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福建看遊神只有0次和無數次,中式賽博朋克之巔

正月初八,年味漸漸散去,有的打工人已經踏上回程的高鐵,有些地方的年味非但沒有散去,反而更加紅火。比如福建。
只見穿著華麗衣服、長相俊朗的神仙不在寺廟裡,而在街上“出遊”,一路吹拉彈唱,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晚上還有搭臺唱戲,這就是硬控福建人一整個正月的遊神活動,遊神結束才算過完了年。近幾年還吸引了不少外地遊客專門去看遊神。
這場萬人空巷的民俗狂歡,到底什麼來頭?
各路神仙來“上班”
要說中國哪裡最會造神,福建省稱第二,沒有地方敢稱第一。
閩地自古便有“好巫尚鬼”的傳統,2022年福建省民族宗教廳組織大調研中各地所報資料顯示,全省10平方米以上民間信仰場所有33423座[1],僅福建漳州一個市就有將近四百種神明[2],常見的有媽祖信仰、閩越先王開漳聖王信仰,甚至連蛇都受到當地人的尊崇,在漳州市平和縣三坪村,蛇被尊稱為“侍者公”,供奉於三平寺中[3]。
在福建,你能看到道教、佛教,還有諸多民間信仰的神明齊聚一堂。一路走過去,見到的神仙廟比蜜雪冰城還多。
福建是遊神賽會最興盛的省份,也是造神最多的省 / 圖源小紅書博主@MargoHoo 已獲得授權
正月裡,人們會將神仙從廟裡或祠堂裡請出來,在鼓樂、舞蹈、舞龍等表演下簇擁其沿著神仙的勢力範圍走一圈。根據重要程度不同,神仙的待遇不同,有在前面開路的神將,也有坐轎子壓軸的大神仙,這便是福建春節期間最重要的盛會——遊神。
遊神會由來已久,聲勢浩大,是福建春節迎神賽會的重頭戲。
福建民眾將生產生活上取得的進展歸功於神祇的庇佑,因此對神祗的信仰極為虔誠[4]。
遊神會往往以村為單位舉辦,或幾個村合辦[5]。人們認為每個村落都有一個由神靈守護的特定範圍,這個範圍就被稱為“境”,所以,村也會被稱為“境”。遊神也是“境主巡境”,保佑合境平安、風調雨順[6]。司儀每說一個願景,下面的人便會化作人形彈幕高喊:好啊。以此拉開整個巡境儀式(遊神)的序幕。
為了籌備遊神會,各家各戶會提前很久開始準備做神偶,準備祭祀的食物。遊神開始時,會舉行莊重的恭請神像儀式。由德高望重的長者或神職人員帶領,眾人虔誠地焚香跪拜,然後小心翼翼地將神像從廟宇中請出,放置在特製的神轎或神輦上。
在巡遊過程中,抬主神神轎的人會小心翼翼地行走,儘量保持神轎的平穩,以示對神靈的尊重。隊伍所到之處,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口擺上供品,焚香迎接,男女老少紛紛跪地叩拜,祈求神靈保佑。
媽祖是福建人民的精神寄託,遊神時,其神像被安放於神轎中由信徒抬行,祈求平安 / 圖源小紅書博主@TheSeekers 已獲得授權
供奉的神仙除了有祖先神外,更多的是曾經對該地有過貢獻的人,在死後被供奉而成了神,比如掌管海上航運的女神媽祖、婦女兒童的保護神臨水奶陳靖姑[7],還有春節遊神期間大出風頭的趙世子,據說其父便是福建民間瘟神信仰的五帝之一。福建地處亞熱帶,氣候潮溼,古時多瘟疫、瘴氣,由此供奉五帝,祈求護佑人們健康平安[8]。
但福建人求神仙辦的事,不只關於健康平安這麼“單純”,更重要的是,他們要透過這套儀式,加強自己宗族內的團結。
縣下惟宗族,
百里不同俗
福建往往一個村就是一個姓的大宗族,比如閩東南沿海的侯官縣的649個村落中,單姓村與主姓村佔村落總數的74%,已是相當大的比例[4]。街坊鄰居都是有著血緣的親戚,村頭那家剛出生的小孩,可能就是你的遠房小表舅。
這是因為福建人大多是歷史上不同時期南下的中原移民。在王朝更替的時候,對於飽受戰亂之苦的中原人來說,偏遠的福建就像是一個“世外桃源”,中原民眾“浩浩蕩蕩”舉族遷移,誰也不落下,西晉、唐初、與唐末五代出現了三次大的移民高潮,給福建的人口分佈帶來了“大洗牌”[4]。
圖為蔡氏古民居,位於福建省南安市官橋鎮漳裡村,於清同治年間至宣統三年興建,是閩南居民建築群落的優秀代表 / 圖蟲創意
