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2月4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將“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25年我們將共同度過第一個非遺春節。
春節作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從來都不是我們陌生的節日,春節的申遺成功讓我們突然意識到,在“非遺”這個龐大的選題下,人人都是春節非遺傳承人,人人都是時間的見證者,也是文化的記錄者。而傳統工藝的堅守,使當下更具歲月的厚重感。這些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以歎為觀止的精湛技藝和持之以恆的耐心,綿延著來自中華大地五千年文化的精神財富。
《時尚芭莎》採訪了八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他們的匠心與堅守,分享屬於他們的春節紀事。


·非遺“守”藝人 尹利萍
·
成都漆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一件件流光溢彩、巧奪天工的漆器,象徵著中國人莊重的儀式感。尤其是在重大節日或人生節點,漆藝裝飾而成的食盒、茶盒,精美的首飾盒,往往是大盒套小盒,彼此相依、層層疊疊,需小心取出。這些精美的漆器多以傳統的紅、黑、金、銀等顏色為主色調,融入“年年有餘”“松鶴延年”“百年好合”等傳統文化符號,透過色彩的對比與互補,營造出獨樹一幟的中式意境。

尹利萍作品《情》
脫胎漆藝花器
與漆藝結緣五十年,今年71歲的成都漆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尹利萍,依然對這門傳承了幾千年的中國手工藝抱有極大的熱情。在她的講述中,漆藝可追溯至蠻荒時代,取材於自然,用之於民間,既是大自然的饋贈,也承載起了人類文明史的見證。1975年,22歲的她,心懷畫家夢,機緣巧合進入成都漆器廠,與漆藝結緣,以另一種方式實現了畫家夢。只是,彼時的她尚未想到,這次邂逅竟改變了她後來的人生。從此,她再未與漆藝分離,近半個世紀,延續至今。



尹利萍(左)與李子柒(右)
尹利萍:
緞面連衣裙、暗紋外套 EP雅瑩
耳飾、手鍊 私物
李子柒:
盤扣外套、黑色針織衫、黑色裙褲、耳飾、髮飾 均為 私物

對尹利萍而言,漆藝不僅是畢生所愛,更是融入了她的日常生活。每逢春節親朋好友來訪之時,她都會取出珍藏於家中的漆器,招待來訪者:在食器中盛滿豐富的糕點,又以茶具供訪者飲用。談笑風生間,欣賞漆器,品味這一源於自然、歸於生活的藝術,如古人吟詩作對,共賞風雅的浪漫。

梅竹食盒

雙獅鏡奩盒
在尹利萍的印象中,漆器蘊含了中國人幾千年來的浪漫與典雅,宛如將唐詩宋詞中婉約優美的意境化為具象。“它擁有一種神秘且飄逸的美,像風一般輕盈的旋律。”


鼓形寶相花罐
在她的心目中,與時俱進的漆藝同樣具有與現代審美契合之處,可透過再創新,轉變成新的風格語言,令其擁有不輸給詩詞歌賦的風骨。
她說,無所不漆,無漆不髹。

監製、策劃/王曉白
攝影/陳漫ChenMan
形象/王昊
化妝/羅康
髮型/劉濤
導演/SHG何剛
統籌、編輯/匡安安
製片、協助/沐慈、吉愷、劉子瑜
宣傳/劉子瑜
美術/Feifei_Li
服裝統籌/XIXI、康康
服裝助理/思宇、Dimo、閃閃、miva、大頭、海豔、大楠、Fanny
影片攝像/馬小博、嘟嘟
影片剪輯/Agaii
新媒體編輯/Yee
新媒體設計/Billie
場地鳴謝/青城山宿仙谷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