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拆解木頭姐2025報告:AIAgent,人形機器人,能源與醫藥變革|亮馬橋小紀嚴選

小紀有話說:
凱瑟琳·伍德(Cathie Wood),因其姓氏“Wood”而被稱為“木頭姐”,她於2014年創立了ARK Invest,ARK Invest旗下管理著ETF(交易所交易基金),還涉及風險投資Venture Fund和私募基金Private Funds,致力於投資顛覆性創新。
公開資訊顯示,ARK Invest目前的ETF一共有14支,覆蓋兩大投資方向:科技創新與數字資產,其中6支主動管理型的科技創新ETF的淨資總規模達302億美元。
自2017年以來,其團隊每年釋出的《Big Ideas》報告更是以極高的含金量,成為全球科技創業者與投資者的重要參考資料。
今年2月初,這篇用真金白銀做押注的報告如期而至:“Big Ideas 2025: Unlocking Exponential Growth Through Disruptive Innovation.”
今天的文章提取了報告的核心部分,分為三個部分為大家呈現:
1.5大核心技術平臺
2.10大未來科技趨勢
3.2024年與2025年報告的對比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TOP創新區研究院”

五大核心技術平臺的融合

在ARK Invest的《Big Ideas 2025》報告中,首先提到的是五大核心技術平臺——人工智慧(AI)、機器人技術、能源儲存、公共區塊鏈和多組學測序。
這五大核心技術平臺是驅動未來科技變革的基礎。
ARK透過監測不同技術之間的融合程度,評估它們在創新平臺中所扮演的催化作用。過去一年,各技術間的網路密度(Network Density)已增長30%,意味著科技間的互聯性顯著提高。比如,人工智慧正在成為多組學技術價值釋放的關鍵;又如,下一代雲計算(Next Gen Cloud)對能源的需求不斷上升,正在加速分散式能源生產(Distributed Energy Generation)的推廣。
在ARK的研究中,如果一種技術能夠促進另一種技術的價值增長超過一個數量級order of magnitude,那麼它們就構成一個高度互聯的網路。
1)人工智慧(AI)變革的核心引擎
隨著資料增長,AI計算系統不斷進化,能夠解決傳統無法攻克的問題,自動化知識工作,並加速技術在各行業的滲透。神經網路的影響或將超越電氣化,預計創造數十萬億美元的價值。
未來,AI對計算資源的需求將激增,專為其打造的下一代雲資料中心將成為主導,為AI模型提供算力支援。AI驅動的智慧裝置將全面滲透日常生活,重塑消費、工作和娛樂方式,並深刻影響所有行業與企業,成為推動所有創新平臺變革的核心力量。
2)機器人技術(Robotics)改變勞動方式
隨著AI技術的進步,類人機器人將適應傳統基礎設施,與人類共存,顛覆製造、零售乃至家庭生活。3D列印推動製造業數字化,提升精度與供應鏈韌性,而可重複使用火箭的突破,將大幅降低衛星發射成本,推動全球通訊和地球觀測。
機器人技術作為一個新興創新平臺(Nascent Innovation Platform)正開啟全新變革——高超音速旅行降低運輸成本,3D打印製造減少生產複雜度,AI引導機器人取代體力勞動,重塑產業格局等等。
3)能源儲存(Energy Storage)加速向可持續未來轉型
自動駕駛和微型交通加速普及,極大降低出行成本,並催生飛行計程車等新模式,徹底改變城市交通。自動駕駛不僅將出租車、物流和監控的成本降低一個數量級,還將推動電商發展,甚至讓個人汽車所有權逐漸消失。
結合大規模電池儲能、太陽能和小型核裂變,能源系統將轉向分散式生產,電力取代液態燃料,使全球能源更加安全、高效、可靠。
4)公共區塊鏈(Public Blockchains)去中心化金融的新時代
隨著加密貨幣和智慧合約的廣泛應用,區塊鏈技術正在重新定義金融體系。
數字錢包或許將成為核心基礎設施,資產的貨幣化加速,企業組織形態可能被重構。
5)多組學測序(Multiomics):精準醫療的未來
多組學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降低生物資料採集和解析成本,使研究人員和醫療機構得以深入解碼DNA、RNA和蛋白質。癌症治療將因全癌種血液檢測的普及迎來革命,AI驅動的自主實驗室將顯著降低藥物研發成本,打破傳統生物醫藥行業的低迴報困境。
精準醫療將加速突破,罕見病和慢性病的靶向治療將釋放巨大經濟價值,而生物學的進一步突破,將推動農業、材料科學乃至計算領域的發展。
從經濟歷史來看,宏觀經濟增長的基礎性變革從來不是偶然的:
農業革命提高了人口密度和勞動分工,使得經濟增速翻倍;第一次工業革命讓GDP年增長率翻倍至0.6%。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氣化、汽車、通訊)將增長率推升至3%。AI、自動駕駛、類人機器人預計將在未來5-10年再次推動生產力騰飛,帶來新的經濟增長躍遷。
ARK延續了之前的預測,認為到2030年,全球GDP增速將達到7.3%,遠遠超過IMF預測的3.1%.
關於顛覆性創新,ARK也有一些“顛覆性”的觀點:
1.顛覆性創新的市值可能在2030年前佔據全球股市三分之二以上。
2.創新領域的市場價值可能不再僅由傳統科技巨頭(如“Mag 6”)主導,而是由更廣泛的新興技術企業組成。
3.非創新型企業的市場份額將開始萎縮,削弱傳統企業的利潤率和競爭力,即使宏觀經濟增長依然強勁。

