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全球目光聚焦於兩名 NASA 宇航員,他們在太空漂泊九個月後,終於順利返回地球,在佛羅里達海岸附近著陸。

現年59歲的Sunita Williams 走出 SpaceX Dragon 飛船時,面帶微笑並揮手致意,在被扶上擔架時,還向公眾表示自己狀況良好。
然而,醫學專家注意到一個細微的動作,揭示了她正在面臨的健康挑戰。
在揮手後,她的右臂突然無力下垂,彷彿變得沉重不堪——這正是長期處於失重環境的典型影響。
觀看相關影片的醫生告訴 DailyMail.com,這一細節可能意味著她在286天的太空生活中出現了肌肉萎縮。
在微重力環境下,人體無需努力維持姿勢,導致肌肉逐漸退化。
此外,由於血液迴圈的阻力降低,心臟的工作負擔減少,這可能使其體積有所縮小。
不過,醫生指出,她仍然能舉起手臂,本身就說明身體狀況尚可。
此前,也有專家對 Williams 的健康狀況表示擔憂,指出她的手腕明顯消瘦,這可能也是體重下降和肌肉流失的跡象。
研究深空對人體細胞影響的 Stanton Gerson 博士 表示,相比於她的男性同伴 Butch Wilmore,Williams 看起來更加虛弱。

“可以說,她比另一位宇航員更難適應重力,站立時也更為吃力,”他在採訪中說道。
“這可能是因為,在太空中,沒有重力輔助,肌肉很難保持原有的質量。
“由於缺乏重力帶來的壓力和拉力,運動時的肌肉刺激遠不如在地球上,因此肌肉量不會像在地球上那樣維持穩定。
“換句話說,即使進行推拉類訓練,肌肉的啟用程度也遠遠低於地球上的效果。”
在微重力環境下,肌肉所受的阻力大幅減少,長時間處於這種狀態會導致肌肉萎縮。
而在地球上,重力不斷迫使肌肉——尤其是腿部、背部和核心肌群——與其對抗,形成機械負荷,從而防止肌肉流失。
醫生還提到,Williams在經歷這次返回之旅後,身體可能已經極度疲憊。
宇航員需要大約8小時整理物資並進行飛行前檢查,然後再花17小時完成脫離空間站、飛行並降落地球的全過程。
他說:“在我看來,她是一個既開心又疲憊的宇航員。你可以想象一下,剛剛經歷了一次跨大西洋長途飛行後的感受。”
當被問及宇航員在太空中可能損失了多少肌肉質量時,他表示,根據他以往執行任務的經驗,這個損失可能僅為個位數的百分比,影響“相對較小”。
他補充說:“肌肉質量的損失通常只有個位數的百分比,甚至在極少數情況下,有些宇航員返回地球后,肌肉質量反而略有增加。”
一般來說,男性的肌肉質量比女性更多,因此女性即便只流失少量肌肉,也可能受到更大的影響。
對於宇航員返回地球時步伐不穩的現象,他解釋稱,這主要與地球引力對內耳的影響有關。
“我們的內耳在地球環境下已經進化得非常適應,”他說。
“但在太空中,由於沒有重力,內耳中的液體會減少,導致其運作方式發生變化。”
“等回到地球后,這種變化可能會引發眩暈。” 眩暈會讓人感覺天旋地轉,或者有一種身體在移動的錯覺,即使實際並未發生位移。
宇航員返回地球后,通常需要一到三個月才能完全恢復。
不過,專家表示,目前尚未發現因太空飛行導致宇航員出現永久性健康問題的案例。
Vin Gupta 博士是一名空軍外科醫生,專門與長時間飛行的人員合作。他表示,Williams 仍然能夠抬起手臂,這本身是一個積極的訊號。
“如果一個人能夠順利抬起手臂,那麼通常也能順利放下,這說明她的身體狀況應該沒什麼大問題。”
研究發現,長期處於太空環境可能帶來其他健康影響,例如大腦體積縮小和眼球腫脹。這主要是由於失重狀態下,體液在體內的分佈發生了變化。
Stanton 博士 解釋稱,宇航員返回地球后通常能迅速恢復,並未發現長期健康損害的情況。
他補充說,一些宇航員在重返地球后曾報告出現“腦霧”(即思維遲鈍、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但通常會在幾天到幾周內自行消失。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