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第一!大連西山水庫驚現成群超大怪魚!背後真相更揪心!

大號“魔都囡”繼續限流,小號“魔囡”無奈只能同步更新。
我們寫過的那個人撞人的事情反轉了,很魔幻……當初的報道和真實事實完全不一樣。當初是怎麼報道的?
這個報道引發巨大的反應,有網友直接把AI圖都做出來了。
結果事實真相呢?非常無語……央視新聞訊息,近日,山東省青島市李滄區人民法院釋出的“兩行人相撞案”普法案例引發爭議,央視《法治線上》聯絡到青島市李滄區人民法院,法院回應,關於“安全距離”,表述存在使用不恰當的問題。法院還提供了事發現場公共場所影片,並詳細介紹案發情節。
青島市李滄區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郭棟介紹,這個普法案例源自法院調解結案的一起真實案例。事發時間是2023年5月19日,原告為女性,碰撞事故發生時59歲,被告也是一名女性,事發時29歲。壓根就沒有男性的什麼事情。
事發當時,原告在道路上行走,其間放慢腳步接電話,後停下緩慢轉身站住,被告當時從後面左右張望快步前行,並未注意前方情況,將原告撞倒,導致原告右股骨脛創傷性骨折。後經司法鑑定,構成十級傷殘。
真實案情與普法案例介紹的案情、網傳的案情存在較大出入。
第一,網傳撞人的是男性,實際上是女性,在釋出的普法影片和文字中,法官只是用劉某和王某指代,並未體現二人性別。
第二,普法案例中提到原告“突然轉身往回走”與事實不符,實際上,從現場監控影片看,原告並沒有“突然轉身往回走”,只是緩慢轉身站住,此時原被告之間尚有一定距離。
第三,普法案例中提到被告“存在未保持安全距離的過錯”,表述不當。真實案情中,被告從後面左右張望、快步前行,存在未注意前方情況的問題。
完整動圖:
2023年9月17日,原告向法院提起民事賠償訴訟,原被告雙方均聘請了律師進行代理。後辦案法官組織雙方進行了證據交換,共同查看了調取的監控影片,雙方共同商定對此事協商解決。此後,辦案法官多次與雙方溝通調解方案,被告同意賠償原告70000元,採用分期付款方式支付,原告同意該調解意見和支付方式。
2024年6月27日,雙方到法院簽署了調解協議,法院於次日出具了民事調解書。簽署調解協議後,被告2024年7月28日向原告支付了第一筆賠償款1萬元,並自2024年8月起於每月28日前均按時向原告支付6000元,目前只剩一期餘款6000元因沒到時間尚未支付。雙方在履行調解書過程中未發生爭議。
對於網傳案情與真實案情存在出入的問題,青島市李滄區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郭棟介紹,對於法院此次普法過程中因法官描述事實不準確、表述不當,給廣大網民造成誤導的問題,在此誠懇地道歉。
網友們非常無語:
你說口誤有可能,新聞稿也寫錯,而且還那麼多字……我們就不想去細說了,大家知道這個事情就行了。
接下來我們一定要說一個讓我們非常氣憤的事情,這個媽媽腦子真的是有問題,我們覺得簡直在變相謀殺孩子……事情是這樣的,有網友遇到北京下雨天小男孩站在車輛綠燈的馬路中間,路過一個十字路口已經綠燈了一個小男孩站在馬路中間,前後猶豫,車輛已經綠燈了。
我們的車不敢過我就下車把他拉回了路邊問了好幾遍他的家長在哪,爸爸媽媽在哪,知不知道電話給他們電話,小孩也不回話,影片截掉了我反覆問孩子家長在哪的部分,太長了沒放。
後來孩子回頭我才發現穿著藍色雨衣的女士就是孩子的媽媽,就站在馬路旁邊,看著自己的孩子,孩子一個人,站在車流裡,她甚至眼看著我從車上下來把孩子拉到路邊問家長在哪,也默不作聲不說話不動不反映。
我還以為孩子走丟了,太讓人憤怒了。最可笑的還在後面,孩子從這邊沒過去馬路,又一個人去過另一側的馬路了,他媽在後面喊:加油加油……不想要孩子可以不生,讓孩子處於危險當中,讓來往的車輛承受無妄之災,如果不是精神有問題,我是無法理解一點。
