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金錯刀頻道
最近的車圈可謂進入“多事之秋”。
多個小米車主揚言因為宣傳不符要退車,連特斯拉捧火的隱藏式門把手也被官方點名,工信部官網發文公開徵集意見。
在如此情勢下久違傳出一個令人振奮的訊息,那就是吉利的小兒子:做網約車的曹操出行要上市了。
說起網約車,人們第一反應還是滴滴,跟其比起來,曹操出行的名氣顯然更小。其他短板也很明顯。本就在網約車行業姍姍來遲,人們打車時曹操出行幾乎都是排在後面位置,甚至網上還被人調侃千年老三,不少人聽過沒坐過。然而就在如此多debuff下,這幾年曹操出行的改變像是坐火箭。不僅找到了自己活下來的獨特路子,還在國內網約車市場逆襲。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GTV(總交易額)計算,曹操出行自2021年起連續位列國內網約車平臺規模前三,並於2024年躍居行業第二。
曹操出行CEO更是豪橫放話,“要變成服務最好、口碑最好的出行品牌。”如果曹操出行能夠上市成功,這將是李書福收穫的第10個上市公司。從車界小透明到大膽要上市,誰給曹操出行的勇氣?
最“命運多舛”富二代,
差點毀在“一張餅”跟如今的逆襲相比,曹操出行可以說拿到了最命運多舛的劇本。雖然是富二代,背靠吉利大樹它似乎並不差錢,總部在蘇州,也似乎比同行更輕鬆些。但曹操出行一開始給人的感覺就是:太不接地氣了。它誕生的時候,正是滴滴網約車大戰激烈,當別家還在瘋狂給消費者撒錢、主打一個活菩薩的時候,它卻偏偏走起“高冷”路線。
這一點從名字上也可以感受到,剛上線時它叫“曹操專車”,聽起來似乎就不是一般人能坐的。模式也與其他平臺不同,曹操出行從一開始就另闢蹊徑,提出新模式:“公車公營+認證司機”。有曹操出行老員工曾回憶,當時確實不太會做服務,於是將目光瞄向到了吉利曾全資收購的英國倫敦計程車公司身上,向外來的和尚取經,將儀容儀表、服務標準、商務禮儀、醫療知識等專業知識納入司機培訓範疇。
如此一來,統一的車輛再加訓練有素的專職司機,讓人體驗一次就難忘,總之主打一箇中高階。不過這種打法下,司機篩選門檻自然也更高,對當時還是小透明的曹操出行來說,顯然是一步險棋,等於是自找苦吃。不僅如此,曹操出行還幹了一件外界看來極其瘋狂的事:下場造定製車,既當裁判又當選手。畢竟背靠親爹吉利,造車這方面也是手拿把掐。截至2023年末,曹操出行在全國24個城市擁有一支由3.1萬輛定製車組成的車隊,其中,約1.8萬輛為楓葉80V、約1.2萬輛為曹操60,是當時網約車裡少見有自己汽車的玩家。
這兩款車型,曹操出行並非單純的採購,而是根據自身對出行行業的理解和需求,參與設計和開發。
在曹操出行看來,定製車迎合司機和乘客的剛需,總持有成本還能降低,長久看來可以提升司機收入和平臺盈利空間。好在結果也還可以,靠著差異化的定位,曹操出行終於在巨頭的夾縫中燒出一條缺口。
然而,成功永遠不可能如此簡單。用這種模式切入網約車有一個硬傷,那就是資產過重,再加上車輛維護及折舊相關成本,淨利潤一直為負,一直這麼燒錢下去也不是辦法。曹操出行很明白,如果想賺錢就必須要接更多的訂單。但靠自己很難實現怎麼辦?那就抱大腿。這些年,高德、美團等超級APP,以聚合形式殺入網約車市場,幾乎所有的網約車平臺,都可以去這些APP上招攬業務。
曹操出行也看到了新的救命稻草,開始繫結聚合平臺刷存在感。現實沒讓它失望。2021年-2023年,公司來自聚合平臺訂單的GTV分別為39億元、44億元和89億元,分別佔比公司同期GTV的43.8%、49.9%和73.2%。然而這時不出意外的話又要出意外了。隨著訂單越來越多,各種想不到的糾紛也出現了。曹操出行沒想到,這次竟翻車在“一張餅”上。去年,湖南省長沙市李女士在乘坐曹操出行網約車時,因攜帶一盒餅被司機辱罵威脅。事後,李女士向平臺反饋了司機的違規行為,並把事發經過發到網上引起群憤。
這麼明顯的服務漏洞,都讓人懷疑司機團隊是不是混進了友商。儘管曹操出行道歉,核實司機違規屬實,表示已將司機移出駕駛員名單並對其賬號進行封號停運整改。但很多人並不買賬,黑貓投訴平臺上,以曹操出行為關鍵詞的投訴多達9000多條。
很多人都以為,曹操出行也會像很多網約車的嘗試一樣最終銷聲匿跡,甚至連自己人都差點失去信心。
暴虧50億,還要做一個豪賭讓很多人想不到的是,曹操出行不僅沒有淡出市場,反而傳出了要上市的訊息。2022至2024年間,其營收從76.31億躍升至146.57億,不僅在全國一百多個城市運營,平均月活躍使用者也逐年上漲,去年達到了2879萬人。平均月活躍司機也超46萬人,全年的訂單量更是接近6億。第三輪融資前,估值就漲到170億。
