的無語,《問斜陽》的《聚散兩依依》的不捨,在《雪花飄落之前》送她最後一程。《煙鎖重樓》,《蒼天有淚》,我們在每一個《庭院深深》的角落裡,祝福她在《星河》中《彩霞滿天》!
那些美得不可方物的瑤女郎們
…… ……
今天,是寫下以上文字的第五天,也是瓊瑤去世的第六天。而我,卻沒有從悼念文字中解脫出來,內心承受著別樣的煎熬——欲言又止,欲罷不能。
原以為那些與我同時代、曾在她的文字裡追逐過青春夢想的人,會像我一樣去追憶瓊瑤留下的文化遺產,未曾想在許多文字和影片中,卻裹挾著對86歲離世的著名作家的冷漠與苛責。
“輕生”——媒體用了這樣的詞語描述她的離去。“自我了斷”——有人毫不留情地這樣蓋棺論定。儘管社交媒體上不乏追憶與讚美,但文學圈兒裡卻惜字如金,似乎承認了瓊瑤被定義為通俗文學的成就,就貶低了自己的文學修養。網紅們為了吸引流量,甚至將宗教、靈魂和靈異現象,生拉硬扯地都要與“瓊瑤”二字連在一起。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當斯人已去,無法為自己辯解時,港臺一些電視媒體,爭相找出瓊瑤丈夫平鑫濤第一任妻子寫的回憶錄,翻出陳年往事,用“小三上位”來定義瓊瑤的一生。他們不去追憶一位文學巨匠的文化遺產,而是透過“紅色的窗簾和紅色的新衣”,在瓊瑤已經消逝的面頰上,雋刻出兩個醒目的紅字“小三”。
在這些冷漠與喧囂中,我真的不理解,為什麼瓊瑤與平鑫濤近於五十年相濡以沫的婚姻,都無法抵禦傳統道德上的攻擊?為什麼終其一生堅守愛情的純粹與浪漫的人,卻被後世解構為“小三文化”的始作俑者?為什麼21世紀邁入AI時代的華人社會,竟依然存在著“從一而終”的腐朽思想?為什麼對一位影響了幾代人的女作家的離世,不去討論她的文化遺產,而是用她的婚姻作道德評判去否定她的人格?
我自覺無權為瓊瑤辯駁,但是我可以為自己經歷過的時代見證:20世紀80年代,瓊瑤的作品給中國大陸的年輕人帶來一股清流,一場情感上的覺醒。她的小說為那時還年輕的我們打開了一扇窗,使我們從一個新的視角,開始審視自己的情感,追求真愛的可能。
我想大著膽子說一句:於我,瓊瑤的作品價值並非全在於小說本身的藝術性,更多的是它的文化符號。在那個視男女之愛為洪水猛獸的年代,她的作品對一代人來說是一場文化上的“救贖”。她以一己之力,透過自由、奔放的筆觸,用“山無稜、天地合,才敢與君絕”的氣魄,讓許多人重新審視自己的情感生活;用“你是風兒,我是沙”的浪漫,叩動了許多麻木的心靈。在她的筆下,許多女性都是有情感、有思想、有追求的個體,具有挑戰權威、質疑命運的個性。“月光下,我是一棵站立的樹;風雨中,我是一株不倒的竹”這種柔中帶剛、自成風骨的字句,如女性力量的宣言,被瓊瑤注入到許多作品中。她將這種獨立意識,融入到她書寫的角色中,讓書中的人物在不公的命運裡剛柔並濟,接受著生活的挑戰與磨難,最終實現自我。
瓊瑤的作品有其不可替代的影響力。她的文學遺產不論是俗是雅,都代表著一代代中華女性覺醒的記憶。即使是五十年前的“花邊新聞”,也無法抹去她在華語世界的影響力。
星河翩躚,雪花飛舞,瓊瑤已逝。
我們無需為瓊瑤的作品貼上任何標籤,更不必對她的人生輕易評判。她已用數十年的筆墨,為自己的人生作出了最好的註解;她用一生對愛情的堅信,為自己並不圓滿的婚姻留下了浪漫的一筆。既然她用“瓊瑤式”的文字撫慰過青澀年華的芸芸眾生,既然我們因她的書寫感嘆青春無悔,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還之以愛,去紀念一位耳熟能詳的“瓊瑤阿姨、瓊瑤奶奶、瓊瑤老師”的文學前輩呢?
透過“瓊瑤現象”,這個世界是多麼需要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和包容,讓不完美的人性多一些溫情——
無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
那個我…那個我…
始終追尋著日出與日落
相信人間有愛 初心如昨
這是我最後的選擇
這,是瓊瑤為世人留下的最後一筆精神財富——自強、自愛、自重,她已追求過。



做最好的公號  做更好的自己
電影節專題:
昨日更新:
關於心臟病這個無聲殺手‍‍‍‍‍‍‍‍‍‍
熱文連結:
帶著女兒去面試
我竟有些懷念那些外企的八卦
中大校慶,不是100年或136年的爭拗
告別瓊瑤:《一簾幽夢》翩然而醒,一個時代拉上帷幕
美國你好,歡迎來到反智時代
   2023熱文排行榜:
其他:
    讀完請點"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圖片 I 網路
整理 I 編輯 I 渡十娘
清單內容來自 I李峴
版權歸原作者 I 如有侵權 I 請聯絡刪除
生活中
總有些東西值得分享
·十·娘
DES
IGN
發現 I 家庭 I 樂趣
想每天與渡十孃親密接觸嗎?
喜歡?粉她!
有話想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