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留京孩子可以看的:展覽、電影、演出

在群裡看到家長說,假期到哪裡都人多,現在自己娃對旅遊的理解,就是找個地方有好酒店然後躺著。
我在記憶裡使勁搜尋,發現我家好像五一十一,基本都沒旅遊過。身處大城市雖然自然景色損失了,還是有很多文化福利的。
短說,你們懂,抓重點,說真話。
1
展覽
我自己考察了兩個。
一個是751裡頭一個角落,有個“度假太陽系”。
說是科普展,呃,就那樣,不如說是科普名義的遊樂場。有大屏有滑梯有風扇有電子狗。
大螢幕模擬的火星場面,孩子花錢可以搞個宇航員裝扮拍拍照,低齡寶寶拍出來很萌。
也有許多知識點展示,黑呼呼的場景,人一多還吵鬧,不太有學習氛圍。主辦方有講解知識,須另外付費,我覺得不大值。這根本不是學習的環境,那些知識不如買套書回家看。
就當環境奇特的遊樂場,不失為孩子開開心心的半天,畢竟門票也不貴,一大一小才99。
751的這個角落是兩個改造的小罐子,3D合影的館很多年了,別的內容一直沒搞起來,所以環境有點亂,這種亂,對城市孩子來說可能還挺難得。
這大屏現場看顆粒不夠,背景解說聲音很多餘,但,確實出片兒!
跑跑跳跳好空間
滑梯
大吹風機從地上不停吹出羽毛,不糾結知識的話,這裡頭可以瘋兩小時。
另外我去看了官園中國兒童中心,ANOBO合作辦的山海經主題的“一個世界之中國神話森林”藝術節。
我想消費者看過他們宣傳品依然會迷惑,這活動到底是啥?簡約說,還是遊樂場。
我喜歡的亮點,每個小朋友可以拿到一根樹枝,就是《山海經》裡的“迷轂”,在每一個藝術裝置的點位,用樹枝發生一些互動。我想沒有孩子會不喜歡這小魔法棒的設計。
兒童中心的院子本來就有滑梯啥的,加上新搭建的一些裝置,可以玩一圈,也可以休息。藝術節的“共創”部分是一種藝術教育的研究,基本上是對學校對機構的,但完成的作品也會陸陸續續加到展覽中。
“神話森林”展分兩種票,一種是家長自己帶孩子去的,一大一小138元,另一種有演員帶著,每個關卡的象徵意義能解釋得更多,演員也都有點嗨,這種是385一個娃。無論哪一種入場方式,都需要預約時間段,具體的去中國兒童中心的官網看。
藝術裝置裡有一些巧思,也有不夠精細的地方,這種共創藝術節可以說是“新物種”,主辦也在天天研究,不斷完善。
還有個建議,這活動有燈,可以傍晚再去,帶上飯盒,吃點東西等夜景。迪斯科球在樹林裡轉啊轉,小孩子一定喜歡。
記不住神獸名字,它後腿特別短,靠上半身支著。
跟我一起去的木馬老師,那個球形是可以打的。戶外裝置不是永久的,製造精緻程度有限,地上常常看得到線。
造字知識的小迷宮
入場拿到的神奇樹枝,內藏感應裝置,指向裝置以後會發聲發光啥的。沿途收集的能量就是小珠子,最後做手工用能量裝飾這根樹枝並帶回家。
這些小房子我喜歡,正好是孩子鑽的尺寸,三稜鏡可以在陽光下做出彩虹。
2
電影
假期電影供應品種還挺豐富的。
夢工廠新片《荒野機器人》無疑是兒童向電影裡的首選。影片前半段講流落荒島的機器人因為被小大雁認作媽媽,建立了責任,激發了感情,幽默、溫暖,特別好看。到後半段,故事卻走向了政治正確路線,實為可惜。
機器人到的荒島是有食物鏈的,寒冷的冬夜機器人救出所有動物並且約定,在保暖大屋裡所有動物都要暫停互相傷害——這挺好,烏托邦。
但是在機器文明入侵以後,這些動物同仇敵愾為了美好明天團結起來了,肉身戰勝了高科技,就很神話了。而被刪除所有記憶的機器人,卻因為有過親子之愛,保留了愛的記憶,埋下了叛逆的種子。

毫無道理啊朋友們,孩子不應該是傻白甜,技術也不是敵人。為了給續集留尾巴,簡直不講武德。
所以這個電影我是很糾結的,前半部分太可愛,後面結尾又腦殘。如果我娃還小,我會帶她去看,並且看了以後討論討論,幫助孩子建立批判性意識。
官方說,善良才是最重要的生存技巧,可是機器人的設定不是善良,只是服務,聽到命令就會服務,這是愛的基礎嗎?
說謊是機器有生命以後的必要技能嗎?(代表了自主意識?)
食物鏈的意義?
我想不同年齡會有不同年齡的反饋,會有意思。
《荒野機器人》畫法挺特別的,保留了一定程度的“二維”感覺和自然筆觸。畫面非常美好,動物可愛生動。
假期少年兒童們可看的電影還有幾個。喜歡古意的可選《只此青綠》,不是純舞劇,主要講《千里江山圖》的創作。希望讓孩子瞭解底層的,有《野孩子》。另外有個成龍的片子《熊貓計劃》,也許會是成龍最後一部作品了吧,特擔心這明星還能吸引現在的家長嗎,畢竟我自己都不太想看。《皮皮魯和魯西西》、《大頭兒子小頭爸爸》兩部脫胎於電視的大電影也同期上映,看排片並不樂觀。
最後,初中生以上,都看看《里斯本丸沉沒》吧!我看還有2%排片呢。往前翻,之前寫過,我看電影那天,6天票房才400多萬,現在已經3000多萬了,慢慢地逆勢依然堅持在銀幕上。
3
演出
演出跟展覽不一樣,等口碑出來,演出就快結束了。
但是有些演出,只要能買到票是必看的。
作為空巢老人,我安排了自己3號晚上去看天橋中心裡面小不點劇場的《千里走單騎》。
他們宣傳裡有很多賣點,臺上會出現好幾種不同的偶,有的複雜到需要28根線。故事來自傳統經典,關羽偶製作極其精美,繡娘一個月都繡不完。但是這都不是我的重點。
我的重點,是人,這個表演者,叫洪金雕,他是泉州木偶的朝聖者,繼承人,而這個小戲,是以他心路學習歷程為主線串聯的。
我不想錯過一個赤誠藝人自傳式的表演,人家走過一生的所學精華,就在一臺戲裡,這跟摘茶葉跋山涉水去找一棵古樹一樣珍貴。
很多人還以為木偶劇就是演員躲在幕布裡,只有偶在前臺,不是這樣的。演員是臺上重要的一部分,好演員有時隱身,有時同步,有時帶領。好演員能讓呼吸和情緒與偶合一。好演員是魔術師,讓你相信木偶都是有靈魂的。泉州木偶還有南音和唱腔,世界級文化遺產。
因為自己喜歡,也想喊朋友們來,有孩子帶孩子,沒孩子帶自己,相信我,大人看也值得,認識的朋友咱們更可以演出後坐會見一面,也算是假期聚會啦。
問劇院要了折扣,對外320,我們這裡買票270。
掃碼進,今天不是我們自己的接龍號,是官方連結。
3號晚上要喝咖啡聊天的跟我現場相認哦,別的場次也有。但是給我們的折扣票是限量的,人家票房原價還在賣呢。
最後
祝大家假期愉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