當然,還是冒著三年虧50億的風險,營收與成本同步擴大。很多人說,又是一個網際網路企業"燒錢換規模"的代表。這句話對,也不對。除了換規模之外,這些年曹操出行還靠豪賭修煉出一個新底氣。1.投其所好,成了“體制神車”過去,曹操專車定位似乎有點不接地氣。為了讓更多人體驗到,先從改名開始,2019年,曹操專車宣佈改名為曹操出行。
服務內容也更廣,從原先單一的打車業務,擴充套件至更多元的出行產品和服務內容,涵括專車、計程車、綠色公務等。如果說其他打法還是中規中矩,曹操出行專門服務企業單位的的 “綠色公務” ,可以說直接打通了七寸。本身它就有自己的統一車型和整套專業服務流程,直接拿捏了體制人注重體面但又不想太誇張的心理,投其所好成了“體制神車”。
甚至此後風頭大出,成為金磚國家稅務局長會議指定車。也是這幾年,曹操出行的規範化運營,還讓它拿到國內新能源汽車共享出行服務平臺首張網約車牌照,終於在新能源賽道比對手搶跑了一步。2.自討苦吃,看傻司機乘客其實跟對手比起來,曹操出行的短板一直很明顯。首先市佔率就不佔優勢,至今離第一名滴滴差得不是一點半點。其次網約車賽道越來越卷,不少傳統汽車廠商都開始入局出行行業,網約車品牌有自己的車已經不是新鮮事。曹操出行自己也知道一招無法吃遍天,所以它這些年拼命給自己找新底氣。“不一定補貼最多,也不一定是叫車最快的,但一定是服務最好。”
除了此前的定製車戰略,曹操出行將目光轉向整個產業鏈。 造車不重要,重要的是從司機和乘客痛點出發。在這個思路下,曹操出行研發出第一代適應網約模式的換電車型,注重司機防疲勞設計。還提出換電玩法,能源補充僅需60秒即可完成,提高接單效率,也打破了很多司機對電車的不信任。
曹操出行想幹的,就是能在某一天徹底當上國民出行玩家。
沒有先發優勢,只能把自己逼成卷王當然,這個目標聽上去可一點都不簡單。要知道,這些年網約車沒那麼好乾了。據澎湃新聞報道,由於運力飽和,多地網約車司機單日平均收入僅200多元。而同樣是上市,網約車大多也存在“魔咒”。去年上半年,網約車平臺們接二連三的衝擊IPO。然而,嘀嗒出行和如祺出行在上市後,取得的成績並不好。
外界環境似乎都是debuff,但對於各種困難,曹操出行應該已經見慣不驚。為了做好網約車,作為富二代改變不了環境,曹操出行只能默默繼續卷自己。首先,是踩在巨人肩膀捲風口。自動駕駛平臺進入網約車已經是大勢所趨,為了不被風口拋棄,團隊自己人也沒少花功夫,吉利也是用盡全力,把自己的資源都開放給曹操出行用。2024 年 ,曹操出行上線曹操智行自動駕駛平臺,並在蘇州和杭州啟動了 Robotaxi 示範運營,不斷試錯。
畢竟,在最初網約車大戰曹操出行就沒有先發優勢,在新風口上更不能輸在起跑線。其次,在關於細節的打磨上,內部人也在卷。曹操出行CEO龔昕曾在採訪中坦言,為了找到使用者的痛點,“我要求自己一個月要打100次車。”
因為曾經吃過“不懂使用者”的虧,曹操出行現在也不敢大意。很多乘客普遍會吐槽“網約車臭”,曹操出行就推出車內一鍵換氣功能,將空調自動調整至外迴圈模式60秒。看到坐輪椅的人不方便上車,曹操出行也搞出專門的特殊通道設計。
很多乘客想不到,在車上還能自己選音樂、選車內溫度,甚至連wifi都有,坐個網約車硬是坐出在自己家的感覺。
刀哥曾經寫過極氪、星越L,在體驗細節上吉利用料的“厚道”,這句話的含金量還在上升。都想做國民產品,不是嘴上作戰,說到底還是看誰能用實際行動滿足全民的需求。
畢竟,時下的網約車還面臨諸多難以解決的問題,時不時就有各種投訴糾紛、合規檢查等發生,滴滴們上市後遇到的問題,曹操出行也未必不會遇到。
再加上最顯眼的虧損問題,曹操出行勢必會面臨更多嚴苛的審視和監管,能否成功上市、上市後會不會破發都是未知數。但富貴險中求的前提,永遠是對人性和市場的深度理解。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
@The End
主編 | 張一弛
今日好書推薦:
週末宅家不知道幹嘛?
全球百萬人上頭的Murdle遊戲神作,
《妙探尋兇》中文版來了!
開創了劇本殺和數獨遊戲結合的獨特玩法
每個謎題都是一個微型劇本殺。
原價51元,今日金錯刀特價39.4元!
一頓飯錢,來一場沉浸燒腦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