10大科技趨勢

接下來,2025年,ARK投資的《Big Ideas》報告提出了未來十年的10大科技趨勢。我們簡要分享一下:
1.人工智慧代理AI Agents
人工智慧代理將成為未來科技的關鍵推動力。
未來的AI助手將徹底改變人機互動方式,從而加速新技術的普及和商業模式的轉型。特別是AI在客戶服務、營銷和電子商務中的應用,將推動相關行業的快速增長。
關鍵預測資料:AI代理將徹底改變搜尋與發現模式。
AI驅動的廣告市場預計到2030年將佔全球1.1萬億美元數字廣告市場的54%,大幅改變廣告行業格局。
購物模式也將發生巨大變化。
預計到2030年,AI推動的電商交易額將達9萬億美元,佔全球線上銷售總額的25%。
企業客服與自動化工作流轉向AI代理,預計70%客服互動由AI完成,可節省高達5400億美元的人力成本。
AI加速軟體開發革命,自動編碼和智慧企業應用興起,推動全球軟體市場規模至13萬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48%。
知識工作被AI重塑,到2030年,全球生產力盈餘將達117萬億美元,企業數字化轉型加速。
2.比特幣Bitcoin
比特幣正逐步演變為“數字黃金”。
3.穩定幣Stablecoins
穩定幣在2024年交易量依然超過了Mastercard和Visa,成為數字支付領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4.區塊鏈擴容Scaling Blockchains
隨著以太坊等區塊鏈平臺採用二層(L2)擴充套件解決方案,區塊鏈的交易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智慧合約將在金融和企業領域的應用得到擴充套件,去中心化金融(DeFi)繼續擴大影響力。
*注:ARK是數字貨幣的堅定支持者,並且發行了6支與數字貨幣相關的ETF——它是一個利益相關的玩家,所以它的報告“力推”比特幣作為價值儲存工具的潛力,具體的內容我們不用大篇幅贅述了。
但,我們認為這種變化會面臨很多不確定性,比特幣雖然目前的市場回報和機構採納逐漸增多,但仍然面臨著來自監管、技術可擴充套件性以及市場波動的挑戰。
5.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s
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s)正在重塑個人交通方式,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安全、便捷的點對點出行體驗。儘管近年來電動車增速放緩,全球汽車市場的趨勢依然明確:燃油車市場份額不斷下滑,電動車和自動駕駛技術成為未來主流。
Robotaxi不僅是交通方式的變革,更是全球經濟和能源結構重塑的核心驅動力。
關鍵預測資料:Robotaxi的規模化應用將大幅降低出行成本,到2035年預計每英里僅需0.25美元,遠低於傳統私家車和人工駕駛網約車。
美國和中國是Robotaxi技術發展的主導市場,本土企業可能透過國際合作擴大市場份額。
全球自動駕駛網約車市場可達10萬億美元。
2030年Robotaxi行業總估值或達34萬億美元,Robotaxi車隊預計將擴充套件至5000萬輛,成為未來出行經濟的重要支柱。
6.自動化物流Autonomous Logistics
自動化物流(無人機、機器人、自動駕駛卡車)正快速發展,預計將在供應鏈、監管、商業化模式和消費者行為等方面帶來巨大變革。
關鍵預測資料:全球自動化配送市場預計到2030年可達9000億美元。
其中,機器人+無人機最後一英里配送:4400億美元;自動駕駛卡車中長途運輸:4200億美元。
自動駕駛技術的普及將顯著降低供應鏈的運輸成本,尤其是在長途貨運、區域配送和最後一公里配送。
自動駕駛卡車的競爭上,中國企業Inceptio嬴徹科技遙遙領先,已積累1.25億英里的自動駕駛貨運資料。
