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饃王 王動
編輯/閆如意
一覺醒來,蘋果又“偷偷”發了新品。
iPhone 16e,目前最便宜的蘋果AI手機。
釋出新品的同時,蘋果也將前三代iPhoneSE全部下架。至此,最後一款帶home鍵的手機從蘋果商城消失。
一個時代徹底落幕。

作為SE系列的“升級版”,iPhone16e延續了價效比路線,給出全系最低定價。
然而,和前三代SE機型問世時的一片叫好聲不同。
網友們對如今這款16e,好像不太買賬了。

蘋果向年輕人“拋媚眼”,失敗?
早在16e釋出之前,人們對這個春天即將上新的iPhone SE系列新品就充滿好奇。
正式官宣的16e,可以說不少方面都比預測的更好。

不僅有6.1寸OLED大屏、最新的A18晶片,支援蘋果AI、雙卡、有自定義按鍵,電池續航甚至比iPhone16更長,機身更輕,還有專門為16e設計的蜂窩資料晶片。
比起SE前輩們在螢幕、面板、續航等核心功能上大砍特砍的刀法,從硬體實力來看,16e是當之無愧的“最強”青春版iPhone。
硬體功能超過了所有SE版本發售的同期水準,擁有了和最新世代iPhone一較高下的能力。

然而,除了價格。
摩拳擦掌點進購買頁面
的朋友們
,無一不被潑了盆冷水:
iPhone16e基礎款的首發定價,高達
4499元
。
不僅只比iPhone16標準版官網價格便宜了1500元,也比前幾代iPhoneSE的首發定價高了整整1000元。
如果都算上國補,iPhone 16e補貼後價格3999元起,只要再加700元,就能買到配齊了雙攝、靈動島、相機按鈕和MagSafe的iPhone 16標準版。

很多情況下,人的三觀是跟錢走的。
看到16e同系列最高定價後,網友們炸開了鍋。
有人苦等了16e半年發現毫無價效比,怒罵庫克是“負心漢”。

有人調侃蘋果是“刀法準,下手狠”——這曖昧的定價策略,就是為了反襯16的價效比。

還有人拿起自己已有7年曆史的iPhoneXR,發現它的外觀居然和16e同出一轍。
不管是款頭簾大屏,簡潔的單攝像頭。
甚至於和標準版拉不開差距的曖昧定價……
我明白了,你根本就不是16e,你是XR爆改的老爺車呀!

然而,電子產品永遠像成年人的愛情一樣,各取所需。
在一片對16e的聲討之中,也有網友稱,16e就是自己心心念唸的“白月光”。


砍掉的功能原本也用不上,看重的續航和訊號,甚至比16標準版還有所提升。
買給家長,那就是頂配“老年機”。

然而,當我試圖跟我的數碼愛好者朋友聊什麼是“非核心功能”時,我的朋友告訴我:
對一部定價4499元的手機來說,
我可以不用微距和超廣角,但它不能沒有。

說到最後,問題的核心還是:
iPhone 16e的定價,太高了。


蘋果,慌了?
比起SE系列通常3000出頭的起售價,16e的定價確實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
SE系列的前輩們,實打實地賣出過銷量和口碑。
2016年的第一代iPhone SE,可以說是“出道即巔峰”。
iPhone5s的經典外形加上3000多元的入門款售價,在那個蘋果還在手機界降維打擊的年代,SE第一代作為許多忠實果粉的“第一部蘋果手機”狠狠搶走了iPhone6的風頭。
並在2016年的蘋果銷售額裡,佔到了 iPhone 總收入的10%。

而4年後蘋果釋出的,基於iPhone11設計的SE二代,更是在釋出當季度,就佔據了iPhone系總銷量的近五分之一。
其中26%的消費者,是從安卓裝置切換來的。
在2020年全球最受歡迎手機榜單中,4月才釋出的SE二代超過了和它同年釋出的iPhone12,登上第二名的寶座。
“青春版iPhone”在當時的號召力,可見一斑。

可以說,正是這兩部手機在中低端市場的驚人表現,為蘋果生態積累了眾多忠實的支持者,夯實了蘋果對SE系列的信任。
然而這種信任,也給之後SE系列的失敗埋下了隱患。
2022年,打磨許久的iPhoneSE第三代以3499元的價位如期推出。
在所有人都以為它將重現兩位前輩的輝煌時,
這位眾望所歸的SE第三代,卻迎來了銷量和口碑的雙崩盤。