完整影片:
作者原文:
是否這個不是其母親而是保姆之類的?該網友證實的確是孩子媽媽:
超出了她的認知體系:
簡直是匪夷所思……很多網友都覺得無法理解,甚至覺得應該報警:
不少網友分享了類似的經歷:
很多人根本沒有資格做家長:
還有今天另外一個事情也登上了熱搜。就是結婚不需要戶口本了。
但是似乎很多網友對這個其實持保留意見:
還有一個令人很無語的事情……有網友自曝買文的經歷,後被人發現買的盜版,花錢買盜版……也是很令人無語……同樣的錢完全可以支援正版了。
插播一個娛樂新聞,也是上熱搜了。下圖這個女星叫李凱馨,新加坡籍。
直接被大熱劇組除名,去年還有:
今年沒了:
要知道,這可是女二啊,直接把女二除名的事情很罕見。
經過網友爆料,是她踩了底線,說了很多RH的話。
錄音據說長達17分鐘。
內容非常令人憤怒:
這個黑料還不少,據說她還在外網祝韓國春節快樂。
很多她的老粉都脫粉了。
她本人和工作室還辟謠。
但是劇組除名+官媒開錘,基本上逃不掉了。
多家媒體爆錘:
網友們很憤怒:
再說一個胡亂放生的事情,這次放出事情了。
5月6日下午,市民王先生來到風景秀麗的西山水庫散步。正當他沿著岸邊欣賞波光粼粼的湖面時,突然被水中一群遊動的黑影吸引了注意力。
“水面上嘩啦啦的,我仔細一看,竟然是一群從沒見過的大魚!”王先生回憶道,當時這些魚成群結隊地遊動,數量至少有六七條,其中最大的一條體長近一米,在陽光下泛著黝黑的光澤。
王先生對大連各大水域的魚類比較瞭解,但眼前這些魚卻讓他感到陌生:“全身漆黑,流線型身體遊得特別快,最奇怪的是身上竟然沒有鱗片。”出於對生態環境的敏感,他設法捕獲了一條。這條魚體長超過50釐米,重達五六斤,魚身光滑無鱗,嘴邊還長著多根“鬍子”。
透過手機搜尋比對,王先生震驚地發現這條魚的外形特徵與外來物種“埃及塘鯴”高度吻合。這種原產於非洲尼羅河流域的魚類,以超強的適應能力和繁殖力著稱,在國內多個水域已被列為入侵物種。“這絕對不是本地原生魚種,很可能是有人違規放生的。”王先生憂心忡忡地表示,當時肉眼可見的就有六七條,水下可能還潛伏著更大種群。
那麼王先生在西山水庫發現的究竟是什麼魚?大連自然博物館副研究館員李宏龍在仔細分析王先生提供的影像資料後確認,該魚種為革鬍子鯰。
革鬍子鯰,也稱埃及塘鯴、埃及鬍子鯰、尖齒胡鯰,屬於鯰形目鬍子鯰科。其特徵明顯:體型較大,頭部扁平、堅硬長,4對須觸發達,體表光滑無鱗,通體呈棕黑色,腹部灰白色,背部及體側有一些不規則的黑色斑點和灰白色雲狀斑塊。
埃及塘鯴原產於非洲大部分地區的內陸水域,屬熱帶、亞熱帶魚類,多棲息于田間溝渠及小溪河等水域中,喜藏於洞穴中。因其懼怕強光,故白天穴居,夜間四處活動和覓食。具有鰓上輔助呼吸器官,皮膚亦有呼吸作用,因而能在低氧的汙水環境中生活。雜食性魚類,以小型魚類、無脊椎動物及水生昆蟲等為食。
埃及塘鯴最早於20世紀80年代初從埃及引入中國,其在中國的養殖歷史也算較為久遠,且養殖地區很多。由於養殖外逃、放生等原因,目前已出現在華南地區,甚至部分華東地區的自然淡水水系,還被證實能夠在華南地區越冬、繁殖,並建立了野外種群。
埃及塘鯴因其適應性強、食性雜,不僅會與同生態位的本土物種競爭,還會大量捕食各類水生生物,消耗自然生物資源。它們離水不易死亡,甚至在原產地能像攀鱸一樣,從乾枯的水塘遷徙到臨近水體。
李宏龍分析,王先生在西山水庫發現的埃及塘鯴應該是有人放生的,而通常情況下,埃及塘鯴最適水溫為25℃至30℃,儘管其適應性強,甚至可以在7℃至38℃的溫度範圍內生存,但是在大連地區難以自然越冬。
要知道,這個事情並非新發生的,早在2023年湖北就發生過。大家可能對埃及塘鯴的大小沒有概念。對比一下一個成年男性。
完整影片:
其實我們要感謝這群釣魚愛好者,網上最早引起重視開始討論的就是他們。很多人可能想問了,這種魚好吃嗎?
