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位杭州創始人火了

“杭州七龍珠”。
作者 I 楊文靜
報道 I 投資界PEdaily
一位理工男生出現在演講臺上。
留著絡腮鬍須,戴一副黑框眼鏡,穿一件黑色衛衣,語氣略微緊張——這是AI眼鏡獨角獸Rokid的創始人、CEO祝銘明。他向大家展示了極為科幻的一幕:在那副不太顯眼的黑框眼鏡裡,寫滿了演講臺詞。
大會之後,祝銘明戴著智慧眼鏡的演講影片爆紅,讓Rokid(靈伴科技)成為繼“六小龍”之後又一家浮出水面的杭州科技公司。
當天祝銘明還聊起一個細節:三天前的晚上,遊戲科學的馮驥、宇樹科技的王興興、DeepSeek的梁文鋒、強腦科技的韓壁丞在祝銘明家裡吃了一頓飯。年輕一代創始人惺惺相惜。杭州城裡,由他們創立的公司正在崛起為中國科技新勢力。
浙大畢業,他在杭州創業
身後VC/PE雲集
“我的發言稿就在眼鏡上,翻頁透過手上的戒指完成”祝銘明雙手攤開,略顯鬆弛——“沒稿子。”
他指著頭上佩戴的新產品介紹,“非常自信地告訴大家,這絕對是代表全球最先進的AR技術……我平時工作和生活基本都戴著它,尤其是出差,已經完全可以代替原先的平板和電腦了。”
這副黑框眼鏡的外表與普通眼鏡差別不大,除了顯示演講稿,還在公開場合實現拍照、翻譯、問答搜尋、識別物體等不少操作,能夠透過聲紋付款、快速充電,一系列複雜的技術都融合在了一副僅有49克的鏡框中。
如此滿滿“科幻感”背後,源自祝銘明在杭州的十年創業。
時間回到2012年,還在阿里的祝銘明受邀參加谷歌一場釋出會,親眼看到谷歌工程師戴著Google Glass在舊金山上空跳傘拍攝,大受震撼。他堅信這個技術一定可以改變世界,但也認為“我們一定可以比它做的更好”。於是在2014年,祝銘明離開阿里, Rokid正式成立。
給Rokid投出第一筆錢的是祝銘明在阿里的老領導、如今的阿里CEO吳泳銘,此後吳泳銘聯合劉毅然創立元璟資本。此外,還有胡澤民的魔量資本;王淮和張川的線性資本;以及IDG資本。
時至今日,Rokid已經融資超過10輪,集結了淡馬錫、IDG資本、瑞士信貸、華登國際、海通證券、線性資本、元璟資本、復星集團等一眾知名投資機構。2024年,Rokid宣佈完成由合肥市政府領投的5億元C+輪融資,投後估值達到10億美元,躋身獨角獸行列。
這期間,祝銘明帶領團隊從一張粗糙的圖紙完成轉型,專攻智慧眼鏡賽道,如今已經進入教育、醫療、工業、能源和文博等一系列場景。正如他在演講中提到,Rokid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上太空服役的AR產品,在中國博物館的市佔率也已經達到了99%。
回憶起2014年離職前夕,祝銘明曾提到,老闆曾經找他聊了四個小時,當問起離職原因,祝銘明解釋,未來將有兩件事情會改變人類生活方式,一個是AI,一個就是AR,而它們最終會變成一件事情。
這一幕正在變成現實。
“杭州七龍珠”崛起
說起來,祝銘明與杭州淵源頗深。
本科與碩士都就讀於浙江大學,祝銘明的青年時代幾乎有一半時間是在杭州度過。此後從加州伯克利博士畢業,祝銘明決定回國創業,第一站仍然是杭州。2010年,創業公司猛獁科技被阿里收購,祝銘明一同加入阿里巴巴,又在這裡度過了四年多的時間。
從阿里離職後,祝銘明還是把杭州作為根據地,從全國各地召集一批年輕人成立新公司,一晃又是十年,祝銘明曾說已經成了半個杭州人。
如今的Rokid總部坐落在杭州市餘杭區西溪國家溼地公園。2024年,這裡憑藉3355.67億元的GDP成為“浙江經濟第一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已經突破3000家,人才資源總量超45萬人。
