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0日,首期騰訊財經願景思享年會,本次活動以“以智提質 論達未來”為主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金刻羽出席並發表演講。本文來源:騰訊財經
本文轉載自:New Economist
金刻羽:全球化新正規化,新機遇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全球化新正規化:新機遇”。許多人認為,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推動,世界正走向“去風險化”和“去全球化”的道路。這是一個誤解,並沒有去全球化的跡象,而是全球化以一種新的方式在呈現。
事實上,早在地緣政治對全球經濟格局產生重要影響之前,傳統貿易的下降趨勢就已顯現。
全球貿易(佔全球GDP的比重)在2008年已經達到峰值,而全球供應鏈貿易則在2012年見頂。這並非因為特朗普的首任總統任期或地緣政治,而是由最新技術驅動的新型連線方式的發展所致。
一、全球化歷程與貿易峰值
20 世紀後半葉,隨著交通運輸和通訊技術的進步,全球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貿易和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全球價值鏈深度整合。根據 Antras (2024) 的研究,製造業碎片化趨勢自 2012 年以來日益明顯。貿易壁壘、地緣政治風險等因素導致企業重新考慮供應鏈佈局,將生產環節分散到多個國家。例如,幻燈片展示了世界主要製造業經濟體的分佈,中國佔據著絕對優勢,生產規模超過接下來 9 個國家的總和。這種情況下,如何將供應鏈本地化成為企業面臨的一大挑戰。自動化的發展也導致勞動力成本下降,非貿易品增加,進一步推動了生產環節的本地化趨勢。
而 “去全球化”和“遠離中國去風險化”依然是幻想。中國對美國的依賴正在減少,但反過來卻並非如此。七國集團(G7)國家的情況也類似:自2000年以來,它們對中國供應鏈貿易的依賴程度已增加了4到5倍。美國對中國的依賴也在繼續增加。但是中國對他們的依賴是急劇減少的。雖然大家都是在強調去風險化,中國實際上也在去風險化,但這些國家對中國的依賴沒有減少,而是在增加。
這並不令人意外,中國佔全球製造業總產出的三分之一以上。在這種工業規模下,想要“本地化”這些產能幾乎是不可能的。
二、服務貿易興起
未來一個很大的機會就是服務業貿易,服務業貿易從1998年到現在漲了15倍,以這樣的趨勢下來,未來幾十年超過50%的貿易都是服務業貿易,而不是傳統的貿易。現在這個趨勢有可能加速的原因,是大語言模型的興起,以及人工智慧和數字技能進步。
儘管貿易峰值現象出現,但全球化並未停滯,而是呈現出新的特徵,即服務貿易的興起。
從“零部件”的跨境流動驅動全球價值鏈的繁榮,到“辦公室”的流動——遠端工作和服務貿易正在逐步取代傳統供應鏈。
想象一下,過去三十年間,為組裝一架波音飛機,約有400萬個零部件跨越國界流動。這是過去的全球化故事。而現在,設想建築公司可以隨時僱傭世界各地的設計師工作,或者中國工程師可以被全球企業聘用,而語言障礙不再是問題。我們將迎來一個全新的世界——人力資源、會計、金融、物流、IT、設計和培訓等服務,都可以在全球範圍內進行自由交易。事實上,在美國、法國和英國等國家,中介服務或企業對企業(B2B)服務目前已佔GDP的30%-40%。但這些工作完全可以由任何地方的人來完成。
服務貿易在全球貿易中的比重不斷上升,ICT 技術的爆炸式發展推動了服務貿易的增長。根據幻燈片資料顯示,服務貿易佔全球貿易的 25%。服務貿易的增長速度遠超商品貿易,並且服務行業的工作崗位擁有更高的全要素生產率增長。
自1998年以來,服務貿易的價值增長了15倍,以此趨勢持續下去,在未來幾十年裡,全球貿易的一半以上可能都將由服務構成。而這種轉變的速度可能還會加快,因為大語言模型(LLMs)的興起,以及人工智慧和數字技術的進步,不僅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還讓無縫交流和翻譯成為可能,使國界的重要性進一步降低。事實表明,並沒有所謂的“去全球化”,只是全球化換了一種形式而已。
三、服務貿易興起的原因
服務貿易興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貿易壁壘更高:與商品貿易相比,服務貿易面臨著更高的貿易壁壘,例如簽證限制、資料流動限制等。
技術驅動: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降低了服務貿易的門檻,例如遠端辦公、自動化服務等。
需求旺盛:富裕國家對服務的需求巨大,而新興市場擁有龐大的服務供給能力。
全球價值鏈重構:隨著全球價值鏈重構,服務貿易在中間產品貿易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四、服務貿易的未來趨勢
展望未來,服務貿易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併成為全球化的主要驅動力。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發展趨勢:
數字服務貿易將快速增長: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數字技術的發展將推動數字服務貿易的快速增長。
服務外包將更加普遍:企業將更加傾向於將非核心業務外包給其他國家,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服務貿易規則將不斷完善:各國將加強服務貿易規則的制定和協調,以促進服務貿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五、對中國的啟示
一方面,服務貿易的興起為中國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中國應抓住服務貿易發展的機遇,推動服務業開放,提升服務貿易競爭力,並積極參與服務貿易規則的制定。
另一方面,面對貿易戰的挑戰,中國企業採取了多種應對策略:
全球擴張:中國企業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將出口目的地從美國轉向其他地區,例如墨西哥、越南、歐盟和韓國等。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額每年增長11%,中國企業也在積極拓展東南亞、墨西哥和非洲等市場。
產業升級:中國企業將貿易戰視為轉型升級的契機,加大對高技術產業的投資,例如電池、電動汽車、太陽能等。資料顯示,2019年至2022年間,五個行業的出口增長了190%到700%,中國在全球出口中的份額已恢復到貿易戰前的水平,並且仍在上升。
供應鏈最佳化:中國企業積極最佳化供應鏈,將生產環節轉移到越南、泰國和馬來西亞等低成本地區,以規避美國關稅,並利用區域貿易協定降低成本。
人民幣國際化:中國企業加強與貿易伙伴的合作,推動人民幣在跨境貿易中的使用,以降低對美元的依賴。
六、結語
我最後的結語就是擁抱競爭,堅持開放,堅持引進最新的技術,才能夠達到我們所有經濟目標,包括綠色轉型和維持中國在全球能夠抓住機會的,最重要的一個因素。
全球化新正規化下,服務貿易的興起將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中國應積極適應全球化新趨勢,抓住服務貿易發展的機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雖然貿易戰提高了企業的成本,並增加了貿易的不確定性,但是貿易戰也推動了中國企業進行轉型升級,並加速了其國際化程序。
未來,中國企業將繼續保持全球化發展勢頭,並呈現出以下趨勢:
數字化:中國企業將加大對數字技術的投入,推動數字服務貿易的發展。
綠色化:中國企業將積極發展綠色經濟,推動可持續發展。
區域化:中國企業將加強與周邊國家的合作,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
在全球實力版圖(技術、政治、地緣政治和人口結構等)劇烈變化之際,關鍵在於抓住機遇。為此,中國需要保持開放與聯通,並在發達世界許多國家拒絕甚至畏懼競爭時,主動擁抱競爭,發揮自己的優勢。
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