中原的大家族到達福建後依舊會沿用北方時的傳統,聚族而居、排斥異姓,形成一個個塢、堡、屯、寨的軍事聚落保護族人,有的一村一姓,有的則一村多姓。而小規模的移民群體,為了對抗閩越土著與其他移民群體的競爭,也會選擇“聚族而居”[4][9]。
福建因為遠離政治中心而缺乏政府的控制,還遵循著原始社會中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十分混亂[4];福建多山地,地形破碎,山地、丘陵佔全省總面積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資源本就不充足[10][11]。
福建宗祠數量繁多,雕刻與繪畫工藝尤其精湛 / 圖蟲創意 
雖然靠海,但福建歷史上旱災頻發,每年七、八月份受副熱帶高氣壓的控制,降雨量很少[12]。而大量移民湧入,比如僅僅宋代元豐、崇寧、紹興和嘉定四朝,福建的人口就增長了58.13%,墾田也隨之增加,造成植被破壞,加劇了乾旱災害的頻發[12]。於是人們不得不團結起來,背靠強大的宗族來獲得更多的資源。
同時,為了加強對族人的控制,進而在鄉里“雄霸一方”,宗族內部逐步演化出了一套宗族成員共同遵守的制度規則,構成獨特的宗族文化[13]。祭祖與遊神活動便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在血緣與地緣的高度結合下,宗族裡的人“越老越吃香”——輩分高、年紀大的長輩如同家庭中的“太上皇”,地位極高[14]。先輩死後有可能被神聖化為宗族保護神,祭祖便成了福建人民的頭等大事。《泉州府志》記載:“下至市井小民,家設主龕,務求宏麗,凡廳事位置,必先祖而後神。”[15]
意思是,福建市井之中的普通百姓,家中都會設定供奉神主的佛龕,且力求宏偉華麗。廳堂內必定是先供奉祖先,而後供奉神靈 / 圖源小紅書博主@無 吭聲 已獲得授權
明嘉靖年間頒佈了一條詔令——“詔天下臣民冬至日祭始祖”,福建百姓簡直是拿到了最擅長的題,迅速掀起建祠之風[16]。祠堂中不僅供奉祖先,也會供奉土地神、福德正神等彌補血緣紐帶的不足。
除了一個姓的血緣關係的宗族,也有異姓的虛構宗族。明清時期,一些家族為了減少賦稅負擔,自願結成異姓的宗族,比如銅山的關氏家族,福全的全氏家族,他們不僅虛構一個共同的祖先,還建立神廟,以共同的神祗信仰來作為同宗族經濟互助與身份認同的標誌,遊神會也是他們慶祝的儀式[17]。
遊神當天,家家戶戶供送祭品,鞭炮齊鳴 / 圖源小紅書博主@瘋子白楊 已獲得授權 
遊神會沿著固定的巡遊路線和出發時間,是宗族內部所共有的集體記憶[18]。每個家庭單位至少有1-2個男性成員會參與到巡遊隊伍中,負責扛旗幟、持香、抬菩薩等,其他族人則會在神靈巡遊過程中在家門口擺香案接待神靈[19]。一來二去,族人個體便有了與宗族相聯絡的實感。
看似遊神,但浩浩蕩蕩的男丁隊伍,隆重的墓祭儀式,豐盛的宴會聚餐,實則處處炫耀著家族實力,打心理戰嚇唬小的宗族[5]。不同宗族因祖先、信仰各異,形成了福建百里不同俗的大場面。
除了福建,廣東的潮州、馬來西亞的新山,甚至日本也有頗具特色的遊神活動,根源基本都在福建。
接著奏樂接著舞
幾百年來,宗族的力量已經完全滲透進基層社會的經濟、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樣的宗族文化只要有機會便會迅速“死灰復燃”,官方的禁止也很難帶來什麼效果。
20世紀50年代遊神會中斷,宗族祠堂都徵用為公房[20],直到80年代,集體化退出歷史舞臺,生產責任制轉而以家庭為單位,氏族之間開始爭奪土地、獲取更多的經濟機會,這種競爭在一個多宗族的村落中更加明顯,有著血緣聯絡的人們迅速團結起來,恢復共同的儀式,修建宗祠,更新族譜,宗族重新煥發生機[21][22]。
80年代臺灣進香團浩浩蕩蕩赴福建祖廟進香,更是為遊神會的恢復添了把火[2]。
