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太快,不知不覺今年過一半了。
按我的習慣,我特意抽出時間給我家來了個家庭資產年中大盤點,順便也覆盤覆盤上半年的市場趨勢。
不盤不知道,一盤有驚喜。上半年時間,我家的資產又悄摸摸增長了一些。
但因為這些資產分散在不同平臺,盤點起來有點費力。
尤其是各類ETF,有在是在券商買的,也有的在支付寶、微信買的,有場內的ETF、也有場外基金,統計起來著實麻煩,計算整體的投資組合收益,我花了不少時間和精力。
本來我打算做下資產再平衡,調整一下ETF的股債比例,但一想到後面持續性計算太麻煩,只好放棄了。
盤點完家庭資產,我又順道覆盤了下市場動態,這一研究,讓我捕捉到理財市場一個新趨勢。
大家都知道,現在存款收益率一路走低,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ETF 市場卻猶如一匹黑馬,快速崛起。
根據 wind 資料,截至6月25日,全市場 ETF 規模已經成功突破 4 .3萬億元。
要知道2024年底,ETF的規模還只有3.7萬億。
這是什麼概念?
不到半年時間,市場規模增加了16.21%,一座巨大的財富冰山正在形成。
不僅規模在擴大,ETF 的產品數量也在迅猛增加,如今已經超過上千只,ETF的選擇也越來越多了。
雖說ETF選擇多、購買渠道廣是好事,但一到統計層面,就有不少朋友遇到和我一樣的難題,資產分散,統計起來太麻煩。
不過有煩惱,就有人解決煩惱,前兩天我在北京參加了華夏基金舉辦的“一年一度指數大會”,並試用了他們的指數基金服務平臺紅色火箭的2.0版本,結果發現真香,徹底解決了我的難題。
這個紅色火箭的小程式,我建議投資指數基金的朋友,都去用下,反正我自己用完是被驚豔到了。
你能想象麼?它能把複雜的資產配置,變得像拼樂高一樣簡單有趣。
投資如拼樂高,這麼超前的思維,我還是第一次看到。
大家一定都拼過樂高,它的樂趣就在於用不同的基礎模組,能搭建出不同的目標圖。
而在紅色火箭裡,拼樂高就是把不同市場(國內市場、國外市場),不同型別(寬基、行業主題、商品指數、債券指數、貨幣指數等)的ETF當做基礎塊。
然後我們再去選取不同的ETF,進行不同比例的搭配組合,搭建出符合自己投資目標的策略,接下來每日跟蹤策略表現,最終形成一個更好的投資體系。
如果你想構建出適合自己風險偏好和投資目標的策略,只需要關注紅色火箭裡面的3個功能就行了。

這個功能可以幫我們整合現有各個平臺的場內ETF和場外基金,把他們都擬合到紅色火箭的模擬組合中,實現多資產的集中管理。
以前你的指數基金可能分散在好多地方。比如券商賬戶裡的ETF、支付寶的基金、銀行理財等,檢視收益要反覆切換APP,非常麻煩。
現在我們則可以把不同賬戶的基金、ETF都新增到指數組合的功能裡面,自動整合成一張清晰的收益報表,形成自己的指數基金超級賬本,把跨平臺的指數基金資產以一個統一的視角呈現。
然後每天登入看一眼,組合累計賺了多少、今天漲跌如何,簡直比查快遞還方便。
當然,我們還可以按任意比例,自由組合市面上所有的指數基金,去構建出自己的模擬組合。每調整一次標的ETF或者比例,系統會馬上告訴你過去1年、3年這個組合的收益是多少,最大回撤,波動率情況如何,和滬深300的對比情況等,非常高效。
比如,我就用這個功能,給自己構造出來一個國內+QDII+商品+紅利+債券的指數基金體系,涵蓋了我自己的投資理念和地域需求。我已經一鍵儲存這個組合,後續也將持續觀察這個組合的有效性。(以上內容僅供測試,不作為入市參考。)