答案是否定的。
這種魚俗稱吃屎魚,什麼髒的都吃,身上汙染極其嚴重,一般城市水域長大的是不能吃的。一般抓到就直接處理了,不能放回去。
這個事情最大的問題在於如何區別埃及塘鯴和美味的本土鯰魚?
我們詢問了我們的2位資深釣魚粉絲“從沒咬過鉤”和“空竿王”,他們在好幾個釣魚群裡幫我們進行了提問,幫我們大致解決了這個問題。網傳的看鬍鬚幾根幾根是不對的。
快速區別的方法一個是看嘴,一個是看背鰭,兩者必須結合起來看。
埃及塘鯴是天包地,上嘴唇大於下嘴唇。
而美味的本土鯰魚是地包天,下嘴唇大於上嘴唇。
還有就是背鰭,上面的這個本土鯰魚的背鰭非常短。
而下圖的埃及塘鯴的背鰭非常長:
早在幾年前就有大佬科普過:
很多資深釣魚佬都遇到過:

真正的本土鯰魚是非常鮮美的:
區別埃及塘鯴和鯰魚曾經是困擾很多釣魚者的事情:
有些八根鬍子,但是嘴型和背鰭不大一樣的,這樣的就不是鯰魚。
此前國內有人購買埃及塘鯴放生,最終被追責。江蘇常州的徐女士擅自將2.5萬斤原產於非洲尼羅河水系的埃及塘鯴放生到長蕩湖,不僅造成鯰魚大量死亡,還嚴重危害長蕩湖水生態系統安全。
2023年2月3日,南京環境資源法庭公開審理這起全國首例非法投放外來物種民事公益訴訟案件,並當庭宣判:依法判處徐女士承擔因其非法投放外來物種革鬍子鯰所造成的生態資源損失、服務功能損失、事務性費用以及懲罰性賠償共計5.8萬元,魚販子劉某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大連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常務副會長谷國強介紹,近年來我市經常發生胡亂放生的情況。胡亂放生除了有導致放生物死亡的風險,放生外來物種還會嚴重破壞生態系統平衡。如果胡亂放生造成嚴重生態後果的,還要承擔法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違反國家規定,非法引進、釋放或者丟棄外來入侵物種,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不過一些網友認為罰的還是太少了。
其實當年這個事情徐女士付的不止五萬多,前面還付了9萬的清理費。
這玩意鬧事情不是一次兩次,2022 年11月份發生在廣東的“村民抽水怪”事件引發了廣泛關注。
廣東一村莊的魚塘裡最近兩年頻繁有鴨子丟失,但從未村民見到過鴨子屍體。村裡的老人稱鴨子在水塘游泳時經常突然變得暴躁不堪,慌慌張張地岸邊遊動,懷疑水裡有“水怪”。
於是村裡的幾個年輕人架上水泵,打算抽乾魚塘“一窺究竟”,結果抓到了幾條埃及塘鯴,其中最大的一條體長超過1米、體重達幾十斤,張著大嘴想衝過來要咬人。
而今天這個事情甚至上了熱搜第一:
埃及塘鯴是掠食性魚類,能夠吃掉其他魚類、甲殼類動物等。當它們進入野外水域後,會在短時間內大量繁殖,導致本地魚類數量銳減,嚴重影響水域的生態平衡。此外,它們還會在水底吃掉底泥中的有機物,破壞水域中的生態環境,導致水體富營養化‌‌
埃及塘鯴是一種快速生長的魚類,很快就會在水域內佔據主導地位。由於它們數量巨大且生長速度快,在養殖業中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但同時也會對其他魚類的生存造成威脅。
希望大家能重視起來,胡亂放生是對環境的極大破壞。不僅僅是埃及塘鯴,任何東西都是一樣的。哦對了,如果發現有市場商家或者餐飲商家拿這個魚冒充我們本土鯰魚的話直接可以報警抓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