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
幾年,要說國產科幻最出圈的事件,莫過於劉慈欣憑《三體》拿到了雨果獎。
當鮮花和掌聲都集中在了大劉身上時,一個幕後大功臣卻被忽略了:
他就是《三體》的英文版譯者劉宇昆。
正因為他優美的英文翻譯,才能讓《三體》在歐美文壇遇神殺神,遇佛殺佛。
讀叔翻了翻這位的履歷,才發現他竟然也是科幻圈赫赫有名的大佬。
早在2012年,劉宇昆就憑《手中紙,心中愛》,橫掃全球眾多科幻獎項。
科幻領域的兩個最高獎項,雨果獎和星雲獎,也被他納入囊中。

今天,讀叔就給大家介紹一本他的短篇小說集——《殺敵演算法》,讓大家看看這位把中國科幻帶到世界舞臺的大佬,到底有多厲害。


史上最強的平板
一開篇,劉宇昆就寫了一個極其犀利的故事《mMod》,其風格百變,讓人拍案叫絕。
mMod就像是未來世界的高科技Kindle。
它不僅有高重新整理率的護眼電紙屏,還配有最先進的人體工學設計,讓人一摸就愛不釋手。
根據它的發明者說,這臺裝置配備了最先進的人工智慧,極具人性,能引領人們的生活方式。
主角雷蒙德很幸運,作為一個典型的文青,被邀請試用這最新版的閱讀裝置。
如果連熱愛紙質書的他,都會對mMod上癮,那就證明這個產品百分百成功了。

剛開始,雷蒙德欣然接受了這個挑戰。
他相信,沒有什麼比得上紙質書的幽幽墨香。
然而,事情漸漸變了樣。
mMod上的人工智慧調整出了性感的聲音,正中他的胃口。
它可以和他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雷蒙德丟擲的每一個梗,它都能完美接住,簡直就是最佳的閱讀伴侶。
不僅如此,這個人工智慧還對雷蒙德的閱讀品味大加讚賞,讓雷蒙德有一種找到了知音的感覺。
漸漸地,雷蒙德變得越來越離不開mMod,甚至帶著它一起上床,聊到入睡為止。
然而,這一切都是資本主義的詭計。
在這個過程中,mMod一直在推銷自家公司的產品。不知不覺,雷蒙德已經買下了他家出版的全線書籍。
不僅如此,在mMod瞭解到雷蒙德有攝影的愛好之後,更是殷勤、不斷地安利各種攝影小技巧,讚美他的作品。
很久沒有人對雷蒙德的藝術追求這麼上心了,一個感動之下,他買下了一套昂貴的廣角鏡頭。
mMod成了高科技版的李佳琦,讓人買買買,剁手到天明。

等到家裡人終於發現不對頭,強行將mMod從雷蒙德手上拿走的時候,雷蒙德崩潰了。
痛哭之後,他決定,哪怕上刀山下火海,也要找回自己的“靈魂伴侶”……
看到這裡,讀叔幾乎嚇得要把手上的Kindle丟下床。
不得不說,閱讀雖好,可不要上癮啊!

考古外星文明,一場詭異的冒險
在短篇之一《資訊》中,主角詹姆斯是一個宇宙考古學家,他的工作是研究宇宙中的各種文明。
這次,他帶著女兒麥吉,要去一個非常發達的文明世界。
早在兩萬多年前,這個世界因為水資源枯竭、戰爭連連而隕滅。
但奇怪的是,戰爭明明徹底摧毀了這個文明,但卻有一個“星球”倖存了下來。
雖然原住民早已逝去,上面的建築卻完好如初。
這個疑點,讓充滿探險精神的詹姆斯激動不已。

一落地,星球上滿目黃沙。
沙漠中屹立著詭異的石碑,上面刻滿了重複的文字。
這讓詹姆斯頭疼了起來。
他想盡辦法,也不知道這幾個字是什麼意思。
更加難上加難的是,這個偌大的星球上竟然只有一座城市。
而且這座城市只有環形道路,一圈又一圈的同心圓,這意味著一環永遠沒有辦法抵達二環。
但正當詹姆斯絞盡腦汁想解開這個謎題的時候,詭異的事情發生了:
父女倆開始出現眩暈、幻覺,甚至嘔吐……
為了減輕父親的壓力,勇敢的麥吉瞞著父親,獨自走到了城市的深處。
一路上,她找到了各種詭異的寶石,高興地想著:這也許就是破譯這個文明的關鍵。
然而,她的眩暈也越來越嚴重。正當她想往回走的時候,竟還吐出了一口鮮血,暈倒在地。
當詹姆斯趕到時,也已為時太晚,女兒早已不省人事。更慘的是,連他自己也開始支撐不住了……
他們的幻覺從何而來?
這些奇怪的建築又是如何熬過了兩萬多年,卻依然屹立不倒?
那些重複的文字又有著什麼樣的含義?
你能猜得到嗎?