福建遊神路線則以祠堂為始終,象徵神靈歸位。不同宗族因祖先、信仰各異,形成了福建百里不同俗的大場面。沿海地區的遊神路線會按照祖輩們出海捕魚的方向規劃,寓意庇佑出海平安、漁業豐收;有的路線串聯土地廟、媽祖廟等神聖地點,神靈從主廟出發,依次“光顧”各處 / 圖源小紅書博主@嘉寶 已獲得授權
福建省作為“華僑大省”,自改革開放的春風一吹,福建的小夥伴們就像開了“經商外掛”,下海闖蕩四方,足跡遍佈全球,每當遊神活動來臨,創業成功事業有成的鄉賢便會慷慨解囊,捐款支援。2024年福州市長樂區潭頭鎮公開的遊神獻資捐款總額有近43萬元,且30年來有近50萬人一直為遊神文化傳承捐款捐物[23]。
恢復後的遊神活動,不斷順應時代發展,從單純的宗教祭祀,演變為現在我們能看到的具有一定娛樂性和社交性的活動。
原來兩三家才能供奉一個神將,現在一家就可以做一個,甚至開始“卷”衣服“卷”花樣——神將偶重量普遍要比過去重,大型神將偶重能達50斤左右,衣服花紋樣式多采用電腦刺繡的袍服,一件做下來要上萬元。
夜幕降臨,在燈光與篝火的映照下,各路神仙酷炫加倍,格外吸睛 / 圖源小紅書博主@MIU辣霸 已獲得授權
目前福建省內遊神會最盛大的地方當屬福州市長樂區,長樂金峰鎮最大的神將社擁有各種造型的神將70多尊,以往的長樂宮廟中沒有女神將,現在也有新增[24]。
遊神會還承載了傳承民間傳統工藝的功能。廣東省潮州市風塘鎮隴村的遊神會,簡直就是非遺文化大舞臺,村民出動了潮州傳統音樂大鑼鼓,鑼鼓隊裡面有化妝遊行的,有布馬,還有穿古裝的;標旗也有刻字、割字、雕字、繡金等等[25]。
火爆全網福建遊神的淨爐手需手持香爐,腳踏七星步,為神明開路 / 圖源小紅書博主@澄哥徒手面相美 已獲得授權
1995年恢復的福州市臺江區遊神會,以往會用一種叫十番的器樂合奏形式伴奏,好幾個樂器都是福州獨有,極具地方色彩。近年來,真人現場演奏十番音樂逐漸被電子音響直接播放取代[26]。
年輕人的加入也為遊神會增添了新鮮血液,不僅會唱“妹妹你坐船頭,哥哥我岸上走”之類的流行歌,還隨處可見叼著煙,掛著旺仔糖,走賽博朋克風的神將。
馬伕常常打頭陣,蹦蹦跳跳模擬騎馬狀(但沒有馬),護送遊神  / 圖源小紅書博主@折騰吧老董 已獲授權
在福州,受到臺灣遊神文化的影響,哪吒三太子搖身一變成了出場便自帶bgm的“電音三太子”[27]。年輕人頭舉神偶扮做黑白無常,搖搖晃晃在遊神隊伍前面開路,指不定突然會來段“社會搖”,既接地府,也接地氣。
並且,神仙的臉也越來越好看。舊時遊神是為了驅散惡鬼、降妖除魔,面容偏恐怖風格,表情誇張,五官比例也不似普通人。而在福州市長樂區潭頭鎮厚福片區,有“00後”參與設計新版神將形象,更符合年輕人審美的濃眉大眼、劍眉星目的世子團走在人群中間,還能保佑你來年平安順利,哪個“顏狗”能不迷糊[28]?
憑藉絕高的顏值、風度翩翩的氣質,趙世子聲名遠揚,人氣爆棚 / 圖源小紅書博主@MargoHoo 已獲得授權
如此種種構成了延續至今的福建遊神會,成為閩文化的一張名片。吸引了眾多海外僑胞的參與,2024年遊神活動有近800名海外僑胞返鄉參加遊神活動[23]。同時也吸引了不少外地遊客慕名前來,甚至出現了許多“福建遊神必看攻略”。
而對於福建人來說,舉辦遊神會的目的是“娛神”,但實際上卻是在“娛人”。能和親朋好友齊聚一堂熱鬧一下,便是春節裡最大的慰藉。
頭圖源於小紅書博主@Elias 已獲得授權
撰文 / 甘   染
圖片編輯 / 水   母
內容編輯 / 米   六
稽核編輯 / 超新星
眾所周知,研究生,只有考上和畢業的那一刻是快樂的。
不少在上岸時化身范進的研究生,之後的每一秒都在想著退學,活人微死的他們,恨不得“白天研究生,晚上研究死”。
除了每年被問候“你睡得著嗎”的翟天臨,碩博人讀得水深火熱,還離不開一個關鍵人物——導師。什麼樣的導師是堪稱孔子在世的,什麼樣的導師是要用一生來治癒的,放養型或是 push 型的導師,會不會也是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基於此,網易數讀發起了問卷調查,試圖還原研究生與導師之間最真實的關係,歡迎填寫問卷!