市場分析公司Counterpoint的資料顯示,iPhone SE3在美國開售三週後的銷量,只達到了iPhone SE2的80%。
這遠低於所有人的預期。
甚至在開售兩個月之後,因為過於慘淡的銷量,蘋果還將SE3的年出貨量,從2500萬-3000萬臺下調至1500萬-2000萬臺。
不然成品堆在倉庫裡賣不出去,比零件還難處理。
在二手平臺上,SE3的貶值速度也像是在坐過山車。
根據美國二手商sellcell的資料,iPhone SE3在上市一個月內的平均貶值率高達42.6%。而同時期的iPhone 13,上市一月僅貶值18.7%。
人們對待這兩款手機的態度,可謂是天差地別。

乍一看,蘋果在SE3上的刀法基本遵循了前幾代的閹割原則:
縮水的最新晶片,腰斬的最新功能,以及砍掉50%的儲存空間。
這套有過兩次成功經驗的方案,放在以前沒有任何問題。
可問題是,世界變了,蘋果也變了。
在2022年,用3500塊可以買到什麼樣的手機?
小米12、realme GT2 Pro等驍龍8手機,很多方面已經將蘋果全面超車。
短短兩年內,手機行業已不再是那個“為果獨尊”的江湖。
以國產機為首的安卓系統機,已經從高階低端兩側,同時威脅了蘋果的地位。
而16e,可以說是歷代SE系列中,對核心功能閹割最少的一款。
iPhone16e與其說對標的是SE系列,其實定位更像是曾經的銷量冠軍iPhoneXR:
讓消費者在相近的價位裡,從幾個核心功能中進行取捨,從而判斷下一部產品的方向。
本質是一個帶有篩選目的的產品。
這一手,不僅像是在試探蘋果品牌在消費者心中還剩多少“神聖感”。
又像是在試探這撥他們已經看不穿的消費者們,到底重視哪些功能。
而再往下說,那就是:
蘋果真的有點“慌”了。

蘋果,急於尋找下一個iPhone
蘋果的腳步,多少有些亂了。
ChatGPT 橫空出世的時候 ,英偉達的黃仁勳說,這是AI的“iPhone 時刻”。
到現在,iPhone還是這個世紀最重大的科技產品,但同時也疲態盡顯。
對蘋果來說,找到下一個時代的iPhone,是重中之重的任務。
蘋果找到的第一個“太子”,是電動汽車。

2014年,蘋果啟動了代號為“泰坦”的電動汽車專案,這個入場時間並不算晚,但是在花了10年,燒掉了幾十億美元之後,蘋果依然沒能造出一臺量產車。
有人算了一筆賬,按照蘋果目前的利潤率,就算把汽車賣到保時捷這個水平,也接不了iPhone的班。
除非蘋果能研發出“遙遙領先”的
L5級自動駕駛
。
事實證明,對於閉門造車的蘋果來說,L5還是太科幻了,蘋果的目標一路下降,到最後降到了L2級輔助駕駛。
這個是什麼水平呢?
說白了,就是釋出即落後的水平。外面的同行,早已經實現了這個級別的輔助駕駛。
燒了數十億級別的美元后 ,蘋果汽車最終黯然落幕。

蘋果押寶的第二個專案,是Vision Pro。
按蘋果的說法,Vision Pro不是VR,而是首款“空間計算”裝置,它是一款“革命性的產品”,能夠“將數字內容與物理世界無縫融合”……
Vision Pro剛發售時確實形勢大好,預購開啟不到十天就賣出了20萬臺。

蘋果為Vision Pro描繪了一個很酷的場景,但上手之後,糟糕的佩戴體驗,重量達到600-650g,拉胯的續航,電池比iPhone還小……都讓Vision Pro不那麼香了。
3499美元的價格,更是勸退了大多數消費者。釋出一年後, Vision Pro 的實際銷量 ,只有當初預期的一半。
下一個iPhone至今沒找到,蘋果還是隻能指望iPhone。
除了釋出iPhone16e之外,昨天的釋出會還官宣了一個重要的訊息:
今年4月,蘋果AI中文版將正式上線。

