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吳文化博物館開啟以“樹”為引的蘇州觀察之旅,耗時兩年,將對蘇州2307株古樹的觀察凝結成《樹碑立傳:吳中古樹名木的故事》特別展覽呈現於大眾視野。城市隨機觀察第8期,跟隨@吳文化博物館,踏上蘇州尋樹之旅。
“蘇州尋樹地圖”
據蘇州市園林局的最新統計,蘇州全市現存2307株古樹,栽植在宅院、園林,紮根於曠野、島嶼,生長在街頭巷尾、橋頭岸邊,與每一代蘇州人相依相伴。古樹的年輪與斑駁,記錄著蘇州自漢代以來的悠久歷史。

東山北望嶺下村西漢時期栽植的銀杏

吳冠中1974年《漢柏寫生原稿》與東海時期栽植的光福司徒廟漢柏
2022年,吳文化博物館《樹碑立傳》專案啟動。耗時兩年時間,對2307株古樹中的400餘株古樹(群)開展10000公里以上的田野調查,同步進行31篇一手資料的考察、考證工作。展覽階段,與17位青年藝術家合作,以繪畫、立體裝置等形式,全方位講述古樹和它們背後的蘇州歷史文化故事。

藝術家黃陵野鶴以網師園內樹齡930年的圓柏為原型創作的系列繪畫作品《夢華錄》

藝術家施皓敏以陰山島樹齡1000年以上的樟樹為原型創作的亞克力立體裝置《古樟之鏡》
選取蘇州市內知名度較高、可達性較強的104個地點的314株古樹形成《樹碑立傳:吳中古樹名木的故事》特別展覽,並從中選取部分樹木組成《蘇州尋樹地圖》,打造一條以“樹”為線索的蘇州城市觀察路線。

蘇州尋樹地圖
文章篇幅有限,我們從其中選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四棵樹帶大家開啟蘇州的尋樹之旅。
樟樹:是樹,也是公共空間

陰山島島邊樟樹
樟樹在南方並不稀奇,最大的特點就是樹身龐大,高冠數十米,能夠遮蔽一方。在蘇州的歷史上,樟樹常作為村內公共空間而存在。洞庭西山北面的陰山島上,一棵千年古樟位於島邊水際之處。據居民所說,古樟在抗戰時期曾遭日軍登島砍伐,當時的島民為保護古樟便掏空樹幹、填充石料,島民守護古樟的傳說傳遞著歷代島民對古樟的熱愛。

陰山島俯拍圖

陰山島上的千年古樟
這棵樟樹下懸掛有“古樟議事處”的牌子,說明島民曾在此聚集議事;1964年建造的烈士紀念碑也選址於此,具有公共性的紀念碑設立於此,暗示著古樟所在地正是村內人員流動性極強的公共空間。

掛有“古樟議事處”牌子和旁邊設有“烈士紀念碑”的古樟樹下現仍有居民聚集

《樹碑立傳》團隊考察千年古樟的手繪稿
孩兒蓮:外來樹種的留存奇蹟

雕花樓孩兒蓮及紫薇
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左右,時任雲南臨安府河西縣知縣的翁天章以移植孩兒蓮為由返回家鄉蘇州東山。孩兒蓮原本生長在雲南的西南邊陲地區,在翁天章移植孩兒蓮前,蘇州並無此樹。
20世紀中葉,雲南地區的孩兒蓮絕跡。幸運的是,翁天章從雲南帶回蘇州的孩兒蓮得以留存——1977年冬,北京林業大學學生顏世和在東山果研所實習,注意到這棵葉有奇特芳香的古樹,經查閱大量史料、走訪相關人士,並對實物進行長期觀察、考證,最終確認這棵古樹就是孩兒蓮。如今,孩兒蓮仍在東山雕花樓恣意生長,蘇州能夠留存外來樹種實屬意外之喜。

《東山雕花樓孩兒蓮》

東山雕花樓現存的孩兒蓮近景
白皮松:家宅相守的古樹

春熙堂白皮松
清乾隆年間,商人致富後修建宅院是一種風氣,春熙堂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拔地而起的。
春熙堂的書房建造於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書房後有一個小巧玲瓏的花園。這裡植有一棵雪枝翠葉、蒼勁高聳的白皮松。兩百餘年後,人去堂空,園內略顯雜亂斑駁,唯有白皮松亭亭而立,靜靜地迎接一批又一批觀賞者,就像曾經迎接春熙堂的擁有者一般。

春熙堂俯瞰圖,中間即為白皮松

春熙堂白皮松近景
銀杏:民眾信仰的承載

“白沙村噹噹石銀杏群”
除了記載在史料中的古樹以外,還有一些古樹參與到了歷代民眾的生活之中。雖無詳細記載,但燻黑的樹幹或許意味著曾有居民慣常在樹下焚燒紙錢,才能留下古樹與居民信仰相互作用的痕跡。
陸巷白沙村的關帝廟後側,有一棵樹齡772年的銀杏樹,一樹一廟相映成趣,滿眼金黃。高挑的樹幹向四周延伸,為廟宇遮風擋雨,也像“守護神”一般守護著村民們。

與古樹相映成趣的關帝廟

關帝廟旁直通銀杏樹的石階
城市變遷的“見證樹”
在重視園林造景的蘇州,古樹的存在往往依託於古建築、古寺廟或古村落,作為空間造景的“加分項”而存在,但蘇州人對“樹”的喜愛也是流淌在血液裡的。20世紀90年代初,蘇州園林局開始逐步推進古樹名木的普查、登記和掛牌工作,讓每一棵古樹都能得到明確的標識和保護,也方便公眾瞭解和關注這些珍貴的自然遺產。

古樹名木名牌
以“樹”為引觀察城市是因為在觀察人類生存痕跡的同時,也應該觀察植物生存的痕跡。因此,《樹碑立傳》希望能夠引導大家將一部分目光和注意力分給與城市同期誕生、見證變遷的古樹,因為它們記載著樹旁發生過的所有關於時代、社會和人的故事。在繁華的城市或是靜謐的郊外,都可以踏上“尋樹之旅”,體會歷史痕跡的緩緩流淌。

樹碑立傳-姑蘇線

樹碑立傳-光福線
目前,《蘇州尋樹地圖》和《樹碑立傳:吳中古樹名木的故事》讀物已面向公眾開放。《樹碑立傳》展出的藝術品在吳文化博物館的公共區域進行長期展覽,巡展也在計劃之中,可以持續關注@吳文化博物館的相關資訊。
留言說說你和樹的故事
我們將抽出 1 位朋友
送出《樹碑立傳》展覽定製明信片2張!

點選“閱讀原文”進入豆瓣-友鄰moment檢視本期合集內容
©️內容及圖片授權:@吳文化博物館(圖片攝影-葛楚天、周緣、王銘鈺;設計-王妤文;繪圖-斑斑)
©️專欄介紹圖設計:@文明向上
©️轉載: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友鄰moment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絡作者(郵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