你願意永生嗎
在所有故事中,讀叔最喜歡的是這篇帶有哲思的《人之濤》。
故事中的地球自然資源即將枯竭,必須開始探索宇宙,於是向外派出了殖民飛船,到新地球上生活。
主角麥琪就是殖民者中的一員。
這群殖民者抱著必死的信念,為人類尋找新希望。
但偶然間,一個來自地球的訊息動搖了他們的決心:
地球上的人類找到了科技突破口,發明了永生之術,並把相關技術教給了他們。
這並不是地球上的人類好心惦記著這群遠征的殖民者。永生之術的發明,讓地球的資源更加緊張,人類必須走出搖籃。
而麥琪一行人就是最好的實驗品,讓地球上的人類看看永生的星際旅行是否可能。
是選擇永生,還是奔赴死亡?
飛船上爆發了激烈的討論。
因為飛船上的資源本是按著人口精心計算的,連一滴多餘的水都沒有。
這也就意味著飛船上能養活的人是有限的,有一個人選擇永生,有一個人選擇養育孩子,那麼就有一個人必須死亡。
更可怕的是,選擇了永生之後,還得在這飛船上苦熬四百年。
這樣的經歷有如坐牢,對人的心理將是重創。
經歷這一切的人,還能保留原來的人性嗎?

麥琪選了永生,熬過了四百年的艱苦歲月,終於抵達了新地球。
奇怪的是,本該空無一人的新地球,卻有“外星人”來迎接他們。
而且這些“外星人”全身都是金屬,長得奇形怪狀。
但這些金屬竟然能組成一張詭異的人臉。
他們竟然也是人類。
在麥琪等人出發很久後,他們也踏上了殖民的道路。
由於新飛船速度更快,幾個世紀前,他們就超過了麥琪一行,並一直在這裡等他們的到來。
後出發的殖民者,帶著更先進的技術。
這讓麥琪一行人的付出似乎變得毫無意義。
不僅如此,他們現在還歡迎麥琪這些“古早人類”進行“進化”:
脫離肉體,和他們一樣,成為無堅不摧的機器人。
新人類把自己的思維融進量子計算機,拋棄了七情六慾,換來了高速的思維和海量的知識。
從某種意義上講,他們不再是人,而只是大型量子計算機的零件罷了。

麥琪愣住了:
面前的這些“人”,真的算是她的同類嗎?
故事仍在繼續,科技越來越發達,人類一步一步進化成我們現在難以想象的樣子。
他們呼風喚雨,無所不能。
但科技饋贈的禮物都暗自標好了價格,人類要為這種進化付出什麼代價?
看完這個細思極恐的故事,讀叔久久不能平靜。

這本《殺敵演算法》,篇篇故事風格迥異,但都直指人心。
就像豆瓣網友(@銀河潛者)所說:
“這本書一步步推向哲思與情感的高潮,就像蓄積了沒有聲音的洪流,太優美,太動人了。”
對於劉宇昆的作品,日本科幻立原透耶更是曾公開表示:
“在世界範圍,日本科幻不如中國科幻有影響力,是因為我們沒有劉宇昆。”

而讀完這本書的讀叔,也終於懂了日本人的羨慕嫉妒恨。
就連劉慈欣自己都說:
“劉宇昆的文字,很可貴地做到了將文學詩意和科幻詩意融合統一,是科幻文學中不可替代的存在。”
在這本書的後記中,劉宇昆寫下了他寫作的初衷:
所有的這些故事,都是為了回答一個問題:
在前所未有的技術發展面前,我們應該如何重新定義人性?
而這個問題,我們急需回答。
不管是高科技的Kindle,還是探索星辰大海,已經離我們不再遙遠。
你怎麼看書中描寫的那個未來呢?
歡迎來評論區和讀叔聊聊。

一分鐘推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