這片區域還坐落著“杭州六小龍”之一強腦科技、3D掃描領域首家上市公司思看科技。當初為了挖來強腦科技,杭州未來科技城的考察團曾飛行1萬多公里,遠赴波士頓找到創始人韓璧丞,最終讓這家腦機介面公司落地西子湖畔。
思看科技董事長王江峰也在會上提到,2015年在餘杭創業時,思看是一個僅7人的小團隊,“從首筆研發補貼到人才引進政策,餘杭詮釋著什麼叫創新創業生態最優”。如今,思看科技已經擴充套件至400多人,形成以餘杭為中心,足跡遍佈德國、美國、韓國等7個國家的全球化企業。
從杭州中心城區輻射開來,方圓20多公里內,北邊坐落著機器狗公司雲深處,南端是《黑神話:悟空》的開發者遊戲科學,西邊Rokid與強腦科技相望而立,東邊還有正在衝刺港交所的空間智慧平臺群核科技,以及最近火遍全球的DeepSeek和宇樹科技——它們構成了如今的“杭州七龍珠”。
過去這段時間,DeepSeek掀起堪比ChatGPT的全球狂潮;宇樹科技王興興同樣風頭強勁;如今Rokid又成為繼DeepSeek和宇樹科技之後,再次出圈的杭州創業公司。
這場爆發是意料之內。在此之前,從浙江到杭州已經陸續頒佈一系列智慧穿戴裝置相關的激勵政策,這裡很早就聚集了李未可、回車科技、加南科技等一批知名智慧眼鏡企業。
此外,祝銘明的母校浙江大學在2008年就開展數字化技術研究,為這一行業輸送了一批批創業人才,正如祝銘明在演講中提到,“目前據我所知國際上XR領域裡,70%的頂級專家來自中國,這其中大部分來自浙大。”
中國新一代科技創業者
走上世界舞臺
Rokid的爆火,成為2025年智慧眼鏡爆發潮的一縷縮影。
祝銘明的演講刷屏後,AI眼鏡概念股大漲。昨日(2月20日)收盤,博士眼鏡、明月鏡片、傑美特、星星科技漲超20%,激智科技、格林精密等漲超10%;慈文傳媒、浙版傳媒等直接或間接參股Rokid的公司更是一字漲停。智慧眼鏡又一次出現在一二級投資人的視野。
此前,智慧眼鏡概念誕生已經有20多年,但不論在晶片技術、量產難度和成本覆蓋上,都與大範圍商業化相去甚遠。直到AI浪潮湧現,眼鏡成為承載人工智慧更便捷的載體。不少投行機構預測——
智慧眼鏡或將成為繼具身智慧爆發後的下一個浪潮,2025年可能就是智慧眼鏡元年。
這只是AI浪潮的冰山一角——隨著DeepSeek爆紅,國內一批新行業正在被AI重塑。除了具身智慧機器人,曾經一度進展緩慢的AI醫療也迎來了爆發;而在電商平臺上,戒指、項鍊、胸牌等藉助AI賦能的智慧穿戴裝置早已悄悄爆單。
“AI會在極短的時間內開創下一個‘網際網路時代’,中國科技軍團絕對會佔據重要的一席之地。”不少投資人都提到了這個趨勢。
一個例子是,一家有著中美兩地背景的智慧穿戴初創公司負責人告訴投資界,創業之初公司就決定將硬體團隊落在國內珠三角地區,因為這裡有著強大的供應鏈優勢,“這些地區匯聚了光學、顯示、晶片等核心零部件的供應商,能夠輕易找到一個完整的產業鏈。”
從長三角到珠三角,中國硬核產業崛起。就像20年前借移動網際網路乘風而起的平臺經濟一樣,“AI+”即將成為新拐點。
最近德意志銀行曾在研報中直言——2025年將是中國企業在全球崛起的一年,中國的科技成就一直被低估。此時,華爾街投行們集體唱多中國資產,扎堆搶起了“折價股”。
不久前,一張名為《China Terrific Ten Beating US Magnificent Seven 》的統計圖刷屏,美國分析師們用以表示從2024年以來,中國10家最具代表性的科技公司——阿里巴巴、騰訊、美團、小米、比亞迪、京東、網易、百度、吉利和中芯國際,類比美國科技“七姐妹”——蘋果、微軟、Alphabet、特斯拉、Meta、英偉達和亞馬遜。
最新一幕,則是昨晚阿里巴巴財報釋出,連夜帶動中概股大漲。摩根士丹利直接指出,阿里巴巴的財報將成為用於審視中國AI投資趨勢的首個催化劑。
也許若干年後回顧,當下發生的一幕幕會成為全球科技格局的轉折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