雖然這個時間比起首發的版本足足慢了半年,但國行iPhone,總算吃上了這口蛋糕。
中文版蘋果AI,稱得上命途多舛。
去年6月,蘋果在WWDC上官宣蘋果會和OpenAI合作,將ChatGPT整合到 蘋果裝置中,供使用者免費呼叫。

由於ChatGPT在國內無法使用,所以當時大家都預測,蘋果會找一家國內廠商合作,推出中國版的蘋果AI。
第一個傳出訊息的是百度的文心一言。畢竟,百度是國內最早佈局人工智慧的網際網路大廠。
去年年底,又有媒體報道,百度的文心一言大模型遲遲達不到蘋果的預期,這場合作可能流產,隨後阿里、位元組、甚至DeepSeek都被傳出過與蘋果接洽的訊息。

春節回來之後,外媒The Information報道,蘋果已經與阿里巴巴達成正式合作,這個訊息還得到了蔡崇信的確認。
大家都以為,百度這是出局了。
沒想到蘋果又虛晃了大家一招,很快又有訊息傳出,百度和阿里將會共同為蘋果開發蘋果AI。

果然,這則報道之後沒多久,蘋果就官宣了中文版蘋果AI的上線時間。
蘋果實在等不及了。
去年第四季度的財報電話會上,庫克說,蘋果AI上線後,市場反響很好。蘋果在歐洲、美洲等市場,業績都創了新高。

但在沒有上線AI的大中華區,蘋果四季度的成績是:下滑11%。
不急不行了。
去年,國產廠商就已經先後推出了自己的大模型,什麼華為盤古大模型、榮耀魔法大模型、OPPO安第斯大模型……都快整成諸神之戰了。今年更是集體接入了 DeepSeek。
除了AI加持,iPhone從形態上也將迎來近些年最大的改變。
以往等級森嚴、絕不下放的高刷屏,下放到了iPhone 17標準版。
背部攝像頭模組也進行了全新設計。
根據網上流傳的各種訊息,下一代 iPhone 後蓋的方形攝像頭模組改成條形應該是板上釘釘了,唯一的區別是它究竟是窄條,還是長條。

〓圖片來源:FPT/Asher Dipps
八百年沒改設計的蘋果,這次還會推出一款主打超薄的全新機型 iPhone 17 Air,號稱是“史上最薄”,機身厚度只有5.5毫米。
除了 iPhone Air,蘋果的摺疊屏也在路上了。
根據報道,蘋果內部的摺疊屏專案已經結束實驗階段,預計最早在2026年推出。
如果算上摺疊屏產品線,蘋果未來至少會運營廉價版的e系列、超薄的Air 系列、標準版、旗艦的 Pro 系列,大屏 Pro Max……至少6款尺寸與配置完全不同的手機。

〓蘋果的摺疊屏專利
眼熟嗎?當年諾基亞就是這樣做的。
靠著精品戰略擊敗諾基亞的蘋果,現在也莞莞類卿了。
還有一個壞訊息:去年第四季度,中國摺疊屏手機出貨量為250萬臺,在連續9個季度高速增長之後,首次同比下降9.6%。

部分國內廠商,已經停更自己的摺疊屏手機。
蘋果還沒入場,別人已經開始撤退了。
比起船小好掉頭的競爭對手,蘋果這家巨無霸,轉向起來格外困難。
拿 AI 來說,DeepSeek一齣世,國內廠商就排隊上馬了。但是蘋果在內部稽核了半天之後,最終還是放棄。
雖然DeepSeek是目前表現最好的中文大模型,但是“團隊缺乏支援像蘋果這樣的大客戶所需的人力和經驗”。

iPhone 依然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現金牛,但是蘋果依然面臨一個選擇:
要麼繼續賭,嘗試用顛覆性成果再造“iPhone時刻”,要麼在引數內卷與機海戰術中,眼睜睜看著“下一個諾基亞”的預言照進現實。
正如Vision Pro釋出會上庫克所言:“這是明天的技術。”
但市場留給蘋果的“明天”,或許已不多了。


RECOMMENDED

微信又改版啦
為了讓「鳳凰WEEKLY」出現在您的時間線
星標一下 ★ 為了更好的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