為感謝讀者朋友們抽出精力填寫問卷,在問卷停止回收後,我們將抽取 5 位讀者,每人獎勵 100 元修補參加組會後破碎的身心。
請在問卷開頭填寫您的聯絡郵箱,中獎名單將在問卷停止回收後,和問卷結果推文同日在「網易數讀」的公眾號進行釋出。
名單公佈後,我們會透過郵件聯絡獲獎的朋友,請注意查閱。
網易文創浪潮工作室招聘


浪潮內容編輯(外包)
答案如下科普影片編導(外包)
多崗位實習生及線上作者
點選下方連結,投遞你感興趣的崗位
[1]高靜.(2024).福建民間信仰特徵及其社會治理的價值取向.福州黨校學報(4):64-71. 
[2]林江珠.(2014).閩臺民間信仰傳統文化遺產資源調查.廈門大學出版社. 
[3]魏蘇寧. (2012). 漳州民間信仰研究. 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04):49-52. 
[4]範正義.(2015).眾神喧鬧中的十字架:基督教與福建民間信仰共處關係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5]林敏蘇著,中共福州市長樂區首佔鎮委員會&福州市長樂區首占人民政府編.(2019).首佔風華·上洋.福建美術出版社. 
[6]繆遠.(2021).“境”:一種傳統聚落空間形態的構築模式.九州出版社.
[7]盧公明著,陳澤平譯.(2009).中國人的社會生活.福建人民出版社. 
[8]林立強. (2005). 美國公理會傳教士盧公明與晚清福州民間信仰. 世界宗教研究 (02):83-94. 
[9]徐曉望.(2020).中國東南古代社會考察.光明日報出版社. 
[10]範學輝.(2020).中國文化小通史.福建人民出版社. 
[11]王志電&周紅軍主編.(2009).中國旅遊地理.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12]劉世斌. (2013). 宋代福建水旱災害及其防救措施研究.碩士學位論文.福建師範大學. 
[13]鳳增, 襲威 & 徐月華. (2021). 鄉村走向共同富裕過程中的治理機制及其作用——一項雙案例研究. 管理世界(12):134-151+196+152. 
[14]賀雪峰.(2017).南北中國:中國農村區域差異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5][清]懷蔭布修,黃任,郭賡武纂.(乾隆).泉州府志·風俗卷. 
[16][明] 夏言.(1541).桂洲奏議.嘉靖二十年田汝成刻本. 
[17]宋怡明,鍾逸明譯.(2023).被統治的藝術:中華帝國晚期的日常政治.九州出版社.
[18]科大衛,卜永堅譯.(2010).皇帝和祖宗:華南的國家與宗族.江蘇人民出版社.
[19]戴碧婷. (2018). 宗族地方認同:一種以血緣和文化為紐帶的地方認同.碩士學位論文.福建師範大學.
[20]福建省長汀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1993).長汀縣誌.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1]Avner Greif, Guido Tabellini.(2017).The clan and the corporation: Sustaining cooperation in China and Europe.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Pages 1-35. 
[22]約瑟夫·亨裡奇.(2022).西方文化的特立獨行如何形成繁榮世界.天下文化出版社. 
[23]羅元辛.(2024).傳統民俗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研究——以“非遺”專案福建遊神活動為例.文化創新比較研究.8(21):77-81. 
[24]甘滿堂.(2024).閩臺廟會中的神將陣源流及交流融合創新. 
[25]胡修雷 & 黃曉堅. (2012). 遊神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以新山和潮汕地區為主的分析. 八桂僑刊 (04):42-48+34.
[26]袁野璐. (2023). 城市民間信仰儀式的聲景建構——以福州“遊神”活動為例. 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02):142-149. 
[27]福州新聞網.(2014).臺灣“電音三太子”現身福州元宵燈會表演引圍觀. 
[28]鄧倩倩. (2024). 老“遊神”迎來“00後”擁躉. 新華每日電訊.
推薦閱讀

網易文創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微信編輯 | 十  四
❖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浪潮工作室長期招聘作者,稿費千字300到800
公眾號後臺回覆“招聘”即可檢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