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春:一年四季春為首,莫負人間好時光

2025.02.03 星期一
正月初六
乙巳年【蛇年】
立春
立春,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也是一年四時之始。時至立春,在我國的北迴歸線(黃赤交角)及其以南一帶,可以明顯感覺到早春的氣息。
北京時間2月3日22時10分,
迎來“立春”節氣。
歲之輪迴,由此而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描述:
“立,建始也。五行之氣往者過來者續於此。
而春木之氣始至,故謂之立也。”
意思是說,
天地陰陽之氣的繼往開來由立春開始,
春木之氣,
也就是消融冰凍、催生萬物的陽氣。
這便是立春的力量,
這便是春天的本質。
立春至,
終而有始,永珍更新,
“從此雪消風自軟,梅花合讓柳條新。”
願我們在這美好的時光裡,
不負自己,
不負春光。
立  春
物  候
             Beginning of Spring          
古代將立春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
組圖誰最中國

東風解凍丨立春後第一個五日,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

蜇蟲始振丨第二個五日,蜇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甦醒。
魚陟負冰丨第三個五日,河裡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

立  春
習 俗
             Beginning of Spring          
打春:為的是生計 圖的是豐年 
“報春”聲聲,“打春”鞭鞭。“打春牛”也是立春的古老民俗,盛行於唐、宋兩代,意在鼓勵農耕、發展生產。人們在立春日,用泥土塑製成肚子裡塞滿五穀的土牛,向春牛叩頭後把春牛打碎。大家一擁而上,把穀粒和春牛搶回家,藉此希望今年能有個好收成。
打春,盛行於唐、宋兩代,最早來自皇宮,是民俗文化的重要內容。古時農業靠天吃飯,一家老小全指著老天爺,因此賦予了立春民俗以祈禱之義。比如,山東民間要把土牛打碎,人們爭搶春牛土,謂之搶春,以搶得牛頭為吉利。浙江地區迎春牛時,依次向春牛叩頭。拜畢,百姓一擁而上,將春牛弄碎,搶春牛泥土回家,撒在牛欄內。今天,絕大部分農村已經沒有這項習俗了,農業生產早已科學化了,與打春習俗相關的舞春牛、鬧春牛等民俗活動已經失去了科學意義,卻成為了一種藝術形式,供人欣賞。
咬春:古時養生術 今日健康經
都說吃了立春飯,一天暖一天,立春這一天怎麼少得了“春盤”。雖然不同年代的春盤略有不同,但生菜、蘿蔔絲、韭菜依然是春盤的“看家菜”。立春“咬春”,把春天的各色味道都捲進餅裡,用極薄的麵皮包裹上新鮮的時令蔬菜,捲成卷蒸熟或者油炸,細品“咬春”,滿口都是春的味道。咬春,咬的是心情,更埋下一年吃得了苦的韌勁兒。
立春在南方流行吃春捲,街市上都有不少叫賣春捲的小販。此處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過去認為咬春就是吃蘿蔔,其實也包括吃春餅;二是所謂討春,就是迎春之意。為什麼要吃蘿蔔呢?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實咬春並不限於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氣,使人保持青春不老。五辛盤是由五種辛辣食物組成,用蔥、蒜、椒、姜、芥等調和而成,作為就餐的調味品。
迎春:祈求吉來到 今古同一心
最初的迎春活動,主要是國家祀典,後來發展為民間的活動,後者要簡單並有趣得多,如貼宜春帖、掛春幡等。春天到了,給門壁上張貼宜春字畫,這種風俗在唐代就有。在江南地區,立春日要在門上貼上“迎春春來,接福福到”的字樣。立春正時一到,舊時江浙一帶的人家還要“焜春”:將樟樹根片或風乾的樟樹枝點燃,一個房間一個房間地“焜”過去,每個房間都瀰漫著樟樹的芳香菸氣。“焜春”的煙氣是引領春天到來的訊號。頃刻之間,堂前屋後,衣櫃櫥下,庭樹房櫳,都是春的氣息。內地民眾的迎春方式很不一樣,比如戴春雞,這是陝西銅川一帶人民的古老風俗。立春日,母親製作一個約3釐米長的公雞縫在小孩帽子的頂端,以“雞”喻“吉”,表示祝願“春吉(雞)”。

遊春:開始踏青的訊號
迎春報喜後開始遊春,遊春(探春)民間的一種遊行。各村各社的鑼鼓隊和儀仗隊走在前邊,由四人或八人抬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後邊。邊走邊舞,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遊行的隊伍浩浩蕩蕩,十分壯觀。遊遍周圍村莊,大街小巷。遊春的隊伍進入春場(檢閱場地)後,繞場遊兩圈,然後各自列隊站在安排的場地上。
此時,恭請知縣老爺入春棚安坐,舉行報春儀式。按傳統的風俗,設有報春臺,身著奇裝異服的報子,手執紅黃各色彩旗,上場第一報——“風調雨順”,群眾同聲呼應;第二報——“五穀豐登”,群眾亦同聲呼應;第三報——“國泰民安”,群眾再同聲呼應。每來報者均有賞。這次遊春之後就是可以開始踏青的訊號,一直到端午之間都是遊春的好時候。 
立  春
養  生
             Beginning of Spring          
順應自然:立春之後,陽氣升發、萬物始生。順應春天的特點,健康養生需注意保護陽氣。保護陽氣,要從飲食、起居、心理和運動等方面進行養生。在春季精神養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懷憂鬱,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初春時節不宜過快減少衣著,露出身體。《千金要方》主張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

注意保暖:立春時節,雖然天氣開始慢慢回暖,但早晚溫差仍然很大,我們一方面應當及時關注最新發布的天氣預報和預警資訊,為出行提供指導;另一方面,在大部分地區,也要注意保暖。民間俗語“春捂秋凍”是有一定道理的,注意保暖可以讓我們的身體對多變的天氣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大家可用多層穿衣法來應對天氣變化,保護身體健康。
注意防疾:俗語說“百草回芽,百病引發”,春天萬物萌動,也滋生細菌、病毒等病源微生物的繁殖和傳播。所以春天應特別注意講衛生,防蟲害,多開窗通風,防止疾病發生。春季的氣候特點是以風氣為主令。在早春,主要是風寒邪氣致病,而到了晚春以後,是以風溫邪氣致病。所以,春天都為風邪致病。《黃帝內經》說:“風者,百病之始。”因為其他幾種邪氣是藉助於風氣侵入人體的,像寒邪、熱邪、溼邪等。
飲食調養:春季人體新陳代謝開始旺盛,飲食宜選用辛、甘、微溫之品。春季飲食養生應避免吃油膩生冷食物,多吃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和新鮮蔬菜。春天是肝旺之時,應多吃一些味甘性平,且富含蛋白質、糖類、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
立  春
詩  詞
             Beginning of Spring          
立春
【唐·杜甫】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纖手送青絲。
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
此身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
立春
【宋·陸游】
紹熙又見四番春,春日春盤節物新。
獨酌三杯愁對影,例添一歲老催人。
菊芽冒土如爭出,柳色搖村已漸勻。
身是蘭亭山下客,未容逸少擅清真。

從此陽春應有腳,
百花富貴草精神。
今日立春,
冬去春至,
山河無恙,世間皆安,
三餐茶飯,四季衣裳,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春節假期接近尾聲,
也祝願大家在新一年的生活裡,

事事順心,

得償所願!

— THE END —
☀部分圖片源自網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