在機器人配送上,美國缺乏城市級別的測試資料。而中國的美團、Neolix等企業已在城市道路上完成數百萬次交付,商業化程序更快。
此外,ARK還提到了AI賦能軍工,AI和低成本無人機正在顛覆傳統軍事裝備,烏克蘭戰爭也說明,高成本戰機難以抵擋低成本無人機。
7.能源Energy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崛起,全球電力需求正在快速增長。未來的能源行業的變革將圍繞核能、新能源組合(風能+太陽能+儲能)、AI資料中心能源最佳化展開。這不僅影響AI的擴張速度,也將在經濟增長、碳中和、產業轉型等方面帶來深遠影響。
關鍵預測資料:到2030年,AI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將相當於中國2023年新增電力產能,新能源成為關鍵支撐。
核能迴歸:科技巨頭押注小型核反應堆(SMR),谷歌、微軟、亞馬遜紛紛佈局,核能重新成為能源供應的核心選項。特別小型模組化核反應堆(SMR)有望崛起,目前,美國正在評估30多個SMR設計方案,短週期、可擴充套件、穩定供應成為其最大優勢。但核聚變技術仍難商業化,參考核裂變歷史,真正的商業化應用可能還需15年。
8.機器人Robotics
未來,機器人和3D列印技術的結合將徹底改變製造業、家務、醫療、物流等行業,真正實現體力勞動與生產力的解耦,引領全球產業升級。家庭機器人、製造業機器人的市場“藍海”,以及人形機器人的“通用性”優勢,都指向機器人技術或將掀起新一輪生產力革命。
關鍵預測資料:機器人大幅度提升生產效率,機器人在洗衣、汽車製造、倉儲物流自動化領域,將減少80%以上的時間成本。
家務自動化是下一個萬億市場。餐飲業、家政行業等重複性工作有望被機器人取代,每年創造2500億美元以上的市場。
3D列印加速製造業變革。3D列印行業年增長率40%,核工業、航天、國防制造已開始採用,生產週期縮短15倍。
9.可重複利用火箭Reusable Rockets
可重複使用火箭將改變全球網際網路、物流、太空探索、商業旅行等多個行業,推動人類邁入太空經濟時代。
關鍵預測資料:SpaceX在可重複使用軌道火箭領域領先至少10年,其他競爭者(如Blue Origin、Rocket Lab、中國企業等)尚未實現商業化軌道重複使用火箭。
軌道發射成本降至100美元/公斤,衛星部署門檻大幅下降。
低軌衛星網際網路市場預計達1320億美元,其中移動裝置直連衛星達480億美元,低成本發射+低軌衛星網路=全球網際網路普及新模式。
超音速飛行也將成為未來的千億級市場,相比傳統國際航班(往返28小時),超音速飛行僅需6小時,節省22小時。預計2030年超音速旅行市場規模達350億美元,長期增長至3500億美元。
10.多組學Multiomics
未來的精準醫療將由AI和多組學共同驅動,多組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正在加速癌症檢測和藥物發現的程序。透過AI驅動的自主實驗室,研發成本將大幅下降,精準醫療將更有效地針對罕見病和慢性病進行治療。
多組學技術將在2030年左右迎來量級提升,DNA讀取成本下降100倍,DNA合成成本下降1000倍,加速基因組學發展。
在AI驅動的藥物研發方面,研發成本下降4倍(24億美元→6億美元),研發回報提升5倍。AI-驅動藥物累計現金流可達40億美元,對比下傳統藥物不足10億美元。
單細胞組學成本從2009年的400美元下降至2024年的0.01美元,虛擬細胞(Virtual Cell)模型將成為藥物研發的“殺手級應用”,2028年單細胞測序成本預計再降120倍。
目前最大基因組資料庫UK Biobank含50萬人資料,資料量27倍於GPT-4訓練文字。
若全球所有新生兒進行基因測序,資料量將增長1000倍。
自主實驗室(Self-Driving Labs)整合AI+自動化+高通量實驗,藥物研發效率將提升200倍,Recursion Pharmaceuticals等公司正引領這一趨勢。