這個功能非常有意思,可以將現有的策略放在過去幾年真實的市場環境下去檢驗,回溯檢視歷史表現。
放在過去,想要驗證這件事是非常複雜的,需要像專業機構那樣去僱團隊,買資料,寫程式碼,反覆測試,普通人根本玩不轉。
但現在,紅色火箭的歷史回測功能,只要手指動一動,就能帶著你的策略穿越回過去的真實市場,跑完全程然後告訴你,這個策略,過去的收益是多少,最大回撤是多少,波動率如何,等等等等。
這對普通人來說,簡直是一個非常牛的作弊神器。咱們測試完畢後,就再也不用拍拍腦袋做出指數基金的投資決定了。
回測結束後,系統還會自動生成一張五維雷達圖,把測試的策略“拆解”成5個核心指標。

然後你就可以一邊盯著這個五邊形圖,一邊來最佳化策略組合。
對於咱們普通人來說,投資目標就是把五邊形撐到最大,打造自己的五邊形戰士。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哪個角癟了,就調整哪個角的基金比例,直到讓五邊形充分飽滿,五邊形的面積每增大一點,也意味著你的策略更穩、更賺、更安心。
在複雜一點,你也可以直接替換測試的標的基金。
比如說,如果最大回撤指標內凹,我們就可以加入穩定一些的國債ETF,回撤瞬間拉平。

這裡屬於懶人直接抄作業的地方。在紅色火箭的指數組合-策略樣板間板塊。

裡面有很多經典策略,比如“全天候策略”、“股債平衡策略”、“核心衛星策略”模版,這三個策略模版,都是市場上比較公認的,較為成熟的資產配置方式。
大家進入樣板間後,可以輕鬆挑選ETF模組玩搭積木,挑選過後,直接生成組合。
你也可以在抄作業的基礎上進行調整,形成自己的投資私人訂製。
比如,可以按照自己的風險偏好增減比例,把股債平衡策略從5:5調整為6:4或者4:6等。
以下是我用了不到一分鐘,搭建出來的一個股債平衡策略,給大家看看。
(以上僅供測試,不作為入市建議。)

當然,紅色火箭這個理財神器給到我們的驚喜遠不止如此。
它還有很多神奇的地方,比如產業鏈功能。
這個功能直接把行業結構可視化了,不僅列出了熱門產業相關的指數。還把複雜產業鏈拆解為上、中、下游模組,一鍵對比同類指數的成分差異。
比如,同樣都是半導體產業鏈基金,國證晶片相對其他幾個,就更偏中游,而半導體材料裝置更偏上游。
透過上中下游權重配置這個小功能,我們普通人也能像機構一樣思考行業輪動,選擇指數基金更加理性。

另外產業鏈裡,還列出了產業的重點需求、供應資料,提供了產業大事記、可以讓普通人更快直擊產業核心邏輯與機會。
對了,紅色火箭除了小程式之外,還有網站。網址是——ETF818.com,網頁版更方便投資者在PC電腦端使用,可以大屏即時監控全球指數。
而且現在,網頁和小程式端直接打通了,網頁端登入後,可以同步檢視自己在小程式已載入的指數自選,就不用擔心手機要劃好幾次的問題,一個螢幕就能看到多組合PK。

當然,這只是部分功能,還有更多功能,等著大家和我一樣,慢慢去挖掘。
但我用了一陣,強烈推薦大家,把紅色火箭麻溜用起來~
驗證使用它以後,我的最大感想就是,這個搭樂高的思維,其實不僅僅應用在ETF,衍生到其他投資領域也是非常契合的,華夏基金的這步走得十分前瞻。
因為真正的理財自由,從來不是擁有多少個APP,也不是買了多少產品,而應該是像樂高大佬一樣,用最簡單的模組,最清晰的策略,拼出屬於自己的堅固的財富堡壘。
說實話,寫到這裡我還是挺激動的,如果多幾個機構能做出這麼寶藏的產品,更多賦能投資者,何愁大盤不上漲呢?
風險提示:指數過往業績不代表其未來表現,亦不構成基金投資收益的保證或任何投資建議。基金有風險,投資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