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火爆的另一面:有人賣課賺錢、有人山寨成“瘋”

來源|中國經營報 
記者|秦梟
近期,DeepSeek風光無限,上線一週的時間,其使用者就突破1.25億,在AI產品日活總榜中僅次於OpenAI 旗下的ChatGPT,在國內則已超越豆包。與此同時,從雲服務提供商、晶片製造商、應用端巨頭、汽車製造商再到電信運營商,DeepSeek的“朋友圈”仍在持續擴充套件,那些錯失早期投資機會的創投機構也踏破了DeepSeek的門檻。
然而,當資本還在追求投資機會,AI公司還在探索商業化路徑,技術開發者還在忙著更新迭代之際,殊不知網際網路上已經有人利用DeepSeek開始“賺錢”了。
近日,《中國經營報》記者經過調查發現,但凡與DeepSeek“沾親帶故”,從賣使用課程和關鍵詞,到用DeepSeek為自己的工作賦能,再到用DeepSeek炒股、賺錢的應用程式、公眾號或者教學課程,都在變現,並且獲得了不俗的收益。
利用焦慮“販賣”知識
從元宇宙到ChatGPT,再到DeepSeek,每當新技術爆火時,賣課、賣服務的“中間商”便會賺得盆滿缽滿。
“當遲鈍的人還在調戲DeepSeek、用DeepSeek玩梗的時候,精明的人已經開始用DeepSeek 賺錢了。”在一個關於“如何用DeepSeek賺大錢”的課程裡,記者看到了這樣的一句話。
記者登入某知識付費社群平臺看到,與DeepSeek相關的課程數不勝數,最高價賣到了599元,最低的也要50元。這些課程的作者大多“聲名顯赫”,或者自稱從網際網路大廠離職、或者自稱天使投資人、抑或初創公司的CEO。記者統計發現,加入這些課程的人多則數萬人,少則數百人。
記者在該社群中看到,付費成員超8000名,入群付費價格也從52元一路漲到62元,按最低售價估算,收入已超40萬元。
上述課程內容主要包括DeepSeek使用方法,DeepSeek能做什麼,如辦公、資料分析等。記者發現,和大多數課程類似,該課程也從最基礎的登入開始,然後便是介紹如何向DeepSeek提問,隨後大部分的內容基本與DeepSeek無關了。
記者注意到,在部分付費課程的售後評價中,有使用者覺得課程很實用,幫助很大。但也有使用者覺得課程質量參差不一,內容雞肋。一位該課程的使用者告訴記者:“如果你是對大模型一無所知看看還行,但現在大部分的內容能在網上搜得到,而且很多免費教,不必花錢來學這個。”
除了一些“廉價”的具體方法之外,在一些電商平臺上,還會銷售DeepSeek“本地部署”的方法。所謂的本地部署,簡單來說就是不用聯網就可以流暢地使用DeepSeek,這種模式下,商家一般打包出售“安裝包 + 教程 + 提示詞”,其價格數十元不等,如果需要一對一的服務,還需要加價。
記者查閱DeepSeek官方檔案顯示,DeepSeek本身為開源大模型,因此是允許本地部署服務,但僅限於個人,如果涉及商業銷售和牟利,就可能涉嫌觸犯法律。
數碼愛好者史航告訴記者,由於本地部署時所有計算都發生在本地,無須網路請求,因此推理速度完全取決於使用者自己的裝置計算效能。“本地部署實際上相對簡單,但大多數人使用的是‘閹割版’,要是這樣的話,還不如直接使用App。如果要想使用完整版的DeepSeek R1 ,最低的配置都需要4090(24GB)顯示卡 CPU 16核以上,記憶體64GB以上,硬碟30GB,這一套配置得好幾萬塊錢,且沒有辦法保證收益,如果給其他人用,那你還要擴充套件頻寬、硬體等,不值當。”史航說。
軒睿基金總經理蓋宏表示,從ChatGPT的興起到Sora,再到DeepSeek,之所以能被投機分子利用,實際上是他們在利用資訊差、焦慮和流量來收割消費者。在大家熱議的時候,消費者應該對新技術有個客觀的瞭解,保持理性。有些人還沒開始使用DeepSeek,就輕易相信那些賣課的人。其實,AI大模型是工作和生活中很好的助手,但不是什麼都能做。與其聽信那些說用DeepSeek就能“不費勁賺錢”的空話,不如多瞭解一些AI的基本知識。
蓋宏認為,電商平臺應嚴格審查商家所售課程的質量。部分商家誇大其詞,聲稱課程能輕易帶來豐厚收益,甚至實現財務自由,此類宣傳多半不實,極有可能構成虛假廣告。另外,亦有商家頻繁更換身份,以逃避責任,導致消費者在課程不滿意時難以進行維權。因此,平臺必須保證投訴渠道的暢通,以便在消費者需要時,能夠協助他們與商家取得聯絡,或協助退款事宜,絕不可放任商家出現不當行為。
被山寨域名“包圍”
在培訓課程“爆火”的同時,“山寨版”的DeepSeek也氾濫成災。據奇安信XLab實驗室的統計,從2024年12月1日至2025年2月3日的兩個多月時間裡,網際網路上出現了2650多個山寨DeepSeek域名。尤其是自2025年1月26日起,山寨域名開始大規模湧現,並在1月28日達到高峰,當天新增山寨域名超過800個。此後,新增速度雖有所放緩,但山寨域名數量仍在持續增加。
而這些域名的使用者大多集中在海外,因美國出臺法律禁止下載和使用DeepSeek,甚至對違規者處以最高20年的刑期,但這一措施似乎並未遏制美國人對DeepSeek的興趣,反而催生了大量山寨網站。
這些山寨域名涉及約180個不同的註冊商,其中排名前十的註冊商佔據了69%的份額。從域名型別來看,com域名數量最多,達到1685個,net、xyz、cn等域名數量也有八九十個。
從解析IP的來源來看,60%的山寨域名解析IP來自美國,這一比例頗為諷刺,因為美國出臺法律禁止下載和使用DeepSeek。其餘的解析IP主要分佈在新加坡(11%)、德國(5%)、立陶宛(4%)、俄羅斯(4%)、中國(2%)和法國(2%)。這種全球化的分佈特點意味著使用者可能面臨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型別的網路攻擊,潛在的安全威脅更加複雜多樣。
這些山寨域名的主要用途包括釣魚欺詐、域名搶注和流量引導。釣魚欺詐手段包括竊取使用者登入憑證、利用相似域名和介面誤導使用者、誘騙使用者購買虛擬資產等。此外,騙子還利用市場的興奮情緒,推出了所謂的“DeepSeek加持”的虛擬貨幣,甚至出現了聲稱可以購買DeepSeek內部原始股的網站。
此外,蘋果應用商店也成為“重災區”,湧現了多款仿冒DeepSeek的應用程式,如DeepSeed、DreamDesk等高度相似的仿製應用。這些高仿App的名稱與圖示設計都極具誤導性,導致使用者在下載時極易產生混淆並下載錯誤,目前已有部分使用者不幸中招受騙。此外,仿冒App在使用者下載後會引誘其進行付費,騙取訂閱費用。
而為應對這一問題,DeepSeek官方發表宣告,明確指出目前僅在微信公眾號、小紅書和X(推特)三個社交媒體平臺設有官方賬號,其他均為仿冒。同時,DeepSeek官方網頁端和官方正版App內均不包含任何廣告和付費專案。
*本文不代表鳳凰網財經觀點,轉載已獲授權。

 👇【 熱門影片推薦 】👇

點選在看 持續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