報告對比

同時我們對比了ARK Invest 2024年度報告與2025年度報告,總結了與2025年報告相比的主要變化和差異:
1)在五大技術平臺——人工智慧、機器人、區塊鏈、多組學、能源儲存——的融合方面,2025年的報告延續了這一主題,不過更加關注人工智慧對其他行業的深遠影響,特別是在能源、金融和醫療領域,並進一步預測人工智慧將成為社會變革的核心驅動力。
也就是說,ARK對技術融合的關注已經從宏觀的經濟影響,轉向更具體的行業應用與社會變革。
2)能源儲存與自動駕駛依然是兩份報告的重點,但2025年的分析更加細緻。2024年報告關注電池技術進步如何推動電動汽車和機器人計程車的發展,並強調成本下降與市場滲透率的提升。而2025年的報告則更加強調自動駕駛與能源儲存的深度融合,並對機器人計程車的商業模式進行了更詳細的分析。這種轉變也反映出ARK Invest更多轉向探討技術如何在商業上落地並實現可持續增長。
3)機器人與自動化在2025年的展望相比2024年更加深入。
2024年報告強調AI賦能的自適應機器人將會改變製造業,並開始進入部分服務行業。而2025年的報告則進一步預測機器人將更加深入消費級市場,類人機器人的滲透率將會上升,家庭與服務行業的自動化水平將顯著提升。ARK Invest在2025年更加關注機器人如何影響日常生活,而不僅僅是製造業的變革。
4)在多組學與生物技術方面,2024年報告強調基因測序、精準醫療和AI輔助藥物研發,特別是癌症檢測和個性化治療的前景。
2025年的報告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強調AI在醫療中的作用,尤其是在基因編輯和AI輔助診斷上的突破,並提供了更詳細的精準醫療市場預測。這反映出ARK Invest對AI與醫療結合的信心更強,並且對未來醫療行業的轉型趨勢有了更清晰的判斷。
2025年報告相較2024年更加務實,技術分析更加深入,並更加強調AI的行業應用和社會影響,而不僅僅是宏觀層面的市場預測。
2025年的分析也更加關注商業模式的可行性,減少了對技術純粹增長性的樂觀預期。
*頭圖及封面圖來源於“ivy”。
溫馨提示:雖然我們每天都有推送,但最近有讀者表示因平臺推送規則調整,有時候看不到我們的文章~
歡迎大家進入公眾號頁面,右上角點選“設為星標”點亮⭐️,收藏我們的公眾號,新鮮內容第一時間奉上!
*文章觀點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